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是孤注一擲了?”黃茂瞪眼。
“50萬元的經費而已,怎麼就是孤注一擲了?”楊銳用炫耀的口吻道。
黃茂搖頭:“你就算有100萬,也不能這麼花吧,難道以後就不過了?要是這個項目能賺到錢還好,要是一分錢都不能回本,你不心疼?”
“心疼肯定有,但事情還要做的,咱們做好了,不光能回本,說不定還能賺一筆。”研究了鉀通道,再到製藥就是一步之遙,這筆專利會有大批的製藥公司有興趣。
若非如此,理查德也不會想降之昧下來。
“錢是你的,你來決定。”黃茂其實也願意經費充足的做研究,他聳聳肩,道:“咱們最好現在就開始,隻能贏不能輸,否則要被理查德反咬一口的,就像剛才那個學生說的,相信咱們剽竊的人,怕是比相信理查德剽竊的人多的多。”
“磨刀不誤砍柴工,咱們做自己的就好了。”楊銳指指手邊的文獻,繼續低頭看期刊。
要做這種研究,首先要了解前人的研究。若是20年以後,這就是輸入幾個關鍵字,然後查找相關文獻的過程。但在1984年的中國,檢索關鍵字就沒有那麼輕鬆了。
楊銳的腦海中即使有一些論文,也可能全麵的無所遺漏,另一方麵,鉀通道正是現在的研究熱點,他們也確實需要知道彆人的進度如何,並在彆人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論點。這是科研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你要搞黎曼幾何,首先也得有歐幾裡得的幾何學做基礎,像是鉀通道這種論文,需要依托的地基就更多了。
沒有數據庫,沒有搜索引擎,楊銳和黃茂就得一本本的翻書翻期刊。
多虧了北大的條件好,兩人的英語水平又高,否則,就是一本成品的論文放在麵前,普通人也不敢抄。
多少確定無疑的研究都要被討論和爭論,沒有一點兒水平的抄襲論文都是抄襲不出來的。
幾本期刊看下去,半個小時的時間就過去了。期間孫汝嶽跑了一趟圖書館,幫兩人換書,這也是楊銳的銀彈攻勢得到的額外好處。
黃茂看完了一篇論文,沒有緊接著看下一篇,而是端茶喝了一會兒,問:“你說,如果理查德在國內的實驗室就是一個幌子,怎麼辦?”
“什麼意思?”
“實驗室怎麼都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布置好吧,理查德本該爭分奪秒,難道就浪費一個月的時間,等咱們學校給他建好實驗室?”
“你懷疑他在加州大學,已經開始做實驗了?”
“不是不可能啊,他要是下了命令,那邊先開始做也不奇怪吧。”
“那我們就要加快進度了。”楊銳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他可影響不到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