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二合一(2 / 2)

而如果按照原本的軌跡,周嘉妮也拿不到今年這份肉,但她卻捧回了二斤肉,於晚霞爽快的掏了肉票和錢補過去,她也要吃的嘛。

孫萍拎了半隻雞過來,跟他們搭夥吃了一頓。

村裡分肉的熱鬨勁還沒過去,張寶生在村委接到電話,翟項強告知他,讓他通知周嘉妮,準備準備,去市裡做個報告。

這回就沒有張寶生了,也沒有邱則銘,在市裡那邊,塑料大棚蔬菜的影響不如編織廠大。

張寶生高興地用大喇叭呼叫周嘉妮,直接在大喇叭裡通知:“周嘉妮同誌,周嘉妮同誌,聽到廣播後到村委來一趟。公社安排你去市裡做彙報演講,公社安排你去市裡做彙報演講。”

如今沒人再為發圈的事來煩她了,周嘉妮偶爾也會躲個懶,今天就正在家裡躲懶,沒去廠裡,結果就被大喇叭吆喝了。

她無奈的放下啃了一半的燒雞腿,擦乾淨嘴上的油,給自己圍的嚴嚴實實的,去村委。

一路上每個見到她的村民都喜笑顏開,道:“嘉妮啊,要去市裡做報告啦!”

去縣城做報告還好,沒這麼廣而告之,他們是做完報告回來後村裡人才知道的,見了她也都笑著問兩句,但不如此時震撼。

周嘉妮接受了一路熱情的招呼,到了村委,張寶生臉上的笑還沒落下來呢,見了她樂嗬嗬地道:“這回就你自己去,好好準備準備,到時候跟翟主任一起坐車過去。”

周嘉妮詳細問了問具體情況和時間,是在一星期之後,她正好能回省城再出個差。

前幾日汪前進的姐夫如約送來了凍魚,她留了十來斤,就埋院子裡的雪堆裡凍著,計劃帶回去讓她媽處理一下,等過年的時候吃。

回頭等市裡的報告做完,也到了知青們回鄉過年的時候了。

這也是回家過年前最後一次出差,同時,把答應給二紡廠的蔬菜送過去。

不過此時心頭活動開了。

沒有張寶生倒是沒啥,但是沒有她對象……

周嘉妮就在旁邊坐了下來,道:“隊長,咱二期蔬菜搞個儀式吧!”

張寶生愣怔:“啥儀式?”

周嘉妮道:“你看,咱那半畝地采摘的是不是有些草率了?”

張寶生想了想,也不算草率,當時縣領導不是來參觀了麼?他覺得還挺長臉的啊。

周嘉妮道:“咱當時隻有半畝地,搞儀式都沒法跟領導提,但是咱這二期大棚有三畝地,而且非常成功,蔬菜長勢特彆旺,也不像一期時三兩步就能到頭,所以咱們在這上頭做做文章,把公社、縣裡、市裡的領導請來一起采摘,再安排報社的記者也跟著,過來給領導們拍張照,也給咱們的塑料大棚拍張照,登到報紙上去。”

張寶生一拍大腿,還沒等說話,周嘉妮又繼續道:“而且咱們旁邊新擴建、新種植的,部分種子是不是都出苗了?整體看上去也非常樂觀,領導們也能看到收獲期和幼苗期兩種不同狀態卻隻有一牆之隔。咱們還被邀請去跟著人家專業團隊學習,劉岩他們可還沒回來呢,到時候也能把他們的名字寫在報紙上。”

“同時,咱們也可以表明,甭管哪個區縣、哪個大隊,願意來學習的咱們統統歡迎,帶動整個市一起發展。”

張寶生聽的熱血沸騰的,但聽到最後又試探著問:“那要是全市都弄這個,咱公社還能拔到頭籌嗎?”

他覺得其他的都行,最後這個得先問問公社領導。

這個周嘉妮當然不會反對,本來也沒想瞞著公社那邊,有些工作最能直接支持到他們的就是公社那邊啊。

不過明年新聞一出來,馬上就是全國性的了,但全國性的對他們影響也不大啊,又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嘗試。

就像發展到後世,最終成為蔬菜之鄉的也隻是有數的幾個地區,並不是滿鋪滿蓋啊。

“集合眾人的力量一起發展,比隻有咱們幾家要強的多。”周嘉妮道,“市裡、縣裡收入高了,才會更重視,而重視之後就是大力扶持,比如說四通八達的公路,比如運輸這一塊,都會得到上頭的扶持。”

周嘉妮道:“要不咱現在直接去趟公社,聽聽翟主任怎麼說?”

“走!”張寶生現在給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確,他沒那麼個腦子,就彆否定年輕人更上進的提議和思路,積極支持就對了。

翟項強的格局當然不會讓他有張寶生那樣的擔心,他幾乎瞬間就跟上了周嘉妮的思路,清楚整體發展比單腿蹦要強的多。

如果能讓彆人把這個項目搶走,那也是他們大隊自己發展不力,與公開的這個消息沒有關係。

況且,即使他們公開技術分享後不如彆的區縣、公社發展的好,那各地區也會記得他們西河公社、前進大隊的好嘛。

與他的名聲上也是有助力的。

翟項強也想事業更上一層樓啊,他的履曆越好看,在領導麵前的名聲越好,與他的發展越有利啊。

短暫開了個小會,商定好流程,他開始給縣裡、市裡打電話。

隻是到了年底,上頭的領導一個會接著一個會,行程都排的滿,臨時插這麼個事進來,都得現根據行程來互相將就著選時間。

但都沒否決,說明認可這個提議,隻是有點趕。

周嘉妮的建議是在全市會議之前舉行完,最好稿子能見報,這樣不光開會的時候多一個談資,領導們各自再去彙報工作的時候也是一項榮譽嘛。

她也知道有點趕,可去市裡彙報工作居然沒有小邱同誌,她對象的履曆上就少了一筆,怎麼也得爭取爭取。

如果在彙報工作之前實在調不出來,那也沒辦法了,上報紙的時候讓邱則銘多存在一些也行。

一直到中午,縣裡、市裡都沒有電話回過來,翟項強請他兩人去食堂吃了頓飯。

下午他有個會議要開,跟接線員交待了一聲,翟項強去開會,周嘉妮和張寶生返村等通知。

但跟他們透露了要開的會議內容:擴建小學,要從各大隊招幾名教師,前進大隊這邊可以通知下去讓大家準備著了。

張寶生心裡惦記著小周同誌的這個提議呢,所以對擴建小學要招老師的事反應倒不怎麼熱乎,平靜的應了一聲,還是遺憾著沒接到上頭的電話。

可上頭沒信,他著急也白搭,甚至還安慰自己,今年的榮譽已經夠多了,不夠他們顯眼的,即使這件事成不了那也沒啥,等明年他們努力把出口的路子打通,還是整個公社的顯眼包。

這麼一想,心情平靜許多,往回走的路上問起周嘉妮:“小邱說過年要去見見你爸媽啊?”

聊這事都比說公社要擴建小學、招老師的興趣大。

“嗯,過年他去省城過。等開春後不忙了,我去首都見見他爸媽,把這事定下來。”周嘉妮倒是在琢磨公社擴建小學的事。

張寶生縮著脖子踩著車子,打心眼裡替他倆高興,道:“挺好挺好,小邱辦事老穩,這孩子在對待這件事上,有心了。”

知青下鄉的事有些年頭了,他們村這邊暫時沒什麼幺蛾子,可彆的大隊有那在農村結了婚,回城後沒了音訊的。

嗯,張寶生覺得自己又領悟到了,旁的大隊他不管,以後隻要他們村的知青有想跟本地人結婚的,結婚前都得跟著去看看城裡男方或者女方家裡的情況,最起碼知道住哪兒,將來有啥意外也能找過去。

已經成家了的,他回頭也提醒一下,趁著過年,男知青帶著老婆孩子回去看看;嫁在村裡的女知青帶著男人孩子走趟娘家。

誰嘰嘰歪歪,將來有回城資格他就不給過。

“隊長,剛才翟主任說公社擴建小學的事,你怎麼看?”周嘉妮問道。

對那個教師名額,周嘉妮也沒那麼渴望了,如今她的待遇比當老師還好。

而且她還想到,這一世的軌跡弄不好也影響到了邱則銘,如今他肩上的擔子可不輕,又是塑料大棚的主要負責人,他應該也不會去爭那個教師名額了吧。

周嘉妮輕輕歎息,對小邱同誌來說,也不知道是好是壞。

張寶生正琢磨著主意呢,冷不丁聽小周同誌這樣問,疑惑道:“怎麼看?咱能怎麼看,公社怎麼安排怎麼是唄。”

西河公社就隻有鎮上有小學、中學,各大隊還沒有辦小學的。

周嘉妮笑道:“明年咱們如果能拿下出口任務,廠子肯定還要繼續擴建,到時候找個合適的機會,跟公社申請,咱們就著建個小學,讓村裡的孩子讀書方便一些。”

離的近的大隊也能過來讀書,比去公社近。

張寶生車把一個打滑,好在順利穩住了,他驚訝吸氣:“建小學?”

“對,建小學。”周嘉妮道,“臨時動不了工,但可以提前考慮考慮,好好規劃一下,找機會跟領導提提,領導那邊也得開會討論呢。”

張寶生本來都被寒風催透了,如今一陣熱血沸騰,身上又起了一陣熱乎勁。

這在以前,他想都不敢想,可如今一步步被小周同誌推著走,他連獎狀都拿了,縣裡的報告做了,還有什麼不敢想的。

甚至迎著寒風大聲道:“我覺得要提,就提前跟領導講,不如直接把公社的擴建資格就給咱呢,這樣也省的他們浪費材料。”

要是等公社擴建完了他再講,萬一不批呢?或者批了他們建小學,公社擴建的屋子空了出來,那不是浪費材料嘛。

早點說,讓領導重新規劃規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