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要影響政界或者商界,最常見的是做顧問。[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
世界發展到今天,已經是事事皆學問了。
做機器的都知道要專家學者來參與,做醫藥的自然也不例外。
不管是政界還是商界的決策者,免不了都要在專業方麵受到學界的影響。而越是複雜專業的領域,這種影響的作用就越強。
gmp委員會是楊銳非常熟悉的機構。因為他當年做研究生的時候,最主要的一項工作,就是陪著導師,為藥廠獲得gmp認證而努力。
他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竟然有資格進入gmp委員會工作。
比起國外的諾貝爾獎或者諾貝爾獎提名,楊銳更熟悉gmp和gmp委員會的權力和範圍。
在中國剛剛開始gmp認證的幾年裡,全中國有4多家藥廠,而在中國全麵實行了gmp認真以後,剩下了多少家呢?1家。
有3家藥廠,沒有通過gmp的認真,死掉了。
當然,其中的大部分是被兼並或者合並了,但在這個過程中,gmp委員會的力量,卻是顯露無疑。
可以說,成為gmp委員會的委員,就等於是中國製定藥品規則的人了。
雖然實際執行人,並不是gmp委員會,而是食藥監名下的藥品認證管理中心,但從楊銳的角度來看,他才懶得去管這些具體而微的庶務呢。
比較來說,gmp委員會,等於是在製定中國藥廠生產藥品的交通規則,而藥品認證管理中心,就是交警大隊的存在了。
有生之年,能參與製定一部藥品“交通”法,楊銳覺得,這也是一件很帶感的事。 [大隊如何執行,有沒有貓膩和灰色收入,楊銳才不在乎。
雖然他要是真的想靠這個賺錢,製定法規的時候也有無數的機會,但就楊銳來說,他更在乎的還是有機會真正的參與到政務中去,而且是全國範圍內的政務。
學術做的高端了,終究免不了參與政治。
人體基因組計劃免不了涉及政治,gmp委員會也不會缺少政治的存在。
楊銳對此也並不反感,學者畢竟比官員有更多的轉圜餘地,做的好壞不一定,選擇的空間肯定是很大的。
“我有資格進gmp委員會嗎?”楊銳必須得擔心一下這個問題,在他的印象裡,能進這個委員會的,多是資曆頗深的專家,偶爾有個四五十歲的,就算年輕了。
蔡教授咳嗽一聲,道:“你的確年輕了一些,不過……咱們國家現在不是正在講第三梯隊嗎?第三梯隊就是你們年輕人,給年輕人加擔子,這個也是現在的風潮。再者,你現在除了年齡資曆以外,其他硬條件都是一流的,我不能保證把你推進gmp委員會,給個提名,試試看吧。”
“如果不被認為是勢不兩立的話,試試看就試試看了。”總的來說,楊銳還是有些心虛的。他現在大學都沒畢業,
“好,年輕人就是要闖一闖。”蔡教授此時沉穩了一些,道:“我和老伍明天一早要參加會議,如果成功的話,你下午就能進提名的名單,不過,提名能不能通過,是衛生部和******決定的。”
“明白。”楊銳沒想到時間如此緊張,這樣想來,應當是蔡教授他們那裡,有什麼意外的情況發生。
楊銳也不深究有什麼事發生,反正,有提名他就參與,能通過他就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