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9 章 千年後:起居錄(1 / 2)

文創周邊推出之後,銷量一路暴漲。

不過很多吃瓜樂子人是不會買周邊的,他們就來看看熱鬨。比如,周邊裡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

「我眼花了嗎?為什麼還有這麼醜的陶俑啊?」

隻見在官方上架的陶俑手辦裡,有一些看著像是殘次品的陶俑。如果說彆的陶俑是精雕細琢、精致可愛的話,這些就醜到有點抽象了。

但官方解釋,這些陶俑的樣式也是他們從出土文物裡找到的。

其實這些陶俑不是最近才出的。

有網友解釋道:

「很多年前就出土過不少這種奇形怪狀的小型陶俑,而且出土的位置都比較奇怪。古墓裡不多見,倒是一些有人類居住的古遺跡裡經常能找到。」

根據考古學家推測,這些陶俑也是秦朝初年的產物,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那十年間。

因為並不是陪葬品,所以考古界一直推測這可能是某種擺件。這才隻在居住遺址中發現,而很少在墓葬中發現。

不過秦朝初年的墓葬裡確實也能找到同樣大小的陶俑,和在地宮裡見到的秦皇父子手辦差不多。那種陪葬俑做工精細,要不是體型類似,根本看不出來是差不多的東西。

有網友大膽推測:

「該不會這些是初學者做出來的吧?所以做得難看。後來手藝練得好了,就把做得最好看的拿去陪葬。」

「那為什麼不把做得差的銷毀呢?」

「你問古人去啊,我哪兒知道。話說那些秦朝臣子的自傳裡沒寫嗎?」

自傳裡確實沒提過,可能大家也不想提這種做出難看陶俑的黑曆史。

官方那邊是試圖把這批滯銷陶俑借著熱度一起賣掉清庫存的,結果還真有好事者出於好玩買了下來。

他們表示:

「要是沒人解釋清楚的話,我就當秦初有些貴族就是喜歡這種風格的陶俑了哦!」

就在風評即將被害的危急時刻,官方公布了從藏書坑裡尋來的《史菅傳》和《史菅隨筆》兩本書,終於為他們正名了,確實就是初學者的練手之作。

前者是始皇在位前期那位史官的自傳,後者則是對方私底下寫的八卦記錄。

其實這兩本書之前也有流傳,隻不過兩千年來總有佚失。像《史菅傳》就隻剩下一半了,好多篇章斷斷續續的。

《史菅隨筆》更慘,一開始大家都不知道這些篇章是出自同一本書,還以為是不同的人寫了不同的小故事。

起初有人按照故事主角進行分類,比如蒙毅的就編在一起、王綰的也編在一起,最後編出了一堆不同的合集。

大家再進行合集翻看時,這才發現不對勁。這些合集怎麼好像本來就應該是以合集存在的樣子?

最後是文學界通過對比行文風格等,確定了其中大部分故事篇章都出自同一人之手。剩下小部分是誤入的,應該是由於都在記錄八卦,才被混為一談。

然而因章節零散的關係,本來就不確定真假的八卦越發顯得撲朔迷離起來。

沒人能肯定這些故事是不是像《劉相故事》那樣編纂出來的野史同人,甚至都確定不了現在的合集版本裡有沒有其他誤入的漏網之魚。

對於八卦合集的作者,也是眾說紛紜。

部分故事裡總會出現一個故事的敘述主體,像是“我聽說某某某”、“我的夫人見到了什麼什麼?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這種描寫還挺多的。

再根據八卦對象全是秦初權臣這一點,不少人都斷言如果這個八卦是真實記載,那麼“我”肯定也是某個臣子之一。

可惜,因為不確定故事真假,好些人認定這個“我”就是虛構出來的主角。比起一大堆人跑去推測梓桑是誰,這個“我”就沒多少人討論他的身份了。

部分吃瓜群眾還懷疑這本書是後頭幾l個皇帝在位時的人瞎編的。

直到官方公布《史菅隨筆》。

「哇,我看到了什麼?史官隨筆!」

「所以那些八卦故事是真的吧?」

「如果能確定是史官寫的,那八成就是真的了,除非史官自己道聽途說。」

「那麼問題來了,能確定是史官寫的嗎?」

「史菅:我有名字!我有名字!不許叫我史官!」

「樓上不要玩梗,我們在討論很嚴肅的正經事,這關係到我們能不能了解到那些名臣私底下的真麵目。」

「史菅:可惡,我也在說很嚴肅的正經事,你們居然認為我是在玩梗!」

「哈哈哈哈,樓上有點像那種cos史菅本人的,cos的還挺像那麼回事。」

「所以到底確定是史官寫的沒有?」

「應該確定了吧,我看官方標注就是“作者:秦·史菅”,這不就是認定了?」

「可以,那我就能放心去看熱鬨了。」

「有人看《史官傳》嗎?」

「是《史菅傳》,我服了,名字好歹記準確一點,記不住就記“時間傳”諧音。」

「謝謝謝謝!我終於記住這個字念什麼了!」

「現在應該沒什麼人有空去看自傳,還是八卦比較有意思。話說有沒有看書速度快的兄弟姐妹,快給我們總結分享一下。」

「來了,給你們分享一個故事。話說扶蘇不老實啊,怎麼那麼多事情他都沒寫進始皇傳裡?」

「你不要跑題,趕緊說故事!」

「沒寫進去很正常啦,估計是忘了。每天發生那麼多事,扶蘇又不可能每件事都記住。」

「行吧,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某天陛下和殿下召張良入宮議事,父子倆聊著聊著就旁若無人了,開始討論如果他們的子孫後代都是廢物該怎麼辦。最後他們決定基於這個前提條件,多給廢物後人留一些後手。」

「蚌珠了,這就是大秦有那麼多錦囊妙計的原因嗎?」

「我單想過可能老祖宗高瞻遠矚深謀遠慮,沒想到他

們還假設過後人都是廢物。」

「我以為的老祖宗:後世子孫再怎麼爭氣也總會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給他們留點後手吧。

真正的老祖宗:後世子孫很可能全是廢物,多給他們留點法子,免得朕的大秦幾l百年就寄了。」

「哈哈哈哈哈後代們:QAQ!」

「一時不知道後代們是該感激老祖宗行事妥帖,還是該難過自己被祖宗當成廢物看待。」

「我也來分享一個故事:

某天夏無且端來補藥給太子喝,太子不想喝,耍小心眼把藥推給了始皇。始皇端到眼前才發現不對,丟下碗跑去把太子從門口抓了回來,親自摁著他把藥喝了。」

「這個很適合畫四宮格漫畫啊,有沒有太太願意產糧?」

「難怪夏太醫在自傳裡感慨太子四十歲的時候才終於學會獨立喝藥了,敢情這不是誇張而是寫實,之前扶蘇喝藥都是靠親爹盯著喝的。」

「也有可能是靠親爹陪著喝的()」

「樓上細說。」

「比如吃多了羊肉上火,然後讓親爹陪他一起吃祛火的苦藥丸。」

「扶蘇你可太孝順了。」

「這故事又是從哪裡看到的?我猜彆的沒寫是忘了,吃藥這些不寫絕對是故意的,為了維持自己的好形象。」

「樓上還是太不了解扶蘇了。被阿父按著喝藥這件事,扶蘇確實沒自己寫進傳記。但是阿父願意陪他吃苦藥丸這一點,他可是洋洋得意地在傳記裡炫耀過。」

「合理。」

「家人們,我又回來了,剛剛看到一個新的故事,忍不住和你們分享:

鹹陽城裡新開了馬市,父子倆出宮去湊熱鬨。在茶肆裡的時候老板問他們“你們兄弟倆也是來買馬的?”,太子點頭說“對啊,我和兄長是特意過來的◢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

始皇回去就教訓兒子了,占你老爹便宜呢這是?結果太子果不其然又作妖差點把自己弄傷,拔劍說父親生氣就罰他吧,劍沒放好險些給自己拉一刀。」

「草,你這故事讓我想到了八卦合集裡之前有一篇,寫的是扶蘇冬天玩暖手爐,結果把手給燙了。」

「都是史菅寫的,明顯同一個風格。」

「這要麼是史菅編故事都編差不多的套路,要麼就是確有其事。太子這人不著調,老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

「可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活到77的太子會被陛下蓋章病弱的原因吧。」

「陛下理解的病弱:健康的太子總能把自己弄病。怎麼不算病弱呢?」

「我算是發現了,扶蘇在傳記裡隻挑他爹英明神武的地方寫,也隻挑自己受寵的地方寫。

至於他爹的黑曆史,不存在的。他自己的黑曆史,要看情況決定寫不寫,大部分不寫。」

「扶蘇:沒有人規定傳記必須什麼都寫吧?所以我隻寫好的也理所應當。」

「始皇有黑曆史嗎?我咋感覺沒有?」

「給祖宗背鍋

這個算嗎?」

「我覺得不算,那純屬無妄之災。」

「被罵暴君肯定算吧,早年秦律嚴苛是實打實的,很多小罪都處罰得特彆嚴重。」

「你說的這個和我理解的黑曆史好像不太一樣,你說的是執政理念的區彆,我們說的是私生活啦。比如扶蘇玩東西把手燙了這種的,始皇好像沒犯過這類蠢。」

「犯蠢沒有,但是可愛的事情做過。」

「啊?始皇?可愛?」

「就是太子送了父親一個印章,始皇很喜歡,在所有奏折裡都蓋了個遍。太子還特意把自己畫的畫取出來給阿父拿去蓋,幻視我小時候玩印章那會兒。

不知道你們小時候有沒有經曆過,有段時間印章很流行,幾l塊錢就能買一個。當時我們全班人手一個,大家都熱衷於在各種地方蓋印章。」

「救命,有點可愛了。」

「你們都覺得可愛,隻有我覺得心疼。我們始皇大大小時候沒有童年,才會長大之後玩印章。」

「嗚嗚嗚嗚不要刀我,可惡!」

「沒關係,有了阿蘇之後阿父的童年都被彌補了。」

「確實,扶蘇小的時候政哥陪著他一起玩耍,感覺把缺失的童年都補回來了。」

「所以我是永遠的父子粉!阿蘇離不開阿父,阿父也不能沒有阿蘇!」

「我就去看了一會兒八卦,怎麼回來開始煽情了?來來來,看點有趣的換換心情:

某段時間太子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多吃涼的東西,一天隻有一盞加冰的果子露。為了哄兒子乖乖聽醫囑,政哥也控製著一天隻吃一盞。

結果有一天扶蘇沉迷算賬沒注意,政哥就悄悄把他那碗拿走自己喝了。喝完還假裝無事發生,讓人把碗撤了,所以扶蘇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冰飲是被阿父給偷喝了。」

「政哥:這是什麼?太子的果子露,嘗一口。是什麼?太子的果子露,再嘗一口。是什麼?太子的果子露,最後嘗一口。喝完了。

太子回神:我果子露呢?可能是算賬的時候順手喝掉了吧,算了不重要。」

「啊啊啊!我需要一個太太!快點給我畫!我要看漫畫!」

「我去我去我去!」

「樓上怎麼了?又發生啥了?」

「沒有人去看起居錄嗎?始皇帝一朝的起居錄放出來了啊!」

「???啥時候的事情?!」

「就和史菅那兩本一起放出來的,你們沒發現嗎?」

「我靠,我光顧著史官了,還真沒發現這個!」

「……等等,我好像看過了。大家好我是個傻子,我剛剛給你們分享的幾l個故事原來不是隨筆裡的,是起居錄裡的。」

「噗!這都能搞混?」

「搞混很正常啦,全是史菅寫的,措辭都一個風格。而且都是古代的文字作品,你知道的,文言文。如果都在記錄八卦的話,這誰能分清哪個是起居錄裡的,哪個是隨筆裡的?」

「而且重點是,秦朝初期因為紙張的發明,大家從被迫言簡意賅裡解放了出來。研究過戰國末年的竹簡和秦初的紙質文章就會發現,簡直就是社恐變話癆。」

「是的,秦初的作品都寫的挺詳細的,很少有需要人猜是什麼意思的時候。隻要字都認識,好些話就跟口語聊天差不多,就算文縐縐的部分結合上下文也理解。」

「彆太妖魔化先秦時期的文言文了,你看看《孟子》裡的幾l個名篇,其實和口語的差彆也就是更正式一些,很多話都非常簡單易懂的。」

「我也感覺,有些後頭的朝代反而寫文章特彆生澀難懂。後來我去琢磨了一下,發現是辭藻越來越華麗了,還有就是好多人喜歡自創一些詞語。」

「先秦也就是生僻字讓人難懂,後頭那是說話方式讓人難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