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貝科也算是去過很多個國家的實驗室了,他很清楚美國國內的實驗室的情況,也很清楚第三世界國家的實驗室的情況。
因此,他做好了準備,接受楊銳的實驗室或許會不同尋常。
然而,他沒想到楊銳的實驗室是如此的不同尋常。
“楊銳先生,你的實驗室,令人吃驚。”達爾貝科看了一個小時,才給出讚揚的答案。
他是想要多看一看,以免倉促。
事實證明,這隻是加深了他的印象。
楊銳笑笑,說:“我儘量做到最好。”
“你做到了最好,你的實驗室是一流的,比很多美國大學的實驗室都要一流。”達爾貝科頓了一下,道:“沒想到你能籌措如此多的經費。”
“也要感謝您的提名,諾貝爾獎提名,讓我爭取到了很多經費。”
“你值得獲得大筆的經費。你的團隊,是你挑選的嗎?”
“是。”
“眼光不錯。”
“謝謝。我是以一流實驗室的標準,挑選研究員的。”楊銳很有自信。
就中國競爭如此激烈的科研環境,基礎能力弱的小牛,根本沒有機會出頭,就是楊銳,也不會給他們出頭的機會。
因為實驗室養不起閒人。
養科研員可是很貴的,研究生一年兩三萬的成本,且有國家兜底,做的不好也就當養一隻狗了。但科研員每年的需求可不是兩三萬,翻倍都是起碼的,稍微好一點的實驗室,或者有培養計劃的實驗室,每年給新人科研員的成本都在七八萬,給資深科研猿的成本要十多萬元。
這麼多錢,就不僅要出成績了,還得在實驗室裡幫得上手。做不好基礎的科研員,過不了這一關,也就沒什麼未來了,再好的研究天賦,得不到一間實驗室的認同或者讚賞,隻有默默腐爛了。
在財大氣粗的歐美大學,或者2010年以後的中國大學,基礎不是那麼優秀的科研員,倒是有些微出頭的機會,但以80年代為起點,基礎是必須的。
楊銳挑選到的這些小牛,自然個頂個的有把絕活。
達爾貝科緊接著又了離子通道實驗室過去兩年發表的論文,兩位數的jmc,三位數的sci,不止令達爾貝科暗自滿意,更是令陪同的北大校長和蔡教授等人頗為震動。
這些數據,單獨提出來還不怎麼樣,一起拿出來的時候,卻是震撼無比。
就80年代的大學水平,離子通道實驗室一年發表的文章,比普通重點大學全校一年發表的論文還要多,以sci為線的話,無論高端低端都不落下風。
校長和蔡教授對視一眼,卻是擔心多於興奮。
就楊銳的效能,在國外研究機構也是頂尖的。
這時候,達爾貝科也理清了思路,道:“楊銳,如果要你的團隊,獨立參與人體基因組計劃,你願意嗎?”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有些發蒙。
楊銳也沒想到會有這麼一出,想想道:“參與人體基因組計劃,我很樂意,但是以什麼名義?”
校長和蔡教授等人更是緊張的看向達爾貝科。
“獨立參與人體基因組計劃,就是在人體基因組的項目之下,獨立給你一個位置,我們共同以項目完成為目標而工作。”達爾貝科停了一下,道:“人體基因組計劃得到的成果都是公開的,我們會給予全職和兼職的科學家一些工作報酬,但數量不會很高。”
楊銳聽到一半,心裡已經滿是狂喜了。
在整個項目尚未啟動的今天來看,人體基因組計劃還隻是一個大型的國際項目,和它並列爭取經費的,僅僅是生物學相關的,就有“腫瘤計劃”、“遺傳工程計劃”、“訊號傳導計劃”、“腦的十年”、“蛋白質計劃”……
這些計劃也同樣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和重要的研究領域,一些項目甚至比人體基因組計劃還更加有名,更受公眾關注,比如著名的“腫瘤計劃”,就是自70年代以來,以攻克腫瘤為目標的超級計劃,它的經費開支,也一度羅列到了數十億美元。
然而,腫瘤計劃終究未能堅持下去。
沒人知道人體基因組計劃是否能堅持下去。
要完成人體基因組計劃,需要15年甚至更久的時間的投入,其中任何一年的中斷,都可能導致計劃破產。
這讓達爾貝科提出的獨立參與人體基因組計劃,顯的像是一個大項目中的小項目。
可在楊銳看來,這卻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我想留在中國,專門針對中國人的基因,進行測序,可以嗎?”楊銳一隻腳踩在了曆史的分界線上,等待著成為人體基因組計劃的中國區負責人。
再過幾年,這將是普通院士都擔不起的重要職位。
而在人體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前的1985年,這隻是一項重要職位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