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賺一筆(1 / 2)

重生之神級學霸 誌鳥村 4596 字 10個月前

從80年代初到88年的這段時間裡,一方麵,物資市場變的靈活起來,如煤炭、金屬、水泥、木材等物資,不再受到國家計委的完全管製,私人企業主乃至於國企都可以通過市場手段購買部分物資,國企也被允許自由的出售超產的部分,也就是說,一家煤炭企業的核定計劃產量如果是100萬噸,那國家就允許他將自己超產的部分加價賣出,從而提高了國企的積極性。

另一方麵,受到管控的物資仍然是大多數,能夠通過市場手段購買的物資,數量也受到很大的限製,畢竟,超產還是有一些難度的,核定計劃產量也不是永恒不變的。

最重要的是,市場價格是比計劃價格昂貴的。因為超產出售是一種獎勵,要是賣的便宜了,企業何苦多做辛勞之事。

按照國家規定,市場價格最多允許比計劃價格浮動20%。在前兩年,浮動還是在20%的區間內進行的,但經過了84年的價格暴漲,基本上所有物資都頂到了20%的高線,甚至還會增加一些額外的費用,以多獲利潤,即使如此,也無法阻止購買物資的熱潮。

所有企業都默認了價格暴漲的事實,並拚命的從價格雙規中獲得好處。

楊銳也不會默默的承受接下來的通貨膨脹。

從他看過的不多的曆史資料中,他能夠查到85年的政策變化——1985年,國家取消了最高20%的限價規定,超產部分允許按照市場價格出售。

物資價格一飛衝天不是說笑的。

在這一年裡,價格4000元一噸的鋁錠,可以賣到20000元一噸,而且很難買到。

深圳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價格雙軌製的不公平。因為給政策不給錢的原因,深圳能夠從相差極大的價格體係中獲得無儘的好處,在水泥、鋼材、玻璃甚至紙張價格內外都有一兩倍差距的年代裡,創造財富已經變成了勇敢和敏捷者的遊戲。

河東省自然也能看到價格雙軌製的問題,他們甚至能夠嗅到20%的限價取消後的物資飆升的局麵,但能飆升到多少,就隻能各抒己見了,即使是理論上知道所有信息的高層,或者專研於此的學者,他們的答案也是猜測。

做記錄的乾部用眼睛的餘光掃了下自家領導楊峰同誌,道:“我記錄下來了,不過,計劃內的物資有限,恐怕不能滿足華銳的要求。”

在85年初,一噸計劃內的柴油價格是800元左右,計劃外的價格就到了900餘元,一出一進的價格本身,就是巨大的利潤了,當然,不能與管製取消以後的利潤相比,但不管怎麼說,計劃內物資給了國企,後者不管怎麼做都是肉爛在鍋裡,給外企就比較難了。另外,計劃計劃,就是計劃出去的物資,雖然省裡有一些調配的餘量,也不會太多。

楊銳撇撇嘴,道:“計劃內的能給多少算多少,剩下的,華銳以計劃外的價格買,隻要你們能弄到足夠的量就行了。”

不用等太久,到86年的時候,一頓計劃外柴油的價格就能漲到三千元,是現在的計劃內價格的三倍都不止,800元到900元多出來的20%,根本沒有被楊銳放在眼裡。

做記錄的乾部有些詫異的記了下來,道:“如果是計劃外價格的話,我想領導應該會同意的。”

現在調配計劃外的物資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要不是供應不足,價格也不會一飛衝天。不過,國家的限價措施畢竟是存在的,省裡幫忙購買,倒也是應有之意,否則,真的價格飛漲,以至於華銳的基建做不下去,省裡也覺得麻煩。

“再就是第二件事,我希望銀行給予一定的貸款,讓華銳用來購買大宗物資。抵押品就是購買的物資,這樣可以嗎?”楊銳手裡雖然有上千萬美元,卻是不準備花在基建上麵。

外企投資配銀行貸款,現在都是標準的,他的要求也不過分。

做記錄的乾部毫不奇怪的將之寫了下來。

兩人談完了,楊峰拍拍手,道:“我看這樣挺好,基建是個漫長的過程,物資先準備好,華銳安心,省裡也能安心。”

不像是機械設備,基建所用的物資都是低單價的,無論是鋼筋水泥還是沙子油漆,華銳斷然沒有運走的可能。

對河東省來說,這也就意味著開發區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