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僅僅討論更大的價值,更大的作用,並不恰當。
或者,將去鐵酮的研發工作交給其他人做?
楊銳隻是一想,就放棄了。
如果是其他人做的話,那就要規規矩矩的做研發了,也就是說,除了楊銳頭痛的臨床試驗和藥物準入製度以外,還要花費更多的精力於藥品的開發工作中去。
曆史上,去鐵酮是什麼時候上市的呢?
1995年三月。
從1982年發現羥基吡啶酮類化合物是一種新型的效果良好的鐵螯合劑以來,印度的醫藥公司又用了13年的時間,才完成藥品研發和臨床試驗的工作。
13年以後,又有多少重型地中海貧血症的患者能等得到去鐵酮?
事實上,13年根本不夠,因為95年是去鐵酮在印度上市的日期,到歐美藥品監督部門審批上市還要兩三年,到中國上市還要再多五年,而這已經是加快以後的時間了。
換言之,如果楊銳不親自去做,而是假手於他人的話,去鐵酮的出現並不會提前太多,也許能提前個五六年,但對中國患者來說,仍然要用一生來等待。
楊銳心生不忍。
他的思緒紛亂不安。
值得嗎?楊銳不止一次的問自己。
若是講利益,肯定是不值得的。
去鐵酮固然是能賺到錢的,但花費的時間精力那麼多,若是將同等價值的話,楊銳能用相同的時間和精力,賺到不知道多少倍的錢。
但人是不能純粹講利益的,楊銳之所以選擇科研,而不是經商,就因為他並不純講利益。
而在利益和情懷的平衡點之間,楊銳通常是選擇中間偏左的路線的,可這一次,似乎是中間偏右的站位。
“我想做這個藥。”在會議快結束的時候,楊銳突然對許正平說了一句。
同一時間,台上的醫生也說到了結論部分:“總的來說,陰!道泡騰片的效果顯著,使用方便,局部用藥無全身毒副作用,療效確切,可長期用藥……”
“咱們做這個,不對口吧。”許正平有些懵。
王思勝咳嗽一聲,道:“不用對口,放裡麵就行了。”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