會議結束後, 張寶生跟李敬黨道:“李副廠長,剛才的會議記錄我能不能抄一下?”
張寶生再一次覺得,小周同誌心裡太有譜了, 處處替他們考慮, 提前杜絕各種後患, 他也得努力學習,多用心揣摩揣摩才行。
也不知道看啥書能開擴出小周同誌那樣的格局, 那就先複盤好小周同誌這段時間給他們提的各種建議吧。
李敬黨將筆記遞過去:“當然可以。”
張寶生坐辦公室裡表情嚴肅地抄筆記,劉通也感歎:“小周同誌真是長了個好腦子, 怕咱們被分流,提前想到開廠子, 而且真還真爭取成功了。這又提前考慮到了原材料上, 不過這也側麵反映出一個問題。”
張寶生緊張道:“啥問題?”他下意識就想反駁, 小周同誌能有啥問題?
劉通接著笑道:“說明小周同誌很看好咱村這個副業, 對咱們信心很足啊。不然也不可能給咱製定這麼長遠的計劃。”
張寶生想了想, 可不是長遠計劃麼,他咧嘴笑道:“小周同誌看好的事, 那肯定沒問題。”
現在大家也都是信心滿滿,不光信心滿滿, 還很驕傲呢, 盛滿糧拿了張十元麵值的外彙券去加工坊,被大家傳來傳去的看個稀罕, 還聽他在那兒跟大夥描述友誼商店內部的樣子和見到的洋鬼子。
張老四一整個羨慕住了,尤其聽說盛滿糧看到了照片上那些編織工藝品的實物,更是心癢的不行,抓著他問這問那,幾個老手藝人開始探討各種編織方法, 甚至還暗暗琢磨著弄個啥新樣式出來。
當然,眼下還是抓緊趕縣城的訂單和收納凳的單子。
收納凳有小周同誌要的,還得給友誼商店那邊補齊,另外再多做幾套樣品送到省城,任務艱巨,卻都甘之如飴。
周嘉妮回去睡了一上午,下午去供銷社買了點塑料布,回來將地翻了一遍,種了一排辣椒、一排西紅柿、一排茄子、一排菠菜。
接著又弄地膜、搭架子,等於晚霞收工回來的時候還沒忙完。
她忙著手裡的活,於晚霞去做晚飯,晚飯做完,兩個簡易的棚子也搭了起來。
於晚霞繞著轉了一圈,道:“就這麼簡單的棚子啊!”
當然,她是說從直觀上看著跟大棚那邊的工藝比是簡單許多,可單論起來,也挺複雜的。
周嘉妮用秫秸交叉著支起來拿草繩固定好,外頭再固定上一層塑料布。而這種簡易的棚子隻適合這種單壟種植,而且還不確定效果怎麼樣。
畢竟這時候北方的冬天比後世冷很多,雪也多。
於晚霞看著交叉在一起的秫秸,道:“嘉妮,你這效率也太快了。”
秫秸紮的又整齊又結實,每個空之間門的大小都一樣,感覺沒點經驗很難出這個效率,於晚霞這麼感歎著,還順口問了句:“嘉妮,你以前在家紮過這種架子嗎?”
她記得聽嘉妮說家裡也是住樓房的,應該沒機會種地吧?
城裡那些帶小院的人家家裡倒是有紮這種架子的,有些人家用的秫秸還是從進城的老鄉手裡買的呢,一捆一塊多錢,一百根。
都好幾家合夥買一捆,按出錢的比例來分。
還都用的很仔細呢,秋天拔秧子的時候順便把秫秸也拔出來,攏起來擱好,用好了能用兩年。
“看見過彆人紮這種架子,而且也不是特彆難,主要是咱這麵積小啊。”周嘉妮笑著來回丈量幾步,好笑道,“你看,兩大步就差不多到頭了。至於棚子,也是小的好弄,大麵積還得靠專業的技術。”
不然塑料大棚實驗也不能推廣的那麼艱難。
介於今天小邱同誌的突擊,周嘉妮沒把糯米藕拿出來,這會兒跟於晚霞一人一半吃了個精光。
吃完後於晚霞還意猶未儘地道:“太好吃了,我小時候鄰居家給過我們半塊,一直惦記到現在。”
她探頭看了眼桶裡的藕,道:“回頭跟幾個供銷社問問,咱買點藕和白糖自己也做一份?”
沒吃夠啊!
周嘉妮笑:“行,我負責白糖,你負責糯米。”
藕是合夥。
接下來的幾天,周嘉妮主要在加工坊混,看大家編籃子,上手幫忙弄弄材料,跟大家聊天說笑。
小邱同誌無奈地找過來,道:“小周同誌,塑料大棚那邊也參與一下啊。”
從那天之後,小周同誌有點躲著他了,家裡的地也沒找他幫忙,聽於晚霞說一下午一口氣搞定。
邱則銘很心塞,拿出小本子,劃掉了計劃列表裡的幾項,感覺劃上去的那道橫崗都透著濃濃的憂傷。
本來是想等小周同誌休息完,他就過去種地的……
周嘉妮硬著頭皮過去,笑道:“不是要帶劉岩嗎?我覺得你先讓劉岩給你當副手,帶著他一起進步。”
邱則銘看她一眼,道:“這個提議也是你搞起來的,就不準備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