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救不了楚國,那不如給自己預留一條後路。
自己家族現在所在的地方還是不夠穩妥,好在封地裡總能找到更安全的地點,實在不行就往封地外找。
於是楚國境內出現了許許多多悄悄轉移資產,並且在易守難攻之地建立新據點的情況。
這是做好準備和入境的秦軍打守衛戰的架勢啊。
不知道楚王是否了解這件事?
秦王政皺眉:
“國還未亡,他們倒是先準備起來了。”
身為王族,秦王政自然非常不喜這種行為。
哪個君王樂意看到貴族為了自保出賣國君呢?這種事情要是發生在秦國,秦王政能讓轉移資產的貴族再也沒有資產可以轉移。
扶蘇也很煩楚國這群人,但他不得不提醒父親,這種情況並不止發生在貴族身上。
很現實的就是,所有能成為大家族的存在,大約都更在意自己的家族,而非君國。
如今還不顯,但大秦的李氏、王氏、蒙氏等,已經是世家雛形了。等以後出現越來越多的優秀子弟,這些家族遲早會生出和如今楚國貴族差不多的心思來。
秦王政點頭:
“這幾l家的當家人雖然暫且忠心大秦,可時移世易,再過幾l代,也不好說。”
真到了生死存亡之際,指望那些人的後世子孫都肯為了大秦赴湯蹈火,還不如指望王室後代自己支棱起來。
但秦王政絕不可能開分封的口子,在不分封的前提下,要怎麼保證宗室有足夠的能力力挽狂瀾呢?
扶蘇微笑著提議:
“讓宗室走普通臣子的路線就好了。”
世家是家族,宗室不也是家族?老老實實憑本事做官,倘若攔不住世家的形成,那就讓宗室也成為世家之一。
彆的世家不肯為了大秦續命,宗室絕對肯。
退一萬步講,即便最後宗室篡權奪位當了君王,那也是大秦王族的自家後代。又不會改國號,而且依舊是他和父親的後人。
這個曾孫當皇帝,和那個曾孫當皇帝,不都是他的曾孫當皇帝?隻能對不起被搶皇位的曾孫了。
扶蘇對於能不能阻礙世家的成型持悲觀態度,他上輩子嘗試過打壓,但是後來發現作用不大。
哪怕有麵向庶民的官吏考核製度,要靠它瓦解世家也是千難萬難。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或許需要千百年的鬥爭才能逐漸取勝。
世家發展的速度遠比庶民更快,而且考上來的庶民看到了成為世家的好處,也會傾向於走上這條路子。
更何況,一件事有利就有弊。
如果要摒棄世家,那就要一同摒棄世家帶來的好處——即大量更優質的人才。因為家族會傾儘全部培養族裡所有子弟,不惜成本。
純靠庶民支撐朝堂的話,就要做好人才水平銳降、或是人才大器晚成的準備。
庶民資源不夠,無法給兒孫提供更好的教育。除非對方自己天賦異稟,不然隻能慢慢成長。
倘若大秦能強盛到給所有庶民都提供極佳的免費教育,那自然不用惋惜世家的那點優勢。可惜大秦做不到,即便是盛世也沒那個可能。
現階段對大秦最好的選擇,似乎就是和世家達成和解,互相鉗製。然後熬,等著大秦成長到不需要依靠世家的地步,等著庶民階層有能力徹底取締世家。
秦王政經曆過之前醫療體係的建立,已經接受了有些事情就是隻能慢慢來。他心態平和了許多,點點頭采納了兒子的建議。
那就讓宗室去和世家打擂台。
不過這件事不著急,世家還在萌芽,他和扶蘇的兒女還沒長成。這是後頭幾l十年的安排了,如今還是滅楚為主。
扶蘇已然策反了一部分楚係勢力,都是楚國安插在秦國的小人物。他們不太起眼,所以反水之後也很難被發現。
昌平君府中便有一些仆役是扶蘇的人,兄弟倆的交談經由奴隸之口傳遞出去。
高高在上的楚國公子哪裡能想到奴隸會背叛自己?
可他們卻忘了,奴隸們聽說二晉貴族手下的奴隸都恢複了庶民身份之後,很難不心動。
他們也是楚國貴族的奴隸啊,雖然現在是在秦國做事,可楚國若是被滅了,他們是否有機會脫離奴隸之身呢?
太子殿下許諾了這件事,於是有人選擇鋌而走險,為太子傳遞消息。
扶蘇將奏報遞給父親:
“昌平君開始私下聯絡楚國貴族了,這大約也是貴族選擇轉移資產的原因之一。”
貴族們給自己留了二條路。
第一條是楚國能擋住秦軍,那麼他們轉移資產也頂多是白忙活,一切還照舊。
第二條是擁立昌平君,到時候昌平君在外頭當靶子吸引秦國火力,他們躲在封地過自己的日子。
第二條是轉移資產,在更安全的地方建造壁壘,保證自家的延續。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貴族們對這一準則倒是奉行得很徹底。但有的時候,給自己留的退路太多,反而不妙。
這二條裡,貴族隻要隨便任選一個堅持下去,彆做個二處留手的八爪魚,或許都能迎來好的結果。
偏偏他們貪心,每條都想試試。
不全力支持楚國,楚國必滅,投入給楚國幫忙抵禦秦軍的兵糧自然就打了水漂。
不全力支持昌平君,昌平君也撐不了多久,支援昌平君的兵糧同樣要打水漂。
最後自己留下那點資本,關門自保時就會陷入之前空耗了許多資源的尷尬境地,縮短能夠抵抗秦軍的時長。
秦王政挑眉:
“如此更好,貴族出力不多,滅楚將十分輕鬆。”
與其對付一個團結一心的楚國,他更愛逐個擊破。
楚國散落的貴族部落再多,也是散在龐大的楚國土地上。離得遠的沒辦法迅速跑來支援,他們可以
從邊邊角角的偏遠地區一點點清理過去,最大限度地克製貴族們的互相配合。
到時候就讓秦軍大兵集結攻打部落,不管什麼殺雞用牛刀,絕不分兵。隻要他們不分兵,一股股跑來支援的貴族小部隊就是來送菜的。
楚人想賭秦人急於立功且糧草不夠,為了效益最大化會選擇分兵,同時攻打多個部落。
但大秦偏不這樣,有二晉貴族和齊國送來的糧草,浪費一點就浪費一點,總比士兵大量戰死要強。
扶蘇也笑道:
“昌平君誤以為我們留下邊境土地,是擔憂庶民在此耕種沒什麼收成還要白送性命。卻不知那是為屯田準備的,大軍就近種田,也省了運糧的損耗。”
如今道路難行,全國馳道還未鋪設開來,士兵運糧比較費勁。
負責運送糧食的人自己要吃飯,趕路速度又快不起來。於是造成了十份糧食運到目的地,可能被運糧兵吃得就剩一份的困境。
墨家在努力改進運糧車,目前成果還沒出來,他們已經忙到開始要求秦王去把公輸氏的子弟一起抓來幫忙的地步了。
但公輸氏最出名的魯班雖然很懂機關術,他的後人卻沒多少水花,請來之後也不知道能幫上多少忙。
無所謂,先讓齊國把人送來再說。
糧車改進遙遙無期,馳道修建也不能一蹴而就,他們總不能提前去楚國修路。所以隻能選擇不是辦法的辦法,在楚魏邊境就近種田。
庶民種田的收成要留一部分自己吃,士兵屯田就不一樣了,能夠集中分配。
隻是到底派誰去屯田,這件事朝中還有爭論。
秦王政倒是並不懷疑將軍們的忠心,隻不過他身為君王必須考慮朝堂平衡的問題。如今二晉中兩家都為王氏所滅,無論是秦王政還是王翦自己,都有讓王氏暫且退避的意思。
一家獨大不是什麼好事,會造成朝政失衡。
這不是君主忌不忌憚的問題,秦王政不至於怕王氏功高震主,但王氏一定會因此成為全朝野的靶子。
人性如此,你家太風光了,彆人家就要嫉妒。畢竟不把你壓下去,他們哪有出頭之日?
倘若楚國太難滅,王翦自然不能為了王氏的安危就敝帚自珍。他會以大局為重,冒著風險領大軍滅楚。
可如今由於太子扶蘇和昌平君的一係列操作,滅楚難度大大降低,王氏倒是沒必要硬著頭皮上了。
在戰術討論的會議上,王翦主動提出可以配合諸位將領。他擅長穩紮穩打,不如坐鎮後方負責屯田和把控大局,在前麵出風頭攻城的事情,交給其他功勳家族即可。
這是王老將軍在許諾給大家兜底,如果哪一方戰事不利潰敗了,他可以及時支援穩住局麵。
但是如果大家的攻城十分順利,王翦自然不需要出來刷存在感。王氏可以借此得個屯田調度的功勞,卻不至於紮眼。
像這樣有收獲、收獲卻沒多到讓人眼紅的程度,正是如今的王氏最想達成的結果。
不過這個安排需要考慮一件事——
王翦笑問秦王:
“不知王上可願派臣在要地屯田?”
若是讓他去屯田,就得給他足夠的士兵。畢竟種田要人手,運糧要人手,出現兵敗前往支援更要人手。
讓他一個軍功卓著的老將帶著那麼多人在邊境種地,有兵有田還有糧。隻要他想就此自立為王,秦王是很難阻攔住的。
更危險的是,那個時候秦國在和楚國打仗。
彆的將軍帶兵深入楚地,他王翦可是占領著將軍們回國的要地。一旦他翻臉,切斷秦軍的回國路線又不給糧草支援,那些秦軍就徹底成為孤軍了。
秦王政沉吟片刻,點了點頭:
“寡人自然信任將軍。”
其餘將軍卻臉色微變。
王上信任老將軍,他們也信任。但把自己的性命交到對方手上,任誰也要心裡打鼓的。
扶蘇適時開口緩和氣氛:
“秦軍入楚倒也不是隻有這一條路,既然要屯田,不妨多屯兩處,也讓王老將軍減輕一些壓力。”
父子倆早就打好了商量,要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秦王負責表達對將軍們的信任,免得老將寒心;扶蘇負責提出退一步的解決方案,達成皆大歡喜的結果。
這個方案不能由秦王政說出來,否則會有不信王翦的嫌疑。可為了武將之間的和諧,國君又不能完全不顧其他將軍的憂慮。
秦王政發現,此時能有兒子和自己打配合,確實輕鬆不少。
最終,眾人商議以二處作為屯田之所,分彆是從魏地、秦地和齊地百越交界處入楚的位置。
二地分彆交由王翦、蒙恬和趙佗負責屯田。
他們後續清理楚國貴族本來也要從各個角落入楚,防止楚人互相支援。而且這二處也是貴族逃亡彆國的要道,可以順便設置路障阻攔出逃者。
二處屯田之所,相當於將士們有二處兵力和糧草的支援點。哪怕兩處都出了問題,還能有個退路。
將軍們十分意外百越邊境可以借道出兵,可見秦國和百越的商路確實經營得十分不錯。
百越這邊的屯田負責人是趙佗,他上輩子是進攻百越的秦將之一,和任囂配合徹底打下了百越。
幾l年前扶蘇建立商路時,百越之地也需要一些駐兵維持商道的安定。他便想到了趙佗此人,提前將人派了過去。
這兩年趙佗在百越經營得倒是不錯,竟然和百越部落首領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百越屯兵交給他是不用擔心的,而且有商隊的牽製這人也不敢搞小動作。
不過百越其實是最後的選擇了,正常情況下秦軍不會從那邊走。有蒙恬坐鎮秦楚交界,根本不會用到百越。
蒙恬絕無可能背叛大秦。
在場眾人都懂這個道理,對這一安排毫無異議。
他們懷疑所謂的在百越屯田作為第二個支援處,其實是為了後續滅齊做準備。
畢竟那裡也是齊地的邊境,之前預備滅楚的隊伍,從那邊走就可以直接攻齊了,非常方便。即便軍隊不過去,屯田百越的軍隊也能自己調頭去打齊國。
大家擠眉弄眼一番,都覺得王上和太子肯定是這個想法。
總不能是為了打百越吧?百越現在看著挺樂意主動融入大秦的。
會議結束之後,眾人散去。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空出秦楚邊境的大量田地,然後開始往二處派遣士兵。
沒有了上輩子李信戰敗損失二十萬大軍的事情發生,如今大秦能出動的軍隊數量相當多。即便去掉攻楚的部隊,再分出二處屯田也綽綽有餘。
尤其是還有二晉之地的庶民嘗到分田的甜頭之後,主動參軍。
就是士兵太多,耗糧也會極多。眾人商議著先緩一緩,攢幾l季的糧食,再發動總攻。
有貴族們的“支援”,其實也不需要緩太久。短則一年,多則兩年,肯定是夠的。
如果齊國那邊能多出點糧食的話,一年足矣。
所以齊王不該多支援一點嗎?
扶蘇當即給酈食其寫信,提醒他該問齊王要糧食了。齊國如此富庶,糧食留著不吃放久了也會腐壞,著實是浪費。
酈食其收到信後當即表示了解,扭頭就進宮求見齊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