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廠初期流了汗的人多了,段華的資格難道比你淺了?他在罐頭廠呆著,也沒有叫喚吧。”
鄭建明愣了一下,不吭聲了。
西堡肉聯廠50年代建廠,段華60年代入廠,算不得第一批入廠的人,但也趕上了最後的建設時期,嚴格說起來,鄭建明比他的資格也老不了幾年。
“我不是因為段華不爽快,段華要升,我不反對,但因為楊銳,我想不通。”
“想不通也要想通。”老廠長把電影裡的軍人台詞給拿了出來,少見的大聲道:“就因為楊銳,你也得想通。”
鄭建明用鼻音重複了“楊銳”兩個字,又道:“他也許是有技術,弗蘭奇現在要捧著他,但你看,等他把技術給了捷利康,弗蘭奇再怎麼對他?還能讓他予取予奪的?”
“至少你知道楊銳現在是予取予奪了?”老廠長的腦子還挺靈活的。
鄭建明表情一滯,這是他最不願意想的事。
“建明。”老廠長又叫了鄭建明的名字,緩緩的道:“你知道楊銳今年多大嗎?”
“啊?這我哪知。”
“剛20歲。”老廠長淡淡的道:“你覺得,他以後還能不能搞出技術來?”
鄭建明僵著脖子,道:“就算有了新技術,也不一定是捷利康用得上的吧。”
老廠長嗬嗬一笑,卻道:“你記得咱們廠以前的總工喬萬山嗎?”
“記得,怎麼不記得,咱們現在用的屠宰線就是喬總工改的。”鄭建明的表情舒緩許多。喬總工是西堡肉聯廠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技術總工,而那段時間,也是西堡肉聯廠頗紅火的一段時間。不管人再怎麼鬨騰,總是少不了要吃飯。
“那你記得喬總工後來去了哪?”
“不是說回北京了?”
“回哪個單位了?”
鄭建明搖頭,他那時候還是肉聯廠的中層乾部,沒資格參加私下裡的送行會。
老廠長微笑道:“核工業部。”
“這麼厲害!”核彈這種東西,聽起來就高大上。
老廠長點頭,道:“老喬的本職是搞核反應堆的,具體搞什麼,我也弄不太明白,不過,搞核反應堆的人做出來的屠宰線,我到時覺得挺明白的,你說呢。”
鄭建明臉上的笑又消失了。
“我聽他們說,楊銳到了大學,就搞起了什麼新技術,和輔酶Q10沒什麼關係了,但人家的技術底子隻要在,再返回來弄輔酶Q10,你看現在,照樣是一等一的。”老廠長說到此處,稍稍加快了一些步子。
鄭建明低著頭思考,兩人越走越遠,一會兒的功夫,竟然走到了西捷工廠跟前。
幾台工程車輛還在“咚咚”的工作著,西捷工廠是作為樣板來設計的,相應的工藝流程是要推廣到捷利康控製下的多個工廠去,工人也是加班加點。
老廠長拉著鄭建明站在靠總廠的小土坡上,從隨身背著的行軍包裡,掏出個望遠鏡,向著西捷工廠看了一會,遞給鄭建明,手指著右前方,道:“你看那裡。”
鄭建明整個人都震驚了:“您怎麼會隨身帶著望遠鏡的,還帶著望遠鏡吃西餐?”
“看那裡!”老廠長的眉毛豎起來了。
鄭建明使勁咳嗽一聲,端起望遠鏡,看向他手指的方向,同時顛了顛望遠鏡,道:“這東西得有十幾斤吧,這麼重,您就隨身背著?”
“看那邊!”
鄭建明一笑:“看啥?”
“中間的窗戶看下去。”
鄭建明調整著望遠鏡:“那是……楊銳?”
“恩。”
“看他做啥……”
“你看就對了。”
鄭建明皺起眉頭,看了一會,才意識到自己看的是什麼。
楊銳在西捷工廠裡做實驗!
西捷工廠的生產線已經向捷利康的技術員開放了,但是,沒有最初的數據和參數,後來者想驗證這項意外驚喜,幾率是很低的,就像是從正常的技術發展到意外驚喜一樣低。
而掌握了相關參數,又找到了諸多相關論文的楊銳,要驗證並完善這項技術就容易的多了。
但仍然需要花費一些時間。
楊銳不想回到學校以後,還天天往天津跑——距離北京最近的捷利康輔酶Q10工廠就在那裡。現在可是沒高鐵的時代,跑一趟天津也得耗費大半天的時間。
而要是不想浪費這些時間,他就隻能在西捷工廠裡將技術完成,並寫出論文來。
楊銳已經連續數日泡在了西捷工廠裡。
鄭建明舉著望遠鏡,看著楊銳一會兒寫東西,一會兒扳機器,一會兒打內部電話,忙的不可開交,頓時覺得手裡的望遠鏡越來越重。
“老廠……”
“這次西捷廠重建成功的話,如果產量能達到捷利康說的那麼多,我就準備退休了。”老廠長一句話,就把鄭建明滿肚子的想法給打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