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的提升,也從原先的十倍,增加到了50倍的程度。
如此,北大離子通道實驗室,也就正式的進入了一個節點——原料的產量,終於超過了消耗量。
穀強、範振龍和王思勝,外加兩條科研狗,雖然忙的底掉,但終究,他們五個人是消耗不完這麼多的牛視紫紅質蛋白的。
對此,楊銳自然是不會輕輕放過,強製命令道:“本周給你們一個緩衝時間,大家加加班將老蘇一組做出來的牛視紫紅質蛋白用掉,從下周開始,我希望你們想到更好的辦法,加快實驗進程。”
實驗進程越快,原料的消耗就越大,當然,是有一些歪門邪道的方式,但在這麼小的實驗室裡,是沒有如此做的。
範振龍苦著臉,表示寶寶做不到,或者就給寶寶加人。
楊銳毫不同情的道:“增加人手的隻能是表現較好的組,你們這邊的進度明顯衰慢,這是不能依靠增加人手來解決的,相反,你們得想辦法提高效率。”
穀強、範振龍和王思勝,一並兩條科研狗,隻好規規矩矩的加班再想轍。
然而,他們加班的時間,無論如何是比不上蘇先凱了。
為了達成100倍的產能,蘇先凱早就從110小時工作製中解脫了,他每周工作130個小時以上,偶爾哪天隻工作十五個小時的話下,會興奮的睡不著覺。
原料產量上來了,後續實驗組隻好玩命的跟上來。
g蛋白偶聯受體的跨膜區域的構象,也終於是一步步的有了眉頭。
要得到高分辨率的三維結構,說起來也就是這樣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得有個構象。
構象在有機化學中,是一個專屬名詞,它就是一個高端版的二氧化氫,在空間上,標明氫在哪裡,氧在哪裡,最好還有互相之間的角度。
第二步,則是得到晶體結構。
第三步,才是得到高分辨率的三維結構。
這三步中的任何一步,都是能夠引起轟動的s級的成果。
事實上,除了楊銳,其他國際實驗室的目標,都是隻完成一步的。
沒有人想要一次完成三步,甚至更進一步的研究信號問題。
因為這三個步驟,除了第一步略顯勉強之外,每一個步驟都是可能得諾貝爾獎的成果,誰會放棄如此巨大的誘惑,秘而不宣的去研究下一個步驟呢?
但是,得到三個結論的誘惑,又是毋庸置疑的。
假設諾貝爾獎頒給g蛋白偶聯受體的三維結構,有資格上台領獎的,應該包括第二步的晶體結構的完成者,第三部的三維結構的完成者,以及後續的信號傳遞的完成者,若是在這三者中,有人同時完成了第一步,那毫無疑問就能成為排名第一位的獲獎學者,三一若是在一起完成的話,單獨得獎都有可能。
當然,從70年代開始,諾貝爾獎單獨授獎的時候越來越少了,他們甚至為了滿足3個人的數量,嘗試著將毫無關聯的兩個成果拉到一起來授獎。
實在是有資格得諾獎的人,在這些年裡大大增加了。
然而,g蛋白偶聯受體,依舊是再強勢不過的領域,如果說什麼有誰能單獨獲得諾獎的話,也隻能是這樣的項目了。
楊銳雖然知道是不太可能,還是不想在開始階段放棄。
畢竟,國外實驗室目前尚未發力,北大離子通道實驗室,依舊有一些機會的,即使微乎其微,依舊可稱為機會。
再說了,要論微乎其微的話,做g蛋白偶聯受體的構想,本身就是微乎其微,更不要說後麵的步驟了。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