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照一個不包括自己和家人在內的相片,除了專業攝像工作者以外,這是很奢侈的行為。
文家男人更是好奇的打量著楊銳手裡的相機,問:“你這個相機的型號,是紅旗20吧。”
“對,你認識?”楊銳同樣驚訝,雖然是國產相機,但紅旗20的產量極少,認識的人更少。
男人使勁點頭,放下書道:“認識,怎麼不認識。我們社也有一個,寶貝的什麼似的,聽說全國也就生產了幾百台,你是從哪裡買到的?對了,忘了自我介紹,我叫文思,文明的文,思考的思,在北京日報社工作,家是平江的。”
這時候人不怎麼計較隱私問題,在火車上互通姓名和工作單位,也是很平常的事。
楊銳猶豫了一下,道:“你叫我楊銳就好了。我是去北京讀書的。”
“大學?”
“對。”
“哪個學校?”文思一個勁的追問。
楊銳無奈道:“北京大學。”
“啊……裝淑女的文小滿發出壓抑的叫聲,用近乎崇拜的眼神望著楊銳。
馬麗華的表情也瞬間融洽很多。這個年代的大學生,本省就被賦予了文明知識進步有禮等等美好的詞彙,即使達不到這種要求的大學生,其實也在社會的要求下,潛移默化的改變著。
同在一個車廂,大學生比采購員是要好的多的旅伴。
“大學報名還有十多天吧,你怎麼這麼早去學校?”馬麗華主動問了一句。
“我想先去學校看看。”楊銳是考慮著提前去學校,重建實驗室呢。
“在北京有親戚嗎?最好住在親戚朋友家裡,外麵的旅社貴的很,也不安全。學校現在讓不讓學生提前住校了?”馬麗華挺關心的說。
“具體還不知道,我準備等開學了再去報到。”
“這樣也好。”文思將話題接了過來,饒有興趣的聊了幾句學校的事,話題又慢慢轉向照相機。
紅旗20照相機是國產相機的巔峰之作,也可以說是最後的輝煌。它仿製於徠卡m3,又吸取了徠卡m4的部分設計理念,製作極為精良,機械性能堪與徠卡比肩,而造型手感卻猶有過之,是中國製造的頂級135相機,更是中外相機收藏界的寵兒。到90年代初,紅旗20照相機的價格就達到了5000美元,至30年後,更是能賣到1。5萬美元的高價,是少數比原型機還要貴的相機。
當然,紅旗20也是非常貴的,一套一機三鏡的國內售價2000多元,因產量極低,隻調撥供應給新華社等高等級的新聞機構,而它在香港展覽會上高達三千多港幣的價格,足以令普通中國人傾家蕩產。
楊銳既是出於考古的目的,也是出於收藏的目的,才托管慎買了一台紅旗20回來,一試之下,果然是手感出眾,除了重量感太實在以外,比後世他所接觸過的絕大多數相機都要好,於是專門拿出來把玩拍照。
文思卻是出於職業習慣,既對楊銳好奇,又對照相機好奇,不禁問個不停。
“砰砰。”
這一次,被敲的是車窗。
楊銳一轉頭,訝然看到姚悅、姚樂和姚母三人組。
“我們來晚了,沒在候車大廳找到你,就進來了。”姚悅小聲說了一句。
“你們是來送我的?”
“要不然呢?我下周才去北京,你怎麼走這麼早?”姚樂搶過話頭來,語速極快。
楊銳不得不解釋一遍,同時表示感謝。
姚悅連連搖頭,說:“要說謝謝的是我們,你到了北京一定要注意身體……”
她絮絮叨叨的說了好些話,有些重複了,自己也沒注意到。
“滴滴——”
汽笛聲響起,姚悅才匆忙的結束囑咐,從姚母手裡拿過木盒,遞給楊銳,道:“這是我們給你做的熟食,方便你在路上吃……恩,是為了謝謝你幫姚樂報誌願。”
“你做的?”楊銳沒有推辭的收了下來。
姚悅赧然道:“一些是我做的,一些是她們幫我做的。”
姚樂不停的揮手,刷存在感。
姚母也笑著揮揮手,說:“一路順風。”
“謝謝……謝謝。”楊銳口拙的向她們揮手,眼前的情況,實在是令他有些詫異。
……
誌鳥村微信公眾號:znc100,歡迎大家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