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垂釣農莊的規則有點像自助餐,進場不是按點多少菜算錢的,而是進場時需要根據你所選的項目而繳納入場費,然後在規定的時間內,所有釣到的食材都歸顧客所有。
這些食材送到農莊的廚房裡做來吃,則會按照食材的種類、菜式以及重量另外收取加工費。
之所以入場費根據所選的項目不同而有所差異,是因為農莊非常大,可供來玩垂釣的顧客選擇的項目很多,尋常到釣淡水家魚,獵奇到釣人工養殖的牛蛙,但凡能在菜市場裡買到的,這裡應有儘有。
這些食材的種類本身的價格相差很大,如果隻是取個平均數的話,想釣尋常食材的人會覺得太不劃算。
而對於店家來說,如果人人都交一筆平均的費用但是個個都奔著貴價的食材去,那他們就吃大虧了。
淩蓁要帶盛源和安文才去釣的,不是用來做十三香小龍蝦的那種龍蝦,而是蝦之大、一手握不住的大龍蝦。
隻隻都在一斤半以上的那種。
因為食材的單價不便宜,所以選擇這一個項目的入場費也相對彆的項目高出不少,每人三百塊錢。
彆看這錢也就兩隻龍蝦的價格,但這是經過農莊老板的多次試驗而定下來的價格——兩個小時也就能釣兩隻的量,甚至還有人花了兩個小時一隻也沒釣上來的。
賺的就是意外。
當然,有對此非常不擅長的人,也就會有非常擅長的人,比如安文才,再比如淩蓁。
淩蓁借了節目組的車,親自驅車載著盛源和安文才到目的地,剛交錢進場的時候,店家還笑到見牙不見眼,因為選擇龍蝦的進場費貴又不好釣,一直很少人選。
而但凡有人選,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差錢但又盲目自信或是不信邪的主,就,約等於給他們送錢的。
大概也是因為這樣,所以一下子進賬近千塊,店家滿麵都是“收到就等於賺到”的表情。
交了進場費之後三個人各分到一支釣竿和一個水箱。
龍蝦池就是一個深一米多,周長十五米乘八米左右的方形池子,池子的四周零散地放置著一些椅子,盛源觀察了一眼,馬上非常心機地選了靠左池壁的倒數第二張椅子。
等到落座的時候,安文才才發現盛源這等於是選擇了他們三個人內中間的位置——盛源的右邊倒是還有兩個以上的座位,關鍵是淩蓁又不會聽他的與他選擇同一個方向。
安文才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淩蓁在他神色稍顯遲疑的時候,二話不說就到了最左的位置坐下,給了他一種果然如此的感覺。
這樣安文才就不得不坐在盛源的右邊,跟淩蓁之間隔著一個人了。
唯一讓他感覺比較安慰的是,每個座位之間相隔的距離起碼三米以上,他跟淩蓁遠是遠,是沒辦法纏著她說話或是怎麼樣,但是盛源不也不方便跟淩蓁交談了嗎?
挺好的。
唯一讓他感覺不好的是,坐了下來之後他的釣竿被龍蝦們視若無物,連疑似上鉤的都沒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