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裘小小是一名大二的學生,她比較宅,不愛往社團那邊跑,唯一的愛好就是追追劇、剪剪視頻,一邊吃零食一邊看劇什麼的最舒服了。
今天也不例外,剛追完一部熱劇,裘小小伸了個懶腰:“我的愛情結束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讓我來看看我的下一段愛情在哪裡。”
剛剛追的是古偶,這次打算看現代的。現在晚上了,破案刑偵的不想看,職場升職的沒興趣,家庭倫理的更沒興趣了。
“《那年盛夏》?”裘小小把一塊薯片塞嘴裡,“校園劇啊,行吧,湊合一下,順便看看內娛的小鮮肉有沒有出挑的......”
這時舍長拎著宵夜回來,“小小,你要的魚丸我給你帶回來了。”
“謝謝親愛的,麻煩你幫我拿過來,你最好了。”裘小小整個人陷在軟椅裡。
舍長走過去了:“懶死你算了。”
“你就寵她叭,把她寵成殘廢,到時候去廁所不用下床,給她遞個貓砂盆算了。”隔壁正在學習的經貝貝說。
舍長把魚丸放裘小小桌子上,目光不住被吸引:“咦,這是什麼劇,男女主同框好像還挺有CP感的,而且看著也不是科技臉。”
裘小小:“《那年盛夏》,和《大宋洗冤錄》是一個導演。”
舍長一臉便秘:“《大宋洗冤錄》就是個爛劇,掛羊頭賣狗肉,我衝著案情去,誰要看男女主談戀愛啊,而且男主又醜又油,簡直在挑戰美國的石油霸權。”
裘小小:“張紀宗就是拍什麼都有粉紅色泡泡,我覺得他是走錯賽道了,之前那什麼破案探險刑偵都報看,他更適合拍純粹的感情戲。”
“你再看看,覺得好看再安利給我。”
***
不僅是張導,投資方也沒想到《那年盛夏》播出後收視率居然很穩。
一般來說,網劇的播放量有一個特點,叫做三集定律。這部劇最後結果走勢如何,基本三集見分曉。
第一集大多劇都會鋪開自己的設定,也就是介紹主角團,這集沒看懂或者覺得不好看的人,很大概率會覺得設定沒介紹完。才第一集呢,著什麼急,繼續往下看。
第二集覺得一般的,可能會覺得是伏筆,劇情再鋪開一點,再瞅瞅唄。
然而觀眾的耐心是有限的,第三集還看得迷迷糊糊,三集都興致全無的話,觀眾是會跑路的。
三集定律由此而來。
劇剛開播就有不少彈幕。
[好久沒刷校園劇了,帶著我的小板凳過來打個卡嘿嘿。]
[哦豁,這部劇的主角好像都是新人,我愛新人,天知道那些資本硬捧的idol簡直帥得我兩眼發黑。]
[好像沒有太拉胯的地方,用來打發時間還行。]
......
《那年盛夏》的走勢讓張導很驚喜,三集過後的播放量雖有下降,但對比其他劇,下降幅度可就小多了。
這說
明什麼?
說明觀眾願意繼續看下去啊!
?本作者玉山狸提醒您最全的《戀愛腦重生以後[娛樂圈]》儘在[],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劇組窮,沒錢宣傳,張導第一次轉型,自己也沒信心,所以宣傳相當爛。隻讓兩個主演提前發微博,再花了點小錢請剪刀手剪了短片放出去,其他通通擺爛,啥準備也沒有。
現在發現走勢不錯,張導精神一震,開始讓全員宣傳。
《那年盛夏》一共十八集,每周三周四更新兩集,一周四集,最後兩集隨前麵一起發。
算起來,一個月就播完了。
從開播到臨近結束,播放量都挺穩定,彈幕數量也逐漸增多,總播放量上了一個台階。但因為資金和宣傳問題,這部劇到後期播放量也沒有黑馬式爆發。
不過張導還是特地在群裡連發了好多紅包。用他的話講,這部劇其實已經成功了,隻等後麵口碑自己發酵。
也確實如此,在《那年盛夏》播出到後期,每集彈幕都不少。
[我的審美可能異於常人,我居然看上了朱青鬆(捂臉),但真的有被他眼瞼上的那顆小紅痣蠱到!]
[有一說一,在這劇沒磨皮也沒濾鏡的情況下,朱青鬆的皮膚太可以了,粉□□白的,掐一下可能會紅得很好看,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男女主的感情線好甜好甜啊,甜得我糖尿病都犯了,趁著尿黃,趕緊去滋一滋對家的粉絲。]
[???]
[評論區不是無人區,各位不要脫褲衩子。]
之前唐執主動投了五家公司,在《今年盛夏》播完以後,其中有兩家公司約他見個麵,剩下三家公司石沉大海,依舊沒有答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