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一會成名(2)(2 / 2)

重生之神級學霸 誌鳥村 6547 字 11個月前

要不是這樣,一些歐美係的老外,還真分辨不出中國人和中國人,日本人和日本人,中國人和日本人韓國人……

收了十幾張名片,楊銳心情大好,彆看這些給名片的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學者,架不住人家呆的地方好啊,以後楊銳再想了解些業內訊息,至少有一個寄信或者打電話的地方了。若是有幸出國的話,找這些遞名片的教授也是很方便的。

再過幾年,國內學者甚至就通過這樣的普通關係,申請到了去國外做訪問學者的機會。

學者們其實是很好說話的人,又身在一個小圈子裡,除非正處於競爭狀態,否則都是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的。

要是30年以後,訪問學者什麼的幾乎就是找到一個接收單位,自己再發表幾篇scI論文就可以去了,國家每年都有相應的專項資金,學校也很願意老師們出去刷一年逼格。

申請者若是有一個博士學位什麼的,出去做訪問學者更是手到擒來。

同時,國內的大學其實也很歡迎國外來的訪問學者,出錢出力幫簽證,忙的不亦樂乎。在國內高校和研究院,這種交換機製在未來幾十年都算得上健康。

繞了一個早上,楊銳聽了四場報告會,提了六七個問題,和二三十人聊天,自覺過的充實無比。

除此以外,午餐也是異常的豐富,一半中餐一半西餐的自助餐,在如今的北京城裡難得一見。僅僅為了這一頓飯,許多國人都要削尖了腦袋鑽進來。

“楊銳,過來坐。”邊上的一桌人向楊銳招手,正是唐集中教授和王永教授,以及其他幾名眼熟的北大學者。

前些天,楊銳擔心國醫外貿有可能發錯了邀請函的時候,唐集中還提出帶他進來,現在看來,剩下的名額是送給彆人了。

楊銳一邊認人,一邊端著盤子,笑著走過去,問候道:“王教授,唐教授,你們過來了,昨天沒見你們呀。”

“昨天和幾個老朋友聊天去了。”唐集中笑的像是剛發財了似的,看著楊銳就高興。

楊銳發表的鉀通道相關的論文,後綴可都是唐集中實驗室,雖然沒有實際上的利益,但對唐集中這樣的知名教授來說,這種名氣就是最大的財富了。

王永的性格更和藹一些,他又喜歡楊銳,等楊銳坐下了,就笑道:“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咱們學校的張業教授,等你們明年的時候,估計要上他的神經生物學。這位是酶工程實驗室的傅老師,今天下午就有他的報告會。”

“我一定要去學習。”楊銳的姿態擺的很低,在座的都是他的老師,怎麼都要低頭的。

張業教授與王永差不多年紀,大約是經常給學生授課的原因,頗有些威嚴的樣子,隻是輕輕的點了點頭。酶工程實驗室的傅老師大約是隻做科研不授課的科研人員,比楊銳兩輪的樣子,頗為好奇的打量著楊銳,且道:“我的論文不能和你的比啊,你昨天做的誘變基因的報告我聽了,非常有開創性。就像是報紙上說的,年輕俊彥,大會稱雄哦。”

楊銳立刻謙虛的說“我就是運氣好,正好做出了誘變基因”,接著,楊銳又小聲問:“有報紙報道?”

“你不知道?”傅老師頗為驚訝。

“早上起來就來會場了,沒來得及看報紙什麼的。”楊銳摸摸腦袋。他昨天雖然接受了胡曉兵的采訪,但進行的本來就不非常正式,楊銳也不覺得對方能讓文章一天之內就發表出來。

像是《光明日報》這種級彆的媒體,一個豆腐塊都要斟酌再三,記者寫了文章,結果未被發表的情況還是相當多的。

再加上從來沒有看報紙的習慣,楊銳也根本沒有找《光明日報》看看的想法。

“小金,你去買幾份報紙,有報道楊銳的。”王永突然向後麵喊了一聲。

隔壁桌子坐著幾名學生模樣的年輕人,正乖乖的吃飯中,聽到王永的命令,一名學生一躍而起,狂奔而出。

過了陣子,五份報紙擺在了楊銳麵前。

除了《光明日報》給了兩個豆腐塊以外,《中國教育報》和《北京晚報》都給了兩個豆腐塊的版麵。

楊銳看的有些呆。

當年在西堡鎮的時候,趙丹年拚死拚活的,才在《中國教育報》上弄了一個豆腐塊,那時候,記者到西堡中學采訪的時候,是市縣鎮三級領導陪同的。

沒想到,他這次連采訪都沒做,就被《中國教育報》給報道了。

“年輕俊彥,稱雄國際大會。”傅老師分彆指著兩份報紙的標題,道:“我沒說錯吧。”

稱雄國際大會是《光明日報》在三版的標題——完整的標題是《中國學生稱雄國際大會》,字體黑粗,吸睛作用很強。

“光明日報的記者是采訪我了,這剩下的幾份,是怎麼回事?”楊銳萬分疑惑。

“記者間又會交流消息嘛,編輯間也會交流,不用管這些,你倒是應該想想,回去怎麼向校領導彙報,彆浪費了機會。”唐集中向楊銳眨眨眼,笑道:“在北京就是這點好,一舉成名天下知!”

買報紙過來的學生小金,和其他三名學生坐在後麵,羨慕的都吃不下飯了。他們都是北大的高年級生,按說也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但要說名氣什麼的,卻是一點也無。

看著即將或者已經聲名鵲起的學弟楊銳,四名北大高年級生卻是不約而同的有種世事不公的感觸。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