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邱家兩口子,薑新鳳轉頭笑道:“則銘呢?”
“讓汪前進他們纏住了。”周嘉妮挎著奶奶的胳膊往店裡走,老太太也進去幫忙招呼顧客。
中午周嘉妮從國營飯店訂了菜,大夥兒簡單慶祝了一下。
張嬸兒激動的手微微發顫,她今天的突破可太大了。
有好幾次她回應人家時候聲音大的她自己都嚇了一跳。
倒不是嗬呼人,是人多吵吵嚷嚷的,不大聲回應顧客聽不清。
嶽翠雲也高興的臉龐通紅。
她一上午賣出去近三十件編織品,還賣出去二十多個頭花。
以前做頭花都是嘉妮或者白昊陽直接拿著去給人家送,這種直麵的銷售還是頭一回,尤其聽著人家說頭花好看,那種成就感馬上不一樣了。
不過本來嘉妮說讓她們沒人的時候繼續做頭花和包,有人的時候就招呼客人,可要今天這個架勢,兩人都有點擔心沒時間做頭花和書包了。
周嘉妮笑道:“也就咱這店剛開,大夥兒覺得新鮮,加上今天又是周末,逛街的人多,等過完周末,尋常應該不會這麼忙。”
吃飯時依然有顧客進來,真是瞧個新鮮。
除了在百貨大樓都見不到的款式這麼豐富的編織品,再就是人家在對應商品區貼的照片也讓人覺得新鮮。
編織品注明了生產地,還把李敬黨跟外國客商握手或者簽合同時的照片貼了上去;他們後來在廣交會的展台的照片;周嘉妮、白昊陽兩人當初參加廣交會時在會場門口拍的照片也掛上去了。
顯得挺高大上的。
除了這些展示,還有前進編織廠工人加工時的近景照片、樣品展示台等等。
粉條、粉皮那裡則是趙海按周嘉妮的要求拍的照片。
加工時的近景、遠景照片,晾曬時的照片。
無形中豐富了產品內容。
吃過飯翟紅就回家了,她明天下午來送貨。
這一上午她也覺得成就感不錯,因為自家供的鴨蛋在這裡賣得很好。
讓她忍俊不禁的是,周嘉妮直接當場磕開一個,讓大夥兒看蛋黃裡的油,之後她滋啦抽了一口,一邊抿著吃一邊道:“這蛋黃不光油多,還特彆綿軟特彆沙,又好吃又下飯……”
圍觀的人也覺得有趣,關鍵是沒見過這樣賣貨的,加上也看著這鴨蛋品質好,三個五個的買起來。
下午人沒上午那麼多了,周嘉妮去郵局往濱縣打了兩個電話,又加訂了一批貨。
那邊生產任務緊,接下來又得忙今年的春季廣交會,不提前訂,怕到時候生產跟不上。
邱則銘陪她一起去打的電話,路上周嘉妮問他:“這次回來就直接去進修了嗎?”
“不是。”邱則銘見路上人不多,拉了下對象的小手,又趕緊放開,道,“這次回來辦點手續,能待五六天,回去之後就等通知了。”
周嘉妮開心,眉眼飛揚:“那也說明正式定下了是吧?”
邱則銘點頭,又飛快的拉了下小手。
周嘉妮抿著嘴笑,斜他一眼:“偷偷摸摸,不正經!”
邱則銘樂:“去什刹海小院我正經給你看。”
兩人一路走一路鬥嘴。
晚上盤點了下,又對了對貨,大夥兒都非常滿意。
火腿隻有問的沒有買的之外,編織品裡的筐子、籃子跟粉皮、粉條賣得最好,收納凳也沒出貨,這係列的都貴。
頭花跟鴨蛋賣得也不錯。
全部加起來有兩百多塊錢的營業額,很不錯了。
因著店剛開業,周嘉妮也沒拋下生意去約小會去,反正邱則銘第二天換了便裝也來店裡陪著,還很有眼色的招呼客人。
倒是白昊陽跟於晚霞沒過來,兩人去服裝廠結算、領材料,還有周嘉妮幫齊陽那邊的鄰居訂的包,這回一並拿回來,再順便跟服裝廠談談進貨。
他們沒那麼多布票,所以要進貨得先賒賬,不過可以隻賒票,錢照給,等賣包的時候從顧客手裡收了布票再跟廠裡結算。
如果那邊不同意,周嘉妮決定上個新款他們自己生產。
至於沒有布票怎麼進貨的問題——她可以從齊陽一紡廠或者二紡廠進布,先賒著票。
再則,她手裡還有一批殘次布呢,周嘉妮打算找機會拿出來放到店裡,底價賣,但得要布票,這樣也能換點布票。
沒有布票不好周轉啊。
周日比周六略忙點兒,多賣了三十塊錢的營業額。
周末過完,周嘉妮就回學校上課了,店裡就張嬸兒和嶽翠雲看著,薑新鳳從旁幫趁著。
人確實不如周末多,但也有不少剛聽到消息好奇過來看的,順手再帶走點東西,一天下來也有個五六十塊錢的營業收入。
隻是跟周末兩天比相差太大,張嬸兒就急得嘴角起泡了。
周嘉妮笑道:“我都不急你急啥?咱不是還給人家供貨呢嘛,又不隻店裡這些。”
兩人倒是不擔心沒空做頭花和書包了,有大把的空呢,薑老頭一個人就能招呼過來,兩人專心埋頭加工。
張嬸兒靦腆地笑笑,她不好意思說出口,生怕周嘉妮這買賣乾賠了,投的本錢回不來,這段時間掙得錢全搭進去,到時候不乾了。
她好不容易覺得日子過得有點滋味,就盼著小老板好呢。
嶽翠雲也著急上火,她盼著她家男人趕緊回來,給店裡上點新貨。
不然好多顧客進來轉一圈,這個問:“不賣衣服啊?”
那個說:“你們這兒賣肉不賣?”
或者:“這兒賣不賣布鞋?”
“醬油醋有沒有?”
“你們這店奇怪,肉沒有,連鹽都不賣,我買盒火柴該有吧?”
雖然張力海不會補以上這些貨物,但他能淘換到旁的商店沒有的東西,多少能豐富一下。
邱則銘則趁著對象上學,他去辦完了需要辦的手續,周三中午來學校接上周嘉妮去邱家吃飯。
薑新鳳早就派車接到家裡了。
她以為就是因著邱則銘回來吃個團圓飯呐,結果沒想到親家這邊在飯桌上提到了兩個孩子結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