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妮笑道:“這款能拆卸。”她伸手掰了一下,吧嗒一下,將係子掰了下來。
翟項強驚訝笑道:“謔,可以啊,這籃子不錯。回頭也大量生產給合作單位賣一賣嘛。”
多這一個小功能就多一個特色,多一個新鮮的點。
周嘉妮笑道:“當然,不過咱們的優秀工作者們得先拿頭一份,之後再大批量加工。”
翟項強笑道:“好好好,我很看好這款籃子。就按這個標準生產,做好這次的接待工作。”
等活動那天公社也會派人下來。
接下來,廠裡有條不紊的忙碌著,在做彆的訂單之餘開始加工任務訂單。
而周嘉妮要的草編小玩意兒,對劉大牛來說還真不是事兒,隨手捋了幾根麥秸在手上三轉兩轉就編了個螞蚱出來,道:“這不費勁!”
周嘉妮隻學到第三步就被甩下了,道:“不,這挺費勁。”
劉大牛撓著頭笑。
張前進也不甘示弱,用麥秸編了一把小傘,用手指搓著轉了轉,道:“這個簡單。”
周嘉妮:對手拙的人來說,這一點也不簡單。
好在活動也沒指望他們能學會,就是增加一點互動樂趣而已。
趙梅那邊更沒問題,手裡的發圈都是做熟了的,隻是做哪幾款得經過周嘉妮的同意,她怕壞了周嘉妮的市場。
忙忙碌碌的,期間門去省城交貨,這批貨有給出口公司做的包,張寶生安排白昊陽跟著去了,這小夥子確實不錯,機靈會說話還細心,等小周同誌調走,對外的這塊工作就由他負責了,現在讓周嘉妮帶著去熟悉一下流程。
期間門,汪前進鼓足勇氣拿著一份養豬護理心得走進了村委辦公室,鄭重其事地交到張寶生麵前,道:“隊長,我想跟您談談母豬的產後護理問題。”
張寶生:……
春節前後隊裡配了幾頭豬,有兩頭配的早的快下崽了,前幾天單獨趕到騰出來的屋子裡,估計也就近幾天的事。
隊裡的豬一直有人負責,養了好幾年了,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經驗。
年前交完任務豬,留下用來產仔的母豬,足足分了兩頭,在這方麵跟周邊其他大隊都差不多。
張寶生看著汪前進:“你懂養豬?”
汪前進倒也老實,道:“不懂,但我想學,最近看了點資料,也總結了些經驗,這不來找您問問。”
他撓撓頭,道:“那啥,我看著邱則銘同誌和周嘉妮同誌給咱村做了不少貢獻,受他二位的影響,也想給咱村做點貢獻,旁的我也插不上手,想看看能不能把咱村的養殖業發揚光大。”
張寶生張了張口,心說不一樣啊,編織和大棚差不多是從無到有;養豬養雞隊裡都有現成的人管著,也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手,這冷不丁插進去個生瓜蛋子,再給把豬養死,把雞喂死,那不虧了嗎?
但他不好打擊一個年輕人積極向上的心,加上經過大棚的事,對資料啥的還是挺尊重,畢竟在種莊稼上,那些莊稼把式也是積年的經驗,可經過專業知識的梳理後,連他們都認可人家講的東西,種菜的資料已經在大棚裡實踐了,現在就等著在莊稼上實驗呢。
所以,下意識想拒絕的話在嘴邊打個轉就咽了回去,拿起汪前進整理的心得眯著眼睛看了起來。
一字一句的看完,張寶生有點驚訝地重新打量了眼汪前進,起來道:“你跟我去欄那邊看看。”
路上問:“以前沒養過吧?”
汪前進:“沒有!”
張寶生點點頭,也沒打擊他:“資料看著像那麼回事,但還得結合經驗和實踐,你要是真想弄養殖,以後就不給你安排彆的活了,在這邊給你冠峰大爺打打下手……”
汪前進忙點頭,邱哥跟他分析過,大隊裡已經有規模的事,肯定不會讓他一上來就直接負責,估計路子要難一點,恐怕得先從打雜開始。
汪前進也是一邊看資料一邊認真考慮,最後咬牙點頭,下定了決心。
就是以後身上要臭烘烘的了,唯獨這個讓他有點欲哭無淚。
但也沒辦法,旁的他插不進手,也不可能比周嘉妮和邱哥更顯眼,必須得自己趟條路出去。
婦女節前幾天,翟項強下來準備去檢查獎品進度,正趕上邱則銘、周嘉妮用牛車拉了好幾個大包裹往村裡走。
魯照亮騎著自行車歪歪扭扭的跟在一旁。
還在修路,也到了關鍵階段,有那麼一小段卡車進不來,牛車勉勉強強,還得讓乾活的鄉親們幫著推一把。
——為了婦女節那天迎接優秀工作者們來參觀,已經加班加點的在趕進度了。
翟項強踩著車子追上來,走進後才發現包裹後頭的竹製籃子,他還以為是魯照亮采購的,魯照亮可不敢居功,忙道:“翟主任,這是周同誌在外地的朋友忙弄的,算我們供銷社的采購。”
周嘉妮笑道:“除了給供銷社增加點新鮮產品,還能讓廠裡職工學學人家的編織手藝,多看點沒見過的編織品,激發一下靈感。”
翟項強穩著車把,笑道:“可以啊周同誌,替我們謝謝你那位朋友。”
周嘉妮忙笑道:“回頭給我朋友回信的時候一定轉達領導的表示,這樣我朋友跟他們當地乾部也更放心。”
這不光更光明正大,把翟項強這麵旗扯起來了。
當然,相關的文件寄過去就是過了明路了,李燕那邊的工作更好做。
到村裡後,魯照亮就跟周嘉妮分東西去了,他看著周嘉妮那一包,還有點納悶:“你搞這麼多竹製品乾啥用啊?”
周嘉妮抬眼皮看看他:“自然是有用處,你一個采購怎麼會問這個問題?”
像是說了,又像是沒說,全靠魯照亮腦補,魯照亮就恍然的‘哦’了下,猜著周嘉妮是當敲門磚用。
可廠裡的貨不是供不應求嗎?還用著敲門磚才能簽單?
當然,這就不是他細問的了。
周嘉妮這邊一麻袋竹杯竹筒,提籃子、竹編筐二三十個,這東西摞到一起往角落裡一堆就是,不怎麼占空,最占空的是竹杯竹筒。
魯照亮之前談的時候還以為三五個、十個八個呢,他是真沒想到周同誌會成麻袋的要。
捎的起嗎?捎的起,他認了。
畢竟沒有人家的關係,他上哪兒撈這條線去?
再說了,又不用他自己掏錢,單位報銷呢。
周嘉妮見他時而肉疼,時而坦然,笑道:“以後要多了,我會少量出一部分運費的。”
魯照亮忙笑:“沒事沒事,這個量在控製之內。”
那就行。
捎貨是其次,手續文件才是關鍵,她正規了。
把東西帶回去,於晚霞已經擁有竹筒杯了,但她還是找周嘉妮買了幾個,寄給她在其他地方下鄉的同學好友。
周嘉妮去泡了點玉米粒和大米,拿出沒吃完的火腿切了一塊,切成丁,跟大米和玉米粒混到一起,加了點調味料,把大鐵鍋撬起來,擺了幾根鐵條上去,興致勃勃的烤竹筒飯。
於晚霞看的新奇,道:“為什麼不直接用鍋做呢?”她還惦記著吃鍋底那層鍋巴呢。
周嘉妮:“好問題,去叫惠惠和孫萍同誌也一起來嘗嘗。”
於晚霞就顛顛的出去了,走到半路才反應過來,嘉妮沒回答她,為什麼不直接用鍋悶米飯呢?
張惠惠今年春天身高抽條速度肉眼可見,心情好了,營養也跟上了,小姑娘連說話聲都比去年剛認識她的時候高了不少。
張開山如今也在廠裡上班了,幫著整理材料,工資不如趙梅高,但多少也是個進項。
趙梅輕鬆不少。
張惠惠跑過來,進門就喊:“嘉妮姐姐!”
呼哧帶喘的跑進飯屋:“啥叫竹筒飯?”
看著爐子上正在烤的竹筒,還有裡頭帶著臘肉丁的米飯,再嗅著空氣中的香味兒,使勁咽了下口水,問道:“嘉妮姐姐,為啥不直接用鍋做呢?”
周嘉妮哈哈笑:“吃個新鮮,用竹筒做出來帶竹子的清香啊。”
邱則銘過來送菜,端了三截竹筒飯回去。
於晚霞吃的頭都抬不起來,她總算明白嘉妮為什麼不直接用鍋了,這竹子做出來的,好像真有點不一樣,帶著竹子味兒,特彆好吃。
年前就加火腿肉燜過米飯,當時也是吃的幸福感爆棚,她回味了好久,今天的做法跟上回差不多,真能吃出不一樣來。
剩下的竹筒竹杯,周嘉妮找借口‘送’了出去,反正也不會有人追著她東西的去向,她就收進保鮮貨架上,都是新竹子,她怕放久了用來燜飯效果就不好了。
吃過竹筒飯,迎來了三八婦女節。
大隊裡裁了紅紙,寫了一係列的歡迎標語,貼到廠外廠裡的牆上,還組織村裡社員站在村口列隊迎接。
早上九點,一輛卡車壓著剛修好的石子路緩緩開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