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第二百五十三章 調研(1 / 2)

周嘉妮還是住趙梅家裡。

白天在各家串門, 跟老鄉們聊分產到戶的實際感受,針對過去五年的收成與今年的小麥產量做了個數據對比。

不往遠了對比,就單單今年的小麥產量, 就是前進大隊過去五年的小麥產量總和, 要不然張寶生那天給她打電話的時候激動的聲音都在發顫。

或者去老鄉們的地裡看各家玉米苗的長勢情況。

中間抽空騎車把西河公社下頭各大隊都轉了一遍, 看了看其他大隊玉米苗的長勢,也找了幾個麵熟的老鄉問了問今年隊裡的收成。

這都是她要調查的數據。

大夥兒對她又不陌生, 見著她還很熱情呢。

不少人聽說她跟前進大隊定乾豇豆的事, 還拉著她的手問從不從他們村收,周嘉妮讓他們一律去東旺大隊找趙海。

前進大隊那邊是劉通負責,趙梅協助, 外頭幾個大隊就讓趙海負責,趙海之前一直幫她收貨, 已經有經驗了。

也有人聽到風聲說前進大隊那個分產到戶最初就是周嘉妮建議村裡做的,也簡單問了幾句。

周嘉妮支持分產到戶,但沒跟當地乾部溝通的前提下不會私自跟群眾講太多,不然讓本村乾部以為她跑來煽動來了。

就含糊著應付了幾句。

倒是翟項強知道她回來了,打電話喊她去公社說話。

翟項強桌子上擺了一摞周嘉妮寄回來的係刊。

正是因為感受了華大學子們大膽的暢所欲言, 翟書記才沒對前進大隊私下的行為進行乾涉,他也想看看這份變化能帶來什麼驚喜。

而翟書記的桌子上,還擺著一份報紙,是今年五月份的報紙, 上頭用紅筆畫出一句話,是鄧公在《關於農村政策問題》的談話中的內容:“……絕大多數生產隊搞了大包乾, 也是一年翻身,改變麵貌……”

前進大隊不是第一家這麼搞的,也不是第二家, 而是多數悄悄進行實踐的生產大隊之一。

而且看鄧公的這段談話內容,似乎是支持的。

雖然上頭也有反對的聲音,但翟項強覺得,一個新政策正在崛起,它絕對是最終的勝利者。

所以聽說周嘉妮回了前進大隊,就想聽聽她的看法。

周嘉妮並沒有掩飾自己的想法,她結合前世經驗和這一世不間斷透出來的信號,針對農場經濟改革一事講了自己的看法。

她就這幾天做的報告調查跟翟書記談了談,除了前進大隊今年的小麥產量,就地裡正種著的玉米苗,整體也比其他大隊的玉米苗長勢喜人。

伺候自家的地跟伺候大隊裡的地用心程度能一樣嗎?

這不就是現成的對比嗎?

一直待到太陽落山才從公社回來。

翟書記雖然沒明確表示下一步的計劃,但周嘉妮覺得他是認可和看好包產到戶這種形式的。

回到村裡,有個小男孩看見她,忙吆喝道:“嘉妮姐姐,大隊長讓你回來去村委。”

估計猜到公社要找她談啥,這是想問問,好判斷判斷風向。

周嘉妮去了村委。

張寶生果然問她去公社的事,周嘉妮有什麼說什麼,並就自己的觀察做了分析。

張寶生鬆了口氣。

周嘉妮道:“今年咱們的小麥產量就是最完美的答卷,領導總不能放著高產量不要,非得再改回之前的形式吧?您就踏實住了。”

提到今年的小麥產量,張寶生又笑得一臉褶子,連連點頭:“屬實沒想到。”

給了所有人一個大大的驚喜。

雖然上頭至今也沒有明確指令,張寶生心裡隱約覺得,應該也是想看看這種改革帶來的變化。

在這邊待了幾天,親自把自己訂的貨裝上車,往首都給白昊陽打了個電話,讓他接收,之後便坐車回了齊陽。

在齊陽盤桓兩日,找一紡廠、二紡廠進了些殘次布,她借口發貨車,自己用自行車帶出來,收進了倉庫。

之後等父母那邊安排好自己手頭的工作,帶上已經等不及的雙胞胎坐車去了首都。

邱家知道嘉妮父母過來,少不了再正式提一次兩個孩子結婚的事。

杜芸馨話說的漂亮,麵對親家姿態放的很低,歉意道:“咱們這次先口頭提一提,等則銘有假期的時候,我們再正式上門商量兩個孩子的事……”

還帶周家人去看了看什刹海的院子,講明白小兩口結婚後在這邊自己單過,平時樂意回大院吃飯就回大院,不想回去就過他們自己的小日子。

周家自是再滿意不過。

周嘉妮帶著爸媽和雙胞胎在首都玩了好幾天,把他們連白昊陽一起送上了回齊陽的火車。

之後她就一直在店裡盯著,帶著張嬸他們把絲瓜瓤收拾出來,從中間剪開,一點點拚接,做成了巴掌大小的刷碗布、各種尺寸的蒸布。

刷碗布還在角上打孔穿上麻繩,方便掛起來。

蒸布為了方便拎,也從兩邊打孔穿上白棉布條。

彆說,經這麼一收拾,往櫃台上一擺還挺像模像樣,當天就賣出去四五個。

忙到八月中旬,邱則銘回首都報道,陪了周嘉妮幾天,之後便去學校進修了。

本來周嘉妮覺得他回了首都兩人見麵應該比較方便,結果新生入校三個月內禁止請假和探望,小周同誌小小地失望了下,很快又振作起來,之前經常大半年、一年的不見麵都挺過來了,區區三個月算啥。

況且,知道他離自己沒那麼遠,心裡莫名也會覺得踏實。

一開學,周嘉妮就遞交了自己的調查申請報告。

係裡找她談過話之後,批準了她的申請。

二班不光周嘉妮在研究農村改革課題,班裡的梁冰、範成軍也側重這個課題研究。

班主任就跟係裡協調,索性讓他們成立一個研究小組,一起去濱縣完成調研工作。

一班也有兩位同學在做這方麵的調研工作,係裡協調之後,將他們安排到一組,一起展開這次實踐學習。

於是,經濟係關於農村改革課題組就是周嘉妮、梁冰、範成軍以及一班的施皓、張利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