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啊,說說,我們也參考一下。”有人開頭了,其他人都積極的很。
這種事情,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遇到的,大家對外企的條件也都好奇的很。
常世輝亦是不自然的笑道:“就是,給給我們說說你拒絕了多少錢?”
“不是我要拒絕,是他們沒誠意。”楊銳解釋了一句,接著又道:“最後開價是一萬兩千美元,再想往高談,也談不下去了。”
“一萬兩千……美元……”這個數字,是常世輝設想的金額的小十倍,最難得的是美元。
美元和人民幣的官方兌換比是很低的,往往一美元在銀行隻能兌換成兩三塊錢。
但是,與銀行一牆之隔的黑市裡,美元兌人民幣,卻往往能有七倍八倍的差距。
這個兌換差,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林學院的老教授亦是傻眼了,問:“一萬兩千美元,為什麼不答應!”
他簡直有點生氣的樣子。
楊銳隻好解釋國外雲雲,奈何老教授全然不聽,幾乎是垂首頓足的道:“你說你有多浪費,一萬兩千美元,要做多少東西啊。”
楊銳喏喏點頭,基本是老教授說什麼,他就聽什麼。
大巴車裡的人一看,呦嗬,還挺尊重老同誌的……不過,大部分更在為一萬兩千美元喘氣。
常世輝忍不住問:“你想要多少?一萬二還不同意。”
“我也說不上,不過,一萬二太賤賣了。”楊銳說到這裡,停了一下,又道:“我現在的經費有空閒,正好可以做一個新實驗,寫寫論文什麼的,你們那邊要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給我啊。”
常世輝恨不得給楊銳的“賤賣”吐口唾沫,然而,談話的主導權,早就落到了楊銳頭上。
與楊銳合寫論文,對大巴車裡的先生們來說,還真有點感興趣。
楊銳現在差不多已是jmc大批量組刷的程度了,而這樣的論文,哪怕是第二作者,對大部分的學校和研究機構也有誘惑力。
楊銳一邊聊天一邊記錄大家的聯係方式,現在沒有網絡,想擴展社交圈,想拓展科研圈子,一半靠聊天,一半靠寫信。
不過,比起努力拍電報的舍伍德來說,抄寫一點聯係方式什麼的,實在算不得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