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人們耳熟能詳的牛頓,瞬間會與蘋果聯係在一起,但除了大學高數課講牛頓-萊布尼茨方程,有幾個人會記起萊布尼茨?
愛因斯坦有一頭亂蓬蓬的毛發,幾乎成為瘋狂科學家的代名詞。“瘋狂科學家”並不是壞事,在投資人眼裡,瘋狂科學家也許就是成功的代名詞。
中國建國初期最著名的科學家當屬“三錢”,分彆是導彈之父錢學森,原子彈之父錢三強,力學之父錢偉長。而在三錢中,錢學森的名氣最大,要說導彈比原子彈重要,或者比力學重要,肯定是不對的,歸根結底,還是“一個錢學森頂五個師”的故事更有用。相比之下,錢三強和錢偉長的名字,遠遠夠不上令人耳熟能詳的水平。而換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不是周總理叫出了“三錢”這個名號,像是力學之父錢偉長,估計要更加的默默無聞了,在大多數人的文化程度低於高小的年代,有幾個人知道力學是什麼意思。
科學家們的故事,有的來源於自身,有的來源於媒體加工。
楊銳不在乎名氣,但他現在確實需要大眾媒體來佐證自己的成果。
83年想到pcr的成果,對楊銳是很有利的,雖然這不能算是證據,但亦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若是如前世那樣,不幸打起了官司,楊銳希望陪審團的成員聽過自己的故事。
凱蒂比楊銳更喜歡故事,立即按照楊銳的思路,追問道:“也就是說,你在高中時,就有了pcr的念頭?”
“對的。”
“你當時就開始做實驗了嗎?”凱蒂並沒有對楊銳的說法表示懷疑,因為楊銳提早做了鋪墊,他與捷利康的合作,最重要的是,他從捷利康手裡賺到的錢,很好的說明了自己的價值。
既然在高中時期,楊銳就能從跨國公司手裡賺到錢,那沒有理由他不能想到一個絕妙的點子。
楊銳依靠著充足的準備,讓采訪按照自己的方向進行,且道:“說起這個念頭,是很有趣,但我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個想法的價值。”
“哦?為什麼?”
楊銳搖頭,笑道:“我當時想,一定有人想到了類似的點子,說不定比我的點子還好,然後肯定做出了成果,我隻是沒查到而已。你知道,那時候我在中學,沒有太多的條件去檢索資料,另外,我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輔酶q10等方麵,高考也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聽起來很忙碌。”
“的確如此。我是進入大學以後,才重新拾起了做pcr的想法,當然,那個時候,我的思路就比較完善了,尤其是在做了鉀離子通道的研究以後,我對pcr的認識更深刻,也意識到了它的重要性,這才加緊做了起來,算一下時間,pcr的主題部分,也就做了兩個月的時間,其中有一半時間是在熟悉實驗流程先。”
楊銳是怎麼夢幻怎麼說,美國夢麼,就是要讓普通人都做得起,如果告訴美國大眾說,做pcr需要最起碼三五年的係統訓練,需要多名助手的幫忙,需要價值上百萬美元的資金儲備,美國人根本不聽下麵的,這個故事也就算是完蛋了。
世界霸主家的人民,總是有點矯情的。
凱蒂一邊聽著楊銳的話,一邊就在腦海中理順故事:來自中國偏遠鄉鎮的少年楊銳,在高中時就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來自於他每天上學路上的見聞……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想法的重要,直到進入大學,楊銳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自己的設想,並在美國的“國際遺傳學大會”上一鳴驚人,首日銷售額突破30萬美元。
凱蒂的故事的最終版裡會有pcr的字樣,但她在計劃故事脈絡的時候,卻是完全沒有去想pcr是什麼。
完全符合美國人思路的故事,聽的凱蒂幸福的打抖。
然而,楊銳的準備又何至於此。
他笑了笑,繼續道:“事實上,直到今天我都在表示懷疑,為什麼沒有人做這個研究,就像我說的,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研究,或許可能是太簡單了,以至於大家要麼以為有人做過了,要麼以為不可能做出來。我想,如果我不做,也許有人會在幾年後將它做出來,但這隻是也許,說不定,會晚十年後才有人發現這個秘密。怎麼說呢,我是個幸運的男人。”
“非常幸運。”凱蒂的睫毛都開始發顫了,笑道:“美國的生物學專家,一定很後悔自己爬山太少了。”
“也許。”楊銳心想:如果pcr真的拿到諾貝爾獎,那何止是後悔,當年多少人都嫉妒瘋了。
采訪結束。凱蒂留下了楊銳的聯係方式,主動送他出門。
到了楊銳快上車的時候,凱蒂才突然想起一個消息,忙道:“楊銳,你的技術賣給了加尼卡公司,是這樣嗎?”
“什麼時候?”楊銳關上了車門,示意出租車司機可以離開了。
凱蒂連忙翻開自己的筆記本,道:“你不知道這件事嗎?加尼卡公司要在明天早晨10點半舉辦新聞發布會,宣布與中國政府達成意向性合約……”
她念了一遍,看向楊銳。
“隻是意向性合約,你確定嗎?”
“確定。”
楊銳鬆了一口氣,笑道:“意向性合約而已,pcr技術不會直接出售的。”
“你確定中國政府也不會出售?”
“pcr技術並不屬於中國政府。”楊銳笑了起來,慶幸自己之前分割的清楚,道:“pcr技術屬於香港華銳公司,加尼卡公司如果要購買這項技術,必須聯絡香港華銳公司才行。”
凱蒂眼神再亮,問:“我可以在文章中引用您的話嗎?”
“當然可以,我會通知香港華銳公司,讓他們的律師發文件給你。恩……再發律師函給加尼卡公司。”楊銳的表情輕鬆,並沒有將這當做正經事來看。
如果一份意向性合約就能賣掉香港公司的東西,那國內也不用挖空了心思賺外彙了,直接批發意向性合約算了。
加尼卡公司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意向性合約,和楊銳接受專訪的性質差不多,都是以輿論爭取主動權,隻不過,加尼卡公司這次找錯了對象。
楊銳重新叫了一輛出租車離開,到了酒店,再打電話給李章鎮,繼而讓自己公司的律師聯絡美國的律師,一紙傳真,就將律師函丟給了加尼卡公司。
至於加尼卡公司哪個辦事員會倒黴,楊銳根本不關心。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