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薑離氣武雙突破,書庫三層參悟古拓!(2 / 2)

此刻的薑離,比起渡過三次雷劫的鬼仙,隻強不弱。

之後的三日時間裡,薑離閉門不出,全力以赴修行氣脈。

直到第四日,他才重新運用神通胎化易形,讓體魄顯現出被廢的虛弱狀態,一步一步的緩行慢步,向著欽天監的書庫而去。

作為大周朝主管道脈宗門的官方組織,欽天監內所藏道法典籍數量,遠超大周任何一個道脈宗門,甚至比起那些修行聖地也是不差。

負責看管書庫的是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小吏,地位很低,甚至還未入品,但一雙眼睛眸光湛湛,顯現出旋轉而神奇的奇光,讓人不容小覷。

已經事先得到了監正大人的通知,年輕小吏隻是隨意看了一眼薑離的令牌,就直接放他進去,“此間書庫是欽天監曆代監正不斷收集整理而來,其中很多珍藏都是舉世唯一的孤品,切記小心翻閱,東墟古拓已被監正大人借來,就在書庫的最頂層!”

“多謝提醒!”

薑離邁步走入書庫,入眼是浩如雲煙一般的世界。

一層書庫中,一座座長長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書籍、錦帛、竹簡、銅片、骨圖等物,一眼望不到邊界。

薑離走到距離他最近的書架,看向擺放在上麵的各種骨圖。

這些骨圖存在的年段久遠,一根根不知名的巨大骨骼上,刻畫著很多看似簡單卻又無法猜透意思的符號。

不過這些符號排列在一起,形成某種陣勢,似與天地間的很多能量運轉有關,不知不覺間,給了薑離很多啟發和明悟。

他邊走邊看,緩步而行,很快就將一座書架上擺放的所有骨圖、竹簡等物全部看清,映入腦海。

隨後走向下一座。

薑離已入奪命境,肉身可以吸納天地間遊離的元炁,補充能量,不食人間煙火,心中也自然沒有了時間上的概念。

孜孜不倦的翻閱浩瀚書海和古籍殘本,薑離每一個時辰都有極大收獲。

真氣在他體內自行運行,吸炁入體,不斷壯大。

在進入欽天監的第十日,薑離氣脈積累足夠,直接一舉突破奪命境第一遍陽魄境。

書庫中,薑離手持一卷玉簡,靜靜站立在書架之間一動不動,斜斜的陽光打在身上、臉上,有一日沉浸書海、若有所得的狀態。

可在薑離體魄內,卻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真正進階奪命一變,浩瀚真氣在經脈中瘋狂運轉,無數元炁都自四麵八方衝來,不要錢似的湧入他全身上下所有的微粒構成。

真氣煉化充盈每一粒肉身微粒,元炁如海蔓延,波動覆蓋全身。

每一粒肉身微粒都在歡呼雀躍一般的增長。

陽魄變主修體魄,薑離進入第一變,真氣略有增長,但最顯著的變化,卻是體魄。

而伴隨著體魄的不斷強大,氣血充盈澎湃,薑離的武脈境界也開始大幅提升起來。

當薑離穩固體魄後,他的武脈境界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武聖後期境界。

“以我現在的實力,再遇到薑時戎,隻要不被他的天地熔爐困住,已有不小的勝算了!”

薑離慢慢睜開眼睛,璀璨霞光一閃而逝,他將手中玉簡放回原來的位置,舉步向著書庫第二層、第三層走去。

其中第二層內,也擺放著很多的書架,其上的書籍大多為紙質,也有一些古籍殘卷摻雜其中。

薑離隻隨意掃了一眼,就徑直走向第三層。

欽天監書庫的藏書數量,繁多宛若星海,薑離縱然在這裡留上數年,也未必能夠全部研讀完畢。

近些時日的翻閱積累,足夠他五次雷劫前所需的一切積累了。

書庫第三層的空間,與第一層第二層幾乎完全一樣。

但擺放在這一層大空間內的物品,除卻位於中央處一座銅架上的環形玉璧外,就隻剩下千百張通體漆黑的古拓了。

對於中央處的環形玉佩,薑離之前便有所耳聞。

據說此物來曆成謎,落入大周太祖手中後,雖然經過大周與欽天監無數高手一一探查,並未發現這枚環形玉佩蘊藏著何等的威能和隱秘。

但其本身質地堅硬,縱然是武聖揮持著蓋世神兵全力劈斬,也難以在環形玉璧上留下一絲痕跡。

而它浮現於玉璧表麵上的無數紋絡,卻是後來布置在整個盛京下的底蘊法陣。

有人說,隻要掌握了或是參透了環形玉佩,就能控製整個盛京皇城。

薑離沒有去看環形玉佩,而是徑直走到一張東墟古拓前。

這張古拓與三層空間內所有拓圖一樣,其實都是拓自同一塊古老石碑。

當年大周太祖誤入東墟,在其中掙紮生存數月之久,獲得了極大的機緣。

離開時在東墟儘頭,發現了一塊奇特的石碑,立於一片廢墟之中,卻有動聽的琴聲自其內部傳來。

大周太祖頓覺好奇,深知此物非凡,卻又無力帶走石碑。

隻能以數張獸皮拓下其中的文字、圖形,留待今後去翻譯推演。

離開東墟後不過十數年,大周太祖建立周朝,召集天下文士共研拓圖。

數人一組,分彆研究。

明明都是拓自同一塊石碑,但文士們卻得出了截然不同的推演。

最後將數張本該相同的獸皮拓圖取出,相互比對,這才愕然發現,這些獸皮拓圖上的文字與符號,完全迥異。

而且隨著時間變化,拓圖上的文字、符號,也會隨之變動,呈現出不同的圖案。

此後,文士們日夜看守這些獸皮拓圖,每當其上的圖案出現變化時,就立時以文墨描繪記下。

薑離此刻所見的這些拓圖紙張,就是文廟的文士們曆經十年日夜觀測描繪而出的。

他聚精會神的端詳麵前的拓圖,除了在上麵見到了很多完全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字、圖形外,並無任何多餘的啟發。

“如果傳聞屬實,東墟中的那塊石碑,記載的文字、圖形一直在不斷變化,就說明這些變化應該處於某一種狀態和過程,若能將第三層空間的拓圖,重新組合起來,還原石碑字符的變化,或許就能窺探一二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