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博弈 趙人聰明反被聰明誤(1 / 2)

對敵之策差不多就是這樣, 剩下的細節要等到開戰之後再根據局勢調整。

秦王政接過蒙毅速寫下來的計劃書查看一遍,確定沒有疏漏,點了點頭。

“扶蘇。”

扶蘇乖巧答道。

“散布流言的人手, 你和王老將軍交接一下。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他需要及時決策。”

要是每回趙國的消息都要在鹹陽這邊轉一手,很容易延誤戰機。

倒不如交由王翦全權負責, 什麼時候流言需要推進到下一步,由他自己決定,這樣效率更高。

扶蘇自然無有不應:

“是, 父親。”

情報人手交到主將王翦的手中,那麼之後任何事情都會第一時間告知王翦。哪怕鹹陽能得到消息, 也會慢上一步了。

王翦對於王上的信任十分感動,連忙抱拳領命。

彆看這種操作好像是應該的,前線大將本來就該最早得知消息。實際上很多君王都做不到這一點, 生怕大將在外仗著有兵有情報就擁兵自立了。

更有些腦子不好使的君王, 還會下令將領不許輕舉妄動。每次都隻能等坐鎮都城的君主下達指令, 毫無自己決策的機會。

秦王政大概是另一個極端。

戰事商量好了, 將領任命完了, 他就甩手不管了。他自己隻在關中調度糧草, 確保前線士兵不會缺衣少食。

至於每一場仗怎麼打、為什麼要這麼打,任由將領做主。無論是輸是嬴, 班師回朝之後再細細討論。

將領們就很喜歡這種甩手掌櫃的操作,這在他們看來是君王的信任。

不過有一說一, 沒有君王在後頭胡亂指揮, 大秦確實很難打敗仗。

扶蘇卻是做不到像他爹這麼瀟灑的。

因為扶蘇很樂於參與進戰略的商討中,恨不得親自到前線去充當軍師發光發熱。隻可惜無論是上輩子還是這輩子,他的身份都注定他不能亂跑。

曾經有一回他差一點點就能禦駕親征去打匈奴了, 韓信都答應帶他了。

結果!被王賁和蒙恬給聯手撅回去了!可惡!

扶蘇依依不舍地目送將軍們整裝出發,心已經飛到了兩軍戰場上。

整個坑死李牧的計劃都是他和王老將軍一起商討的,他不在多不好啊。中途出現變故,就隻能靠老將軍一人思考對策了。

秦王政無奈地把兒子拎回去:

“彆看了,你給寡人老實待在鹹陽修養身體。”

扶蘇開始了每日一次的替自己伸冤:

“我身體很好,沒有那麼虛弱。”

秦王政充耳不聞:

“就算身體好,你也休想去前線,那裡太危險了。”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前線刀劍無眼的,萬一出了什麼狀況可怎麼辦?他總不能再半路改去培養長孫吧?

扶蘇隻能老老實實地待在鹹陽等消息。

第一場戰役爆發得比眾人預計得都要快。

秦國調集兵馬的動靜瞞不了人,趙國早已得到了消息。所以李牧趕在大軍壓境之前就已經抵達邯鄲,從趙王遷手裡拿到了大軍的指揮權。

來之前,李牧特意叮囑了代地大部隊不要擅動,小心防備匈奴。跟隨他南下的隻有機動性強的騎兵,來得倒是不少。

——代地那邊有趙長城,步兵留下守城倒是不怎麼困難,這才能抽調出騎兵來。若是要出關主動襲擊匈奴的話,騎兵就不能調走了。

根據趙國那邊傳來的消息,李牧進宮麵見趙王時不是很愉悅。

當時趙王遷是和郭開一起接見的李牧。

郭開皮笑肉不笑地敲打這位老將:

“最近城中有一些不好的傳聞,說是武安君有意勾結秦國。當然,我和王上是信任將軍的,所以此戰將軍可要好好打。”

李牧眉頭一皺,他對這位相國很是不喜。但畢竟是活了這麼大歲數的人,也不是一點人情世故都不懂,不至於當場給人撂臉子。

所以李牧隻是表情冷淡地表示:

“老夫一心向趙,若真有勾結外敵的心思,三年前又何必將秦軍打退?王上與相國放心便是,這次也必讓秦國滾回關中!”

老將軍自認為已經很給郭開麵子了,都沒有直接叱罵奸臣誤國。他這個人就是這種性子,能為自己辯解兩句已經是說軟話了。

但是吧,有些人他小心眼。你冷臉、你語氣硬邦邦的,在他看來就是你看不起他。

雖然李牧確實看不起這對君臣來著。

想要維護好關係,那就不能隻做“我以為”的事情,要方方麵麵照顧到。不然就是前功儘棄,不僅達不成目的,反而更惹人記恨。

趙王遷對李牧甚是不滿,倒是沒有當場表現出來,等人出宮之後才發作。

趙王很不高興:

“他剛剛那是什麼表情?埋怨寡人誤解了他?”

郭開勸道:

“武安君為人傲氣,被誤解了自然會心生不悅。他忠心耿耿,大王莫要因區區謠言就與將軍離心。”

不勸還好,越勸越來勁。

趙王遷想起來李牧有親戚在秦國當將軍,兩邊的血緣關係還挺近的。似乎李牧的父親和秦國的南鄭公李崇是親兄弟?

趙王遷於是又問:

“秦國這一次派了那李崇出征嗎?”

郭開答:

“並未,但是派遣了李崇的孫子領兵。”

戰場上要和堂侄兵戎相向,這讓趙王遷如何能不懷疑兩人是否會私下往來?李氏在秦國混得可謂是風生水起,李牧若想改換門庭,簡直輕而易舉。

郭開假模假式地說公道話:

“當初李曇帶著長子李崇入秦,幼子李璣卻沒有跟去,想來對我趙國絕無二心。李牧是李璣之子,自然和他的父親一樣忠心。”

趙王遷撇撇嘴。

李璣忠心那是李璣的事情,這人確實看著父兄混得那麼好也一點都不心動。但這不代表李牧也忠心,畢竟李曇祖上還一直都是趙國臣子呢,李曇不照樣棄趙事秦了?

郭開想了想:

“王上不如再看看,若他真勾結了秦國,必然瞞不住,很快就會露餡的。”

這番對話刻意沒有避開旁人,是以趙國貴族很快就聽聞了。

眾人哪裡想到這是郭開在故意為自己營造好形象,隻當他郭開雖然奸佞了一些,大事上還是拎得清的。

大戰在即,郭開能替武安君說好話,勸一勸王上,說明這人還有救。

殊不知郭開這是在為李牧挖坑,配合秦國的下一步計謀。趙王遷本就疑心李牧對自己不滿,接下來隻會看什麼都吹毛求疵。

郭開原本都沒指望能說服趙王遷相信李牧背叛趙國,所以他想了另一套更穩妥的說辭。

大致就是——李牧對王上您不理朝政的行為不滿已久,已經暗中勾結了其他公子想要扶持對方上位。

按照正常邏輯,趙王應當不會懷疑李牧叛國。倒是李牧想換個趙王的可能性,更有說服力。

尤其是他趙王遷本就是被先王廢長立幼扶起來的,原本的太子趙嘉是嫡長子,頗有美名。

結果沒等郭開掏出這麼完美的說辭,趙王遷自己先給李牧找到了叛國的借口,懷疑人家想去投奔親戚。

郭開:“……”

這可怪不得我啊!我還什麼都沒說呢!

郭開實在是搞不懂趙王遷的腦回路。

兩邊的李氏族人都儘心儘力地為自己的國家征戰,怎麼人家秦王就沒懷疑過隴西李氏叛國呢?

人比人得死。

大概這就是悼襄王廢長立幼的報應吧。

越跟趙王遷相處,郭開就越覺得趙國要完。若非如此,他也不至於著急找下家,能在趙國一手遮天不比去秦國當個不一定有實權的高官舒坦?

郭開唉聲歎氣地回府去了,反倒讓暗中盯著他的人覺得他是真的在替李牧擔憂。

這也就是那群貴族不知道當初廉頗歸國失敗是郭開收買了使者乾的,不然他們絕無可能這麼天真。

回府之後郭開隻是冷笑。

整個趙國上下全是蠢貨,唯一有點能耐的公子嘉也十分天真。

糊弄這些蠢貨,隨便做做戲就行了。他現在表現地越信任李牧,後續處決李牧的時候就越不容易穿幫。

機會很快就送到手裡了。

李牧到底是知道了邯鄲出現過對自己不利的流言,於是戰事上越發儘心,避免被人抓到把柄。

隻是武將有武將的思維,他們理解不了傻缺君主的想法。

李牧覺得自己隻要牢牢把守住了重要的城鎮關隘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再將秦軍打退,那便萬事大吉。如果局勢好一些,能順便搶幾座秦國城池,便再好不過了。

所以為了大局計,發現秦國派遣小股部隊去打某個沒什麼要緊的城池時,李牧穩住了沒有妄動。

打仗很難一座城都不丟,而且那城池附近也沒什麼險地可以防守。左右這種丟城隻是暫時的,等打退了秦軍,輕輕鬆鬆就能收複回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