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小改通過?”校長征求確認。
數學係的代表委員搶先道:“這種話你們也敢保證?小改是相對簡單,但保證通過?你們怎麼保證?在期刊社有臥底不成?”
“我至少能確信一點,有60萬元資金,肯定比5萬元的研究資金更有保證。再者說,楊銳的研究一直以來都是由香港華銳公司,以及理查德實驗室提供的,學校並沒有提供一分錢的研究資金,現在提供55萬元,就拿回一份細胞的論文,不算吃虧吧。”蔡教授不搞賭咒發誓的一套,說的卻比賭咒發誓有說服力多了。
校長微微點頭。
“您不會真的在考慮吧。”物理係的教授挪了挪椅子,向前道:“咱們正申請的幾個項目,可都因為經費問題卡著呢。”
“誰是咱們啊,你們申請的項目,能上《細胞》,《自然》,還是《科學》呢?”蔡教授一個勁的開大招嘲諷。學校的項目資金,通常都是給申請不到國家基金,或者省部級基金的學者使用的,儘管不是說申請不到國家基金或者省部級基金的研究就不好,但就比例來說,這樣的研究自然更難登上頂級期刊。
其實,就國內目前的情況,彆說是國外頂級期刊,就是有幾成把握登上中流期刊,獲得國家級基金就穩穩當當了。楊銳屬於一個例外,他還是一名學生,年資太淺,沒有積累,又竄起來的太快,才沒有去申請國家級基金,而蔡教授現在做的,其實就是給楊銳的補償。
他本人是學部委員,要說起來,比後世的院士還難得一些,隻要看看楊銳的論文,再看看審稿人給出的意見,差不多就能推出需要的資金,就目前的狀況來說,彆說60萬了,6萬可能都不用上。
不過,研究資金的用處太多了,或者說,在研究過程中,錢的用處太大了,而以國內目前的機製,一名學者隻有出成績的時候才能拿到大量的資金,也就是楊銳現在的狀況。
照蔡教授想來,如果現在不幫楊銳要到資金,到他做下一個項目的時候,再要資金就不容易了,競爭資金的代表委員們,還是會把今天的說辭重新拿出來說一遍,而楊銳的競爭力反而會更弱。
因為誰都不能保證自己的下一篇論文就能登上《細胞》,而楊銳目前幾乎確定可以。
這使得現在給楊銳投資,看起來更明智。
在項目初期,沒有給楊銳投資,反而因為龐副校長的關係,資助了楊銳的競爭對手理查德,這讓蔡教授隱隱有些內疚,幫楊銳弄到60萬元,算是一筆不大不小的補償。
這些錢換成美元購買設備或許不太夠,但用來維持實驗室,做一些個實驗,甚至養幾條實驗狗,還是綽綽有餘的。
在北大生物係內,一年能拿到60萬元資金的實驗室,至少也是獨立實驗室的級彆。
蔡教授先雖然不能給楊銳這個名義,但就研究本身來說,還是經費為王。
而蔡教授進行準備的理由,也確實打動了校長。
一分鐘左右的思考以後,校長掌心向前推了推,示意其他人停止討論,繼而道:“學校的資金確實比較緊張,不止咱們北大緊張,清華、人大也都很緊張,但是,我想,同樣的選擇放在清華人大,也是一樣的。不管是55萬,60萬,或者160萬,保證一篇cell的論文,還是應當的。”
物理係的代表教授頗顯沮喪,但也隻能表示理解。事實上,校長也說的非常清楚。
物理係申請經費的都是難以在校外申請到資金的研究生、博士生,以及低年資的講師,簡而言之,就是高級實驗狗和頭犬們,需要通過學校提供的資金,訓練自己的技能和知識,這個時候的學校資金,等於是天使投資。
相比之下,楊銳其實更年輕,更難在校外申請到資金,到了項目快完成階段才從學校拿錢,學校再不給的話,也說不過去了。
至於60萬是多少倍工資這種事情,在場諸人根本沒有一個人關心。
這可是《cell》,千金不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