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無論是亞洲人還是中國人,我們都需要了解自己的基因組成,知道我們的基因與其他人種的基因的不同,這既是出於科學的需要,也是出於醫藥等各方麵的發展的需要……”楊銳的發言不短,於是貼心的讓人印了演講稿給大家。
相對於級彆和編製的問題,人體基因組這樣的命題,就有些過於生僻了。
過了一會兒,才有人問:“這個計劃應該會很費錢吧?”
“花錢是一定的,但這是一項很有必要的研究,通過人體基因圖譜的研究,我們能夠衍生和發展許多的相關技術,非常重要。”這是目的性的研究工作,與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類似,人體基因組計劃的研究,也將生物學的發展大大的提升了。
“您準備從哪裡籌集這些資金?”
“我會想辦法申請國家經費的。”
“你計劃籌集多少資金?”
“我想,兩千萬元的初期啟動資金就足夠了。”楊銳話音剛落,下麵的記者就亂起來了。
2000萬可真不是一個小數目。
要是做個比較的話,到85年,中國的軍費是191億元,要養兵400萬,科研院所更可憐,有些軍事所被裁撤的隻剩下工資了,一年說不定連一百萬都沒有。
當然,基建方麵的投入還是不小的,修鐵路、公路或者建大樓,兩千萬都是等閒。
可是與基建比,人體基因組計劃這種聽起來很厲害,實際上根本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難道能發揮立竿見影的效果不成?
有記者立即就問了出來:“或許以長期來看,這筆錢的社會意義是很大的,但就短期來看,這筆錢就是純投入了,因此,是否現在有必要做這樣一個項目?”
“有些機會,失去了再要買回來,就會變的更貴,兩千萬元買一張人體基因組計劃的門票,其實並不貴。”楊銳說著停頓了一下,又道:“我並不是要新的預算,我隻是希望在科研經費的分配方麵,能夠爭取一些份額。”
楊銳依然是死道友不死貧道的作風,但做科研的就是這樣,相比許多科研人的項目,楊銳的項目更有競爭力,自然就應該多拿錢。
就算有人因此被逼離開心愛的科研行當,楊銳也毫不在乎。
科研不是給你心愛的地方,費儘全力也活不下去的話,就不要浪費國家經費了。
楊銳的大義凜然,配合他的帥,引來無數的快門按動聲。
“明天的報紙總算有東西寫了啊。”有記者心中如釋重負。
“希望能有研究員為2000萬折腰啊。”楊銳心中如釋重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