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昭被直接從小兵提拔為旗總,手下有了數十人小兵。
對將軍的這個決定,風和並不覺得意外,也不會覺得失望。
畢竟這個年輕人就算再優秀,也需要進一步的沉澱和考驗,看看是否真的適合站在更高的位置。
畢竟作為一個士兵和作為一個將領,需要的條件是不同的。
況且,軍中提升地位,是以實力和成績說話的。
路昭在此次行動中表現出來的實力匪淺,對北明軍做出的貢獻更是不少。
這些是被將軍記在心裡的。
但要是一下子突然拔高到太誇張的位置,難免會讓軍中人心失衡。
就是對路昭本人,也不一定有好處。
一次性跨度太大,未免會產生不適應的感覺。
像現在這樣,慢慢往上,隨著後麵的過程一次次往上升,會比一步到位更好。
也留出了足夠多的時間讓路昭去成長,以及與手下的士兵們熟悉起來。
路旗總的出現,的確沒有引起太大的波動。
這段時間關於路昭的各種傳說都有了,大家對她可以說是印象深刻。
隻是提拔為一個旗總而已,就像是公司中某個員工做出了突出貢獻,被提升為小組長一樣,有什麼好驚奇的?
又不是一下子變成了總經理。
何況,當天前往南山坡的士兵中,就有一部分新兵活著回來。
這一部分新兵,可是親眼見證了路昭這個與他們同期進營的年輕人,是怎麼麵對胡人不卑不亢,冷靜迅速地利用東裡常這個人質,為大家換取一線生機的。
對這個旗總,他們服!
況且,路旗總的消息,很快就被另一個更大的事件給壓了下去。
胡人發兵了!
有一段時間都沒有經曆過動亂的北明城,一下子又被卷進了戰亂之中。
而且,這一次胡人來勢洶洶,顯然並不是小打小鬨而已。
城外逼近的胡人大軍,就如一把死神的鐮刀,懸掛在北明城眾人的頭頂,隨時可能直直落下。
北明軍中的信使,早在第一時間,就聽從主將的吩咐,帶著老將軍呈給陛下的奏折,一路往京城趕去。
擔心路上耽擱太多時間,會貽誤戰機,連累得同僚慘死,信使一路都不敢歇息,幾乎是日夜兼程,將時間大大縮短,終於提前趕到了京城。
他騎著的馬,一到地方就直接倒下了,被人抬下去,不知道還能不能救得過來。
而信使本人,也是風塵仆仆,一臉憔悴,強撐著精神入了宮,將情況稟報,又上呈了奏折以後,才一頭栽在地上,竟是累到了極致,直接厥過去了。
嚇得朝臣以為出了什麼意外,等到太醫診治過來,才知道這是疲勞過度。
估摸著是一路上都緊繃著神經,直到此刻完成了任務,才終於能夠放下心神,於是當場倒下。
隻可惜,信使的這一番疲憊,並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結果。
皇帝和朝臣都得知了胡人進攻的消息。
攝政王當然也是如此。
然而,攝政王是不可能對北明城進行支援的,甚至更加警惕起來。
一個皇帝,還有一個不知道身份的第三方勢力,現在遇上戰亂的話,會不會趁此機會對他下手?
想到府中莫名消失的王妃和私庫寶物,到現在都還沒有找回來。
攝政王就覺得呼吸困難。
他更加忙碌於布置自己的勢力,抓緊時間換下皇帝的人馬,將自己的人手安插進去。
因為這個,連去看路晴的時間都沒有了。
皇帝就更不敢放鬆了。
這攝政王就跟一條瘋狗似的盯著他不放,他作為皇帝,更是不忿受製於一個攝政王,早就想解決了這個心頭大患。
此次戰亂,說不定就是一個好機會。
至於北明城……
不管是皇帝還是攝政王,都沒有太過擔心。
老將軍的戰神威名,可是朝內朝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北明軍也不是沒有反擊之力,這麼多年來都安然無事,沒有朝廷派遣軍隊支援,也沒有任何問題。
再說了,胡人也不是頭一回騷擾邊境了。
這一次估計也是搶掠一波就會退走,哪有那麼誇張。
說不定就是北明軍想要多一些糧草和人手,才會故意這樣危言聳聽的。
上頭不在意,下頭的人也就跟著放寬了心。
皇帝和攝政王隻顧著內鬥,北明城便仿佛是一座被隔開的孤島,和京城沒有半點兒關係了。
彆說是額外的支援,就連原本該有的糧草,都來遲了。
因為有人認為,陛下和攝政王都不重視北明城,說不定就是一顆棄子,既然如此,何必浪費這麼多的糧食送去邊境呢?
不如他們私自扣下,悄悄賣與富商,倒是可以倒手賺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