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84年,楊銳的水準自然更是水漲船高。
蔡教授等人也知道此點,他們不用看什麼虛無縹緲的靈感,甚至不用加成去鐵酮的意義或者價值,就是獨立合成幾十種化合物,並且主持多種化合物進行動物實驗,這在國內已經是一流的水準了。
換成去鐵屎,去鐵尿,這樣的研究一樣能夠展現出楊銳的能力。
且比乾巴巴的數據更給力。
劉院長在眾人的讚歎聲中,再次遺憾的道:“可惜去鐵酮是華銳實驗室做的,要是咱們北大做的,這也是填補國內空白了。”
“華銳實驗室的也算吧,主要工作都是在國內完成的。”伍洪波說了一句正經話。
楊銳回答道:“所有工作都是在國內完成的。”
“有外國人參與?”
“從捷利康借了一名製藥廠的研究員,了解情況,他沒有參加研究。動物實驗期間,有一名英國劍橋的教授參與,但她完全沒有參與合成過程。”楊銳停了一下,道:“動物實驗的主要工作是這位葛瑞絲教授,以及中國的王曉芸研究員完成的。王曉芸以前在咱們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工作,兩人的貢獻大約是****開。”
楊銳說的很認真,彆看是私下場合,現在說的話都是有用的。尤其是科研貢獻的問題,在國內在國外都不能信口胡說的,如《自然》、《科學》這樣的雜誌,甚至有專門的機製,要求科研參與者和組織者分彆詳細的描述自己的貢獻。而在各種獎項的評選中,貢獻也是評選方重點考量的因素,同一個研究可能有三個人參與,可能有三十個人參與,可能涉及到過去六十年的長期發展,但諾貝爾獎就能給三個人,到時候算給誰,就是貢獻說了算。
幾個人點頭表示明白,道:“動物實驗不能算是去鐵酮研究的重點。”
“動物實驗以後,有調整過化合物?”伍洪波問的更細。
楊銳搖頭,道:“沒有,動物實驗一氣嗬成,結果非常好。”
“那我看可以,我建議咱們托早晨七八點鐘的太陽一把,最近評獎的話……”
“評獎不合適,小獎沒意義,大獎的話,楊銳還是年輕了些。”蔡教授深諳國內科研界的潛規則,論資排輩這種事,什麼時候都少不了。以楊銳學生的身份和20出頭的年齡,他要是拿一個大獎,將無數五六十歲,甚至六七十歲的前輩擠下去,會是什麼後果?
如果是饑腸轆轆的邊緣學者,蛋糕送到嘴邊,不管帶毒不帶毒,自然都要咬一口,但楊銳前胸貼著《cell》的論文,後背掛著《nature》的超水平引用,早就吃的飽腹了,自然不值得為了一塊肉再舍命拚搏。
蔡教授看了楊銳一眼,乾脆道:“楊銳,你有什麼想法,要不提出來?”
大家都看向楊銳。
楊銳瞬間意識到,蔡教授給了自己一個極好的機會。
這可是個極其難得的機會。在場的學者,光是學部委員就有兩位,安林海和沈興德也是準學部委員的水平,業內聲望高企,而且,大家還來自不同的單位,蔡教授是北大生物係的製高點,安林海是北大項目申請委員會的主席,沈興德是清華生物學的中流砥柱,伍洪波和慶誌勇則是中科院在生物學方麵的大山頭。
這麼多成員,雖然都是蔡教授邀請而來的圈子成員,但他們現在做出的決定,可比蔡教授一個人倡導所能爆發出的能量大的多。
楊銳的小心臟再次怦怦的快跳起來。
“我想請國家,咱們國家的科研界,認可我在pcr技術上的貢獻。”楊銳說出目前對自己最重要的成果。
沈興德問:“pcr不是做了成果鑒定?”
“是,但我希望能以比較權威的方式,在美國的法庭上,說明我們鑒定的事實。”楊銳道:“華銳公司目前正在美國與杜邦打官司,美國法庭比較看重在法庭上講出事實,就是一切證據都要通過法庭,如果國內的權威機構能派代表到美國,在法庭上證明我在pcr技術上的貢獻,這是最有用的。”
如果當初沒做成果鑒定,楊銳現在提出的就是無理要求。
但是,已經做過成果鑒定的話,隻是闡述這個事實,就變的簡單起來了。
蔡教授的目光隨著楊銳的目光,在眾人的臉上打轉,重點看向伍洪波。後者同樣是學部委員,就相當於美國的院士,身份地位都是最合適的。而且,他與楊銳沒有師生的關係,也因此更有說服力。
伍洪波有些猶豫,不管是代表中科院還是什麼,都不算是件小事,起碼是要出文件的。
楊銳道:“不會耽擱太多時間的,法庭安排好時間,我們再過去,少則三天,多則一周,就能完成。法庭作證的時間最多半天。”
伍洪波眼神一亮:“呦嗬,作證半天,不是有七天時間旅遊?”
楊銳笑道:“想出去玩是不影響,就是沒公費旅遊的補助。”
“華銳管飯管住不?”
“那肯定管。”
“得,那我去了。”伍洪波啪的一拍大腿,道:“還有誰去?楊銳,要幾個人?”
“肯定越多越好。”楊銳笑容滿麵。這些可都是國際上也拿得出手的科學家,而對楊銳來說,他們現在幫楊銳作證,不僅能幫助pcr在法庭上獲得認可,更能幫助楊銳和pcr在國內獲得認可。
日後要評諾貝爾獎了,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曆史認可!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