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第二百二十七章(1 / 2)

給周嘉妮接風的除了張寶生、劉通, 還有張老四、盛滿糧這幾個手藝人,以及大棚蔬菜負責人劉岩父子,和編織廠廠長張文峰。

再加上張寶生的家裡人和來幫忙的鄰居, 一桌坐不下,辦了兩桌。

張老四他們好奇周嘉妮和白昊陽他們在大學裡的事, 聽他倆在那兒講, 周嘉妮順著話題提到農村經濟改革,也提到今年五月份在報紙上刊登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篇文章。

此時張寶生還沒意識到周嘉妮真正要講什麼, 他聽嘉妮提農村經濟改革,還有點得意,他們大隊的經濟不就改革了麼,為此他還很有話說,說到了編織材料的種植等等,大夥兒聊這個特彆有話題, 聊得不亦樂乎。

來幫忙的張大娘則對征兵的事感興趣,等大夥兒放了筷子,隻坐那兒說話的時候,過來找邱則銘打聽征兵的事宜。

她娘家有個子侄想當兵,她幫著打聽打聽。

邱則銘給張大娘講了一點經驗。

散場後,周嘉妮拿了點糧票、肉票,張寶生說啥也不要, 寶生大娘也道:“這就見外了, 拿咱家當外人兒了。”

張老四他們笑道:“今天給你們接風, 給什麼票,彆在這兒臊我們臉麵,趕緊回去歇著,明天來廠裡看看。”

推辭不過, 就沒再給了,找機會從彆的地方補回去。

周嘉妮住張開山家,邱則銘留在了張寶生家,白昊陽跟著盛滿糧回去了。

至於他們以前住過的房子,一間門被其他知青租了,另一套主家自己搬回去住了,說是那院子出了大學生,沾沾文曲星的福氣,所以這趟過來就隻能在老鄉家裡住。

邱則銘送周嘉妮去了張開山家,進門跟他們一家子打了個招呼,問了問張開山的身體情況。

現在家裡有那個條件,每年都帶張開山去省城複查兩次,常年吃著藥,隻要彆累著,彆情緒過於激動就行。

聊了兩句,邱則銘告辭。

趙梅燒好了水,周嘉妮進屋簡單洗了個澡,出來抱著狗蛋玩,趙梅進屋熏上艾草,把門窗掩好。

周嘉妮顛著狗蛋問張開山:“狗蛋起大名了嗎?”

張開山道:“起了,叫張爭暉。”

周嘉妮:“好聽。爭暉,小爭暉……”她搖著狗蛋的小肉手,他對這個名字的反應不如‘狗蛋’,一喊‘狗蛋’就轉過小臉看著周嘉妮,軟萌軟萌的,很可愛。

惠惠在旁邊幫周嘉妮拍腳邊的蚊子,聽媽媽跟嘉妮姐姐聊天,張開山時不時聊上幾句,一直說到快十點,開窗戶散了散味兒才回屋睡覺。

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飯,周嘉妮準備跟著去廠裡。

張惠惠放了暑假,每天會自覺的寫作業、看書,但也有半天的時間門玩耍,她本來想跟著去廠附近玩,結果村裡大喇叭吆喝,讓家裡有孩子的願意讓孩子補課的就去村小學報道。

村裡頓時起了一片雞飛狗跳,家長當然是樂意把孩子往學校送,但孩子好不容易放了暑假,就想到處瘋,到處玩,讓他們回去學習都不樂意,可不就在家裡鬨翻天了麼。

張惠惠倒是挺高興,她是要向嘉妮姐姐學習,將來考大學的人,也不用父母陪著,自己就跑去學校了。

周嘉妮跟過來找她的邱則銘去了廠裡,乾活的人看到她過來也都高興,七嘴八舌的跟她打招呼。

周嘉妮去看了樣品間門,樣品種類越來越豐富了,但今年的爆款就是編織腰墊,周嘉妮順勢跟張老四他們商量推出頸墊、編織枕頭。

“頸墊外麵可以加一層布藝,編織枕頭做成空心的,要求有足夠的支撐力,還要帶一點彈性……”周嘉妮一邊講一邊現場構圖,張老四他們時不時提出一個個問題,周嘉妮現場解答,並根據材料的特性在造型和舒適度上隨時做出調整。

忙到十點多,周嘉妮讓他們自己琢磨著,她跟邱則銘去看塑料大棚。

路上,她小聲問邱則銘:“昨晚你跟隊長說了嗎?”

邱則銘笑道:“說了,張隊長覺得這提議太大膽了。”

這趟過來,周嘉妮想提一提農村土地改革的事,先留下個印象,後頭再慢慢做思想工作。

就是不知道張寶生有沒有這個膽子能成為走在改革前沿的人。

或者找翟書記聊一聊,饒是不能全公社推行,那就找幾個試點嘛,秘密進行,雖然這秘密一般都瞞不住,隻要上頭不追究,最終受益的還是老百姓自己。

而且這也算是一個課題。

農村經濟也是經濟,周嘉妮通過同學們之間門的辯論言論裡就能深切感受到改革春風的步伐的急促,雖然那一刻還沒有真正的到來,但人們的思想正在發生變化,言論也自由,哪怕課題上有同學針對老師的講課理論說出反對的話,也沒有老師或者學生給他定罪,而是各抒己見,爭的麵紅耳赤。

張寶生確實被嚇住了,包產到戶,政治風險太大了。

周嘉妮非常理解張寶生的心情,如果她沒有上一世的經曆,讓她處在張寶生這個位置上,她也害怕。

先打個底,以後慢慢做思想工作嘛。

兩人去大棚轉了一圈。

劉岩對邱則銘很是尊敬,以老領導來對待。

這父子倆也儘心儘力。

周嘉妮覺得,劉岩爺倆掌握了這手藝,過幾年能承包了,自己把大棚承包下來,認真乾,一定能成為村裡最先富起來的那批人。

中午周嘉妮準備去趙梅家吃飯,被張寶生叫住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