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就像是沼氣,當它的數量少的時候,根本是毫無價值也毫無影響力的,基本等同於一個屁,然而,當它的數量多的時候,它的價值和影響力就體現了出來,它能把人熏倒,也能生火做飯,它甚至還能爆炸。
16家頭條報道,說明這已經是一大團沼氣了。
湯姆回答道:“是140家中的16家。我們先檢查了頭條。”
“還好。”蘭伯特鬆了一口氣。
肯尼斯卻不覺得還好,他昨天預測不會有報紙頭版頭條的刊登有關楊銳的話題,這顯然錯了,而且引起的連鎖反應麻煩無比。
“16家報紙不算太多,隻能說是有些名氣。”蘭伯特安慰著自己和其他人。
“算他們運氣好。”
“肯尼斯,你得認真應對。”蘭伯特提醒他。
“我知道,這個案子受到了16家媒體的額外關注,就是這樣……”
“它上了《紐約時報》的頭版頭條。”湯姆補充了一句。
“怎麼可能!”
“為什麼?”
肯尼斯和蘭伯特齊齊叫了起來。
如果說普通的全國性報紙的頭版頭條等同於一個人的臭屁的話,紐約時報的頭版頭條就等同於一隻大象的臭屁。
而且響聲巨大。
“拿給我看。”肯尼斯說著話的時間,自己彎腰從推車裡檢出了紐約時報。
不用展開,右上角的頭版頭條,赫然寫著《鬆鼠撼動大樹》,立刻讓肯尼斯聯想到人們對華銳和杜邦之間的無數種比喻。
肯尼斯無比的討厭這個比喻,辯論的是雙方律師,本傑明律師事務所什麼時候能被稱為鬆鼠?
“我看到了天才、汗水和裡根。要命!”蘭伯特叫了一聲。
生物技術界和醫藥界的盛宴,是自裡根的新政以後才端上桌的,紐約時報代表主流媒體加上裡根種種,還是有相當的威懾力的。
“這些左翼分子。”肯尼斯粗略的看了一遍頭版頭條,忍不住將報紙給丟了出去,罵道:“如果是二十年前,不用我動手,裡根就會撕碎他們。”
“我們得重想策略了。”蘭伯特為自己律師事務所著想,他是合夥人,年末是要分錢的,他可不想杜邦離開。
“我再看看。”肯尼斯拿起了其他報紙,一份份的看過去。
有全國性的報紙,也有地區性的報紙,論規模都遠遠不及紐約時報,但加起來的話。
肯尼斯的眉頭緊鎖。
“湯姆。”肯尼斯喊了一聲。
“是。”湯姆機警的抬起頭。
肯尼斯良久都沒有說話。
“要我去把剩下的報紙要來嗎?”湯姆自己想著,問了出來。
肯尼斯搖頭,道:“不用看了。”
“好的。”
“給我倒杯咖啡。”
“是。”
“少加糖多加奶。”
“是。”
“加一份華夫餅,要楓糖。”
“是。”
“做一份和解協議。”
“是……恩?”
“照做。”
“哦,是!”湯姆飛快的奔出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