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不禁莞爾,說:“英國人民也是和善。”
“我們都是好人。”伊萊爾樂嗬嗬的群發好人卡。
伊萊爾其實隻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因為學的是東亞政治與文化,受聘於捷利康以後,就常年在東亞地區奔波,以前還常去的是較為發達的亞洲四小龍,現在被派到中國地區來,也是一點脾氣都沒有。偌大的日不落帝國也很講究論資排輩的,如今雖然沒有殖民地了,但派駐何方,也不是伊萊爾這個年輕人所能決定的。
另一方麵,捷利康派駐在中國的英國人並不多,伊萊爾因此倒是頗受重視,聊上幾句,就用英語傳達口信道:“我們的情報顯示,日本公司近期正在對旗下的工廠進行升級換代,可能會采用新技術生產茄尼醇和輔酶q10,總部準備積極應對,讓我提前向您說明。”
日係公司在生物製藥方麵,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就絕對水平而言,他們或許還趕不上美國德國等老牌強國的全麵,但在某些方麵,日係公司的生物製藥水平卻是頂尖的,尤其是壟斷經營方麵,隸屬於日本財團的生物製藥公司都是有些手腕。
正常情況下,日本生物公司都會儲備一代或者兩代的技術。而他們釋放新技術的時機,往往不像是歐美公司那樣,以成本和利潤為選擇,卻是以對手作選擇的。
尤其是財團下屬的生物製藥公司,經常不把千萬美元級的利潤或損失作為目標,他們的目標永遠都是行業競爭,力求做行業前三,乃至於行業第一,繼而是行業壟斷。
為了這個目標,很多日本公司從70年代就開始承受虧損,足足虧損10年時間,然後才開始收獲肥美的壟斷利潤。
就這一點來說,這一時期的日係公司其實很先進,其競爭策略與後世的互聯網公司如出一轍。
事實上,製藥公司和互聯網公司確實很像。它們的經營成本都不高,而開發成本都很高,同時,贏家通吃的理論在互聯網企業內盛行,也在生物製藥公司間盛行。
同樣的輔酶q10,日係公司的毛利潤高達50%以上,而不能達到行業頂尖的歐美公司就隻有30%左右,末端的中國公司的利潤隻有10%。
一些專利性藥物的生產成本就更低了。
但是,一旦有新藥出現,舊有的專利藥物的利潤率就會大打折扣。
輔酶q10與治療性藥物略有不同,實質卻是相同的。
楊銳知道日係公司儲備著至少兩代的技術,倒是不奇怪的問:“特意向我說明,那我猜你們積極應對的方法,是要打價格戰了?”
楊銳是多個輔酶q10工廠的股東,如果要打價格戰,他的紅利就會受到影響,捷利康自然得提前通知。
伊萊爾見楊銳情緒平穩,放心許多的道:“是的,如果對方公司生產線重建的話,我們壓力會很大,總部決定下調全球出貨價,趁著日本公司產能縮減的時候,爭奪客戶。”
日係的生物製藥公司普遍自動化水平高,熟練工人少,替補工人更少,這點不像是歐美係公司,更是不能與跨國開廠的捷利康相比。
楊銳問:“售價下調多少?”
“具體數字我不知道,總部應該會派員特彆說明的。”
楊銳點頭,道:“也吃了一年的超額紅利了,降價就降價吧。”
過去一年,他從捷利康手裡拿到了近400萬美元,雖然弄了一個私人實驗室,手裡積攢的現金也不見少,紅利降低一點倒也無所謂。
伊萊爾鬆了一口氣,又道:“除此以外,公司還想讓我問您,是否有意願繼續開發相關的生產技術。”
“你們想委托我來開發?”楊銳一聽就明白了。
“您的實驗室已經投入運營了,據說已經獲得了不小的成果,公司內就有提出,請您繼續開發相關技術。”伊萊爾是鸚鵡學舌的問詢,心裡卻是感慨:自己比楊銳還要年長七八歲,誰能想到,這樣一個中國人,竟然自學成才,到了捷利康這樣的跨國製藥公司也要谘詢合作的程度了。
儘管英係公司一向開放,捷利康也是喜歡收購勝於自產的製藥企業,但像是這種什麼東西都沒見到,直接委托開發的情況,還是極少出現的。
楊銳也小吃一驚,問:“什麼條件?”
“共同出資,共同享有成果。”伊萊爾沒說比例,他就是問個意向。
楊銳心裡捉摸著,倒是覺得不錯。華銳實驗室本來就留有餘量,運行到現在,磨合的也相當不錯,完全可以承擔數個項目。
“原則上同意,具體的比例,你們派人來談吧。”楊銳和捷利康合作的不錯,開發輔酶10的技術更是現成的,耗費不了多少精力。
伊萊爾口中說好,心裡卻是頗有些羨慕。生物製品的開發動輒百萬美元,等於說,楊銳一句話就要來了數十萬美元的研究經費,這對剛剛步入中產階級的英國人也是不小的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