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做好實驗,楊銳總是很仔細的做實驗記錄。楊銳的實驗記錄,是我見過最詳細,最完整的實驗記錄,當然,也是最費工夫的。我今天帶了一本,給大家看看……”
“實驗記錄上也是有時間的,這本正好是楊銳做PcR的時候的實驗記錄,一個本子300多頁,總共也就用了三天時間不到,這裡每一頁背後可能都有多個實驗的準備、觀察、檢查和總結,非常難得……”
唐集中作為楊銳曾經的實驗室上級,也站出來現身說法,並在律師的傳遞下,將楊銳的一個實驗記錄本的複印件,傳遍了整個法庭內外。
而大家能從實驗記錄裡看到的東西,也確實是非常之多。
成功之喜悅,失敗之沮喪,不知成敗之疑惑,皆能從實驗記錄中看出來。
因為楊銳並沒有預料到有一天要將實驗記錄拿出來,記錄本上的內容也是非常之隨意,但越是如此,越能讓人察覺出其中的情緒——
第207B實驗失敗,估計是原料調錯了,低級錯誤。
第207c實驗失敗,說明原料沒調錯,低級想法。
第207D實驗失敗,看來還是剛才的手法問題,低級水平。
第207e實驗失敗,怎麼這麼麻煩。
……
第207h實驗成功,總算!
記者們已經忍不住就著並不明亮的光線,偷偷將傳遞過來的實驗記錄複印件拍攝下來。
旋即,王永上台。
王永曾經給楊銳上課,之後也是多次支持楊銳。
他對楊銳的愛護更是發自內心的道:
“楊銳從不放過學習的機會。我第一次見楊銳,還是在我的無機化學的課程上,那個時候,楊銳已經顯露出遠超同學的化學水平了,但是,他並沒有因此,就不再鑽研了。我布置給同學們的作業,楊銳總是能夠完美的完成,後來,我就專門給楊銳布置作業,他開始的時候,完成的並不理想,但很快,就好了起來。”
“應該說,楊銳在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方麵的進展,北大的同學們有目共睹,而我是親眼目睹。短短的一年時間,楊銳就從略微超過大學生的水平,達到了普通研究者的水平,沒有付出大量的努力,那是不可能的。”
“要我說,楊銳是憑著這股子鑽勁,從剛剛好於門外漢的程度,變成了一名合格的研究者,他是從外圍到自己上手,從小實驗到大實驗,從打下手到扛大梁,一步步成為實驗室中的骨乾的,有的人隻看到了他學習的速度很快,覺得都是天才使然,但我想說,你們見過哪個天才是不經練習就能超人一等的?”
“我到美國以後,我看大家都很喜歡體育,喜歡橄欖球。我就很好奇,橄欖球員是隻需要好的身體條件,不需要練習就能成長,從而成為明星的嗎?”
“科研是個很漫長的過程,我並不讚成楊銳這種不斷給自己施壓,快速提高的方式。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他的拚勁!”
“用半年的時間完成PcR,用一年的時間達到一流研究者的水平,你們看到的是時間,看到的是不可能,我看到的,是楊銳流下來來的汗水,他半年時間,流的汗水普通研究者三四年,四五年都多,他還有足夠的能力優化實驗,不斷的探索新方法,如果因此而懲罰楊銳,美國的法律就太不公正了。”
王永的話鏗鏘有力,堅定而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