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的目的性卻是更強,而且更有自信。
如果是原版的pcr,楊銳或許會規規矩矩的說些原理之類的東西,談論一下它的偉大前景——每一名偉大的學者在談論自己的成果的時候都會用偉大前景來形容的,激光技術是具有偉大前景的,全息圖像是具有偉大前景的,肌肉注射活雞以增產是具有偉大前景的……
是不是真的有偉大前景,偉大前景在什麼地方,學者們是不會著重講述的。
然而,偉大前景是屬於原版pcr的。
對楊銳來說,他現在做出來的第一版pcr儀,當它的後綴有一個儀器的“儀”的時候,它的前景就已經實現了。
原版的pcr是非常複雜的實驗室實驗方法,它不需要特彆的儀器,但它需要熟練的操作和精確的控製。
事實證明,做一個時間精確到秒的麻辣燙店老板是很不容易的,原版的pcr,至多也就是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
第一版的pcr儀,卻已經達到了能用的程度。
作為一種跨時代的產品,當它達到能用的程度的時候,偉大就已經顯現了。
在現代科學飛速發展的時代,生物技術堪稱是一日千裡。
一台儀器,從購買到淘汰,往往連10年的時間都熬不過。
越是尖端的儀器越是如此。
總有的儀器淘汰它。
最可怕的卻是實驗方法。
pcr儀的出現,就改變了實驗方法。
實驗方法改變了,實驗室裡的一切都改變了。
不用到30年後,最多十幾年的時間,全世界的生物實驗室裡,pcr儀都變成了標配。不配是不行的,對大多數生物實驗室來說,沒有pcr儀還做什麼實驗。
不等到千禧年,沒有pcr儀的實驗室,就隻能做千裡,看著彆的實驗室一騎絕塵了。
楊銳相信,隻要伊文思用了pcr儀,他就會給自己最大的機會。
這是楊銳所具備的最大優勢。
曆史上,西斯特公司為了推介pcr技術,先是用了兩年的時間,講述“麻辣燙的製作工藝”,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學者們都是大忙人,也都是懶貨,很少會有人願意學習這種麻煩的實驗方法。
最終,西斯特公司不得不又用了兩年的時間,將pc儀給弄了出來,推廣才相對順暢起來。
算算時間,那都是80年代末的事了,而成品pcr儀,隻用了不到五年時間,就遍布全世界大大小小的生物實驗室,其中的利潤與動力,不望可知。
楊銳沒有西斯特公司的資源,於是采用了技術領先。
伊斯特果然聽的有些心動,道:“這比你的論文更直觀。”
“實驗更直觀,如果現在有實驗室的話,我們幾個小時就能得到結論。”楊銳進一步的推銷,拿出當年開補習學校時的勁頭。
可惜,伊文思並沒有心動到不管不顧的程度,他笑著道:“輕鬆點,輕鬆點,我們用不著現在就做實驗,大會也沒有提供實驗室給大家,恩,你還有這個機器嗎?我可以拿去彆的實驗室做。”
“當然,我做了好幾台,您可以把它拿去。”楊銳有些失望,但還是迅速的將手裡的pcr儀裝箱送給伊文思。
“謝謝你。”我們先聽開場的演講,等我試用以後,再告訴你感想。
“好的,沒問題。”楊銳目送伊文思離開,歎了口氣。
總的來說,這是件好事,隻是並沒有達到楊銳想要的程度。
他希望的是在此次大會上發言,做報告,甚至做演講。這次機會錯過,他就必須回國了,回國再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且不說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兩次出國,要被多少人指責,就是幾個月時間再短,被楊銳刺激到的西斯特公司也隨時可能拿出半成品出來和他競爭。
到時候,專利權,署名權之類的競爭,不知道要有多麻煩。
專利和署名都是講究先到先得的,楊銳如果一炮成名也就罷了,如果這一次失敗了,回去再來,那變數就太多了。
儘管他已經發表了論文,申請了專利,但在美國法庭上,這些都是可以爭執的。
除此以外,伊文思回去會不會真的試用他的pcr儀也是很難說的事。他如果有時間,順手做個實驗,還要看他是否能體會到pcr儀的價值;他如果沒時間,轉頭給忘記了,這種事情也是再平常不過了。
第三台階的學者,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寄送資料和論文給他。
同樣的論文,楊銳寄送了幾十份,如今收到回音的也就幾份而已,略有希望的伊文思,說不定還是因為大會委員的原因,不得不看楊銳寄送的論文,繼而才有了興趣。
楊銳不由自主的看向伊文思的背影,再歎一聲:哪怕自己確定無疑的做出了世界級的研究,竟然還這麼難,也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換目四顧,滿滿的主廳裡,卻有數百名頭發稀疏之人來來往往,繁盛有若趕集。
“楊銳,打起精神來,剛才那位是伊文思教授吧,能讓他感興趣,很不容易了。”張大勇年過半百,瞅著楊銳的表情,就能猜到他三分心思。
楊銳苦笑:“也不知道他什麼時間才是真的感興趣。”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