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辦將楊銳的會麵安排在了兩天後。
曾經的蜂群首腦的上級,衣著光鮮的李行長,帶著一應證明文件,伴隨著奇妙的感覺,陪同在楊銳身邊。
李行長在銀行工作快30年了,他經曆過的風風雨雨數不勝數,尤其是金融戰線上的暴風雨,總是細小而洶湧的,他自問是經曆豐富,見怪不怪的人。
然而,跟著客戶到喬辦,這種事情,李行長也是想都沒想到的。
李行長安靜而乖巧的坐在沙發上,兩手規規矩矩的放在膝蓋上,兩眼目視前方,盯著茶幾上的文件袋,仿佛要看出一朵花似的。
楊銳相對放鬆一些,他見過喬公好幾次了,做過報告聊過天,加上又是學生和學者的身份,就比李行長少了一些患得患失。
喬公到的略晚,陪同的照例是朱院士。
凡是涉及到學術問題的時候,朱院士都是喬公的首要選擇。
不同於第一次見麵,如今,楊銳與朱院士非常熟絡,此前又曾溝通過部分內容,所以,見到朱院士,楊銳的緊張感就更少了。
“喬公,朱院士。”楊銳站起來問候。
李行長慢了一拍,也趕緊站起來,等讓座的時候,隻用半個屁股貼著沙發,脊背挺直。
“楊銳這次又有什麼好消息了?”喬公微微笑著問話。
李行長兩眼平視,萬分羨慕的看著楊銳。雖然說他已經是廳級乾部了,但是,他和楊銳在喬公麵前的地位,明顯是兩個層次的,彆說想要見麵,幾天內就能見到這一點,就是被記住名字,都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李行長心想,如果喬公能記住我的名字,我哪裡需要安排退休生活呀,十幾年內根本都不用擔心要退休的問題了,能為全人類的解放奮鬥一輩子了。
楊銳知道喬公時間寶貴,也不管真的進入聊天模式,先是恭恭敬敬的道:“現在還談不上好消息,但我希望能變成一個好消息。”
他沒有停下,繼續保持節奏道:“我想做一次較大的投入,讓北大離子通道實驗室,成為世界一流的實驗室。”
“哦?”喬公果然有了興趣。
他做863計劃,是為了國家的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考慮的,但是,就像是做生意的需要門麵一樣,國家的政治決策同樣需要門麵。
以目前的國內學術水平,世界一流的實驗室,基本可以認為是不存在的。
當然,世界級的實驗室還是有的,生物學方麵還是很有一些發展的,但世界水平的實驗室和世界一流的實驗室不一樣,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和世界一流水平的實驗室也是不一樣的。
像是人工合成牛胰島素,這毫無疑問是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可是,完成它的並不是一個實驗室,也不是一個延續性的團隊。需要的時候集合精乾力量,不需要的時候送回各自單位的會戰模式,是不能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實驗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