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內。
楊銳等小崔出去了,就不禁握緊了自己的拳頭。
達爾貝科的回信給了他極大的信心,雖然隻是一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回信,但隻要有一個人能參與庭審,他這邊至少就不是勢單力孤的。
官司的勝率也會大大提高。
至於達爾貝科要求的熒光標記法的數據,楊銳隨手就能做出來。
作為日後的dna測序常用手段,熒光標記法的主要難點就在於自動化的檢測儀比較難做,需要一家專門的公司投入人力物力。
因此,這雖然是一個利潤不菲的大市場,卻是楊銳吃不下去的大市場,就像他明知道現在的海南汽車走私有利可圖,他也不會去做一樣。
楊銳甚至無法圍繞這個點子做出技術壁壘來,基因測序的研究遠早於人體基因組計劃,熒光標記法並不是全新的技術,前序和並行技術太多,隻能注冊一些單一或連續的專利,讓可能的專利利潤大為縮減。
不過,楊銳還是儘可能的申請了專利,以至於讓達爾貝科覺得寧願參加庭審。
“現在,應該再接再厲,看能不能再拿下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楊銳一邊想,一邊開始寫第二茬信。
老美拿到信不看,直接扔掉的惡劣情況數不勝數,尤其是忙碌的教授們。
一封信不行,再寫一份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好在老美得諾貝爾獎的生物學家數量夠多,楊銳也有足夠多的選擇。
相比於楊銳的鎮定,專利律師本傑明就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一名諾獎獲得者直接找上門來,這樣的故事,正常情況下,可是遇不到。
本傑明迅速約好了時間,先錄像用於證據收集。
達爾貝科再不願意,也隻能提前自己找到的pcr相關的文章,以免在錄像裡出醜。
這一讀,卻讓達爾貝科讀了進去。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