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麼好試的,我要章樂山做什麼?”楊銳抬頭看看蔡教授:“空養一個人,還是副手,不僅我不願意,許正平他們也不願意的,這是沒有矛盾還製造矛盾。”
“許正平我去說。”
“那也解決不了章樂山吃空餉的問題。”
“你就這麼肯定章樂山一定吃空餉?”
“他說自己做過一段時間基因學的研究,說老實話,我沒見過這方麵的資料。中科院的研究員,如果研究方向是基因學方麵的,無論如何都該讓我聽說過名字吧,咱們這個圈子,什麼時候變的這麼大了?”楊銳的話音裡,諷刺意味濃厚。
他不用腦海中的資料,就能做出這樣的判斷。一種學科的圈子或許是不小,比如數學、生物的圈子,容納上百名甚至幾百名頂級學者都是有可能的,隻看從哪部分開始算了。
但在某個學科的某個方向上,頂級學者的圈子是很細碎的。
用不那麼恰當的比喻,就好像生物學的植物學領域中,專門研究海帶的學者會有幾個人?專門研究海帶,又成績斐然的,會有幾個人?標準要是列的高一點,說不定就是查資料的這位自己一個人。
基因學的圈子當然比研究海帶的學者的圈子大,但還真不一定就比研究大熊貓的圈子大多少。
80年代的國內學術界就更加封閉了,在一個研究領域裡呆的久了,不說各種會議的時候會見麵,就是平時寫文章,也應該混的臉熟了,其研究內容和成果,即使自己的文章不涉及,自己引用的文章說不定就涉及了。
楊銳對章樂山這個名字完全沒有印象,自然是極其少見的情況。他寫文章,尤其是撰寫《基因組學》的時候,不說通讀國內外重要的基因學文獻,起碼掃過相關的摘要和索引,對這個圈子裡的人,是再了解不過了。
蔡教授也知道瞞不過楊銳,斟詞酌句道:“章研究員,以前做行政工作比較多。”
“機關乾部?”
“也不算,他還是做科研的,也確實做過幾年研究,我印象裡,他前幾年在基因學方麵,還是略有成果的,隻是文章多數發在會議期刊上,你可能沒有太注意。”
楊銳撇撇嘴:“和搞行政的也差不到哪裡去。”
80年代的會議刊物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價值的,但就楊銳的標準來說,依舊是低了。
做二代PcR,不說是世界級的研究水平,起碼得有國內一流的研究水平,否則,全球起碼四五十個發達國家,這麼多的競爭對手,想第一個做出成果來,一點希望都沒有。
蔡教授也知道此事的弊端,可也隻能勸道:“章樂山在科研方麵的確會有所欠缺,但他也不會太乾涉你的研究。你也可以讓他幫你解決一些行政上的問題,各展所長不是也挺好。”
“他如果不來,我也沒啥行政上的問題要解決了。”楊銳還是不願意。
蔡教授沉默。
“這個決定能更改嗎?”楊銳再問。
蔡教授搖頭:“最終決定了,老伍為了這個,差點給鬨翻臉了。”
“您也沒少出力吧。”
“我給你出頭是應該的。”蔡教授很自然的道:“老伍是中科院的人,你得承他的情。”
“當然,我回頭單獨向他致謝。另外,蔡院長,謝謝您。”楊銳也說的很自然,這樣的會議替他說話,確實是不容易。
蔡教授擺擺手,道:“不說這些,你自己能想通才好。”
“我覺得我想不通了。”楊銳想了想,問:“離子通道實驗室必須給他們嗎?我自己撤回來做不行嗎?”
“中科院的意見是集中資源辦大事,你如果退出,或者離子通道實驗室退出,可以,但那不僅拿不到中科院的相關經費,你也不能再申請其他的相關經費了。”蔡教授頓了一下,道:“中科院有權力指導全國的科研工作,你要是退出,北大也不能給你經費做PcR了。”
楊銳不屑道:“PcR本來就不是在北大做的。”
為了拿到PcR的全部權益,楊銳在這方麵可是無比的小心。
蔡教授點頭,道:“正因為如此,你才能成為五個項目組長中的一個,其他四個組,可都是老前輩帶隊。楊銳,這對提升你在科研界的地位,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楊銳一向以來,都很注重自己在科研界的地位,但這一次,涉及到了PcR,楊銳卻是堅決道:“我不做,誰願意誰做。”
蔡教授沉默良久,道:“真不願意,這終究是個全國項目。”
楊銳緩緩搖頭。
“好吧,我知道了。不過,你要是放棄了,學校肯定還是要安排人頂替的,這個你要提前知道。”
“我知道。”
蔡教授點點頭,臨走前,道:“你就算不做,他們估計還是要你聯絡美國能源部,給你掛一個聯絡員之類的名頭,向華銳施壓也是有可能的,最好還是避免正麵對抗。個人對抗組織,一向都很麻煩的。”
楊銳似有所悟的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