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要撥打到中國北@京的電話。”楊銳坐在窗前,先給前台打了電話,確定了之後,就放下了話筒,等待要通。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跨洋電話都是需要多次轉接的,需要耗費的時間,都以小時計。
所以,撥叫了號碼就一定能接通的電話,是在90年代以後才有的,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
一些講究實效性的公司和政府,在此期間,經常采用的都是固定時間撥叫的模式,不管有事沒事,在固定的時間打通電話,然後互通有無。電信公司出於穩定的業務量的考慮,也很是支持這種方式。
楊銳又叫了一份餐到房間裡來,他不確定什麼時候能打通電話,就隻能呆坐著等了。
好在有景老師在身邊,倒是不會覺得無趣。
兩人分食了簡單的瑞典食物,一起看了會不需要字幕的瑞典電視節目,又睡了一覺,電話就接通了。
“楊銳?楊銳嗎?”郭威抱著話筒大聲喊,但在楊銳這邊,聽起來也並不大,信號衰減的很厲害。
“是我,是我……”楊銳沒好意思把景語蘭拉過來,簡單的問候了兩句,就將事情給說了一遍。
郭威聽清楚了,問:“那你現在想要我介紹誰?”
“您有認識的人嗎?”
“現在就認識的?沒有,但你想認識的話,我都能想辦法。”郭威大包大攬的拍胸脯。
郭威在部裡的級彆不是很高,但資格很老,因此認識的人也就多,用中式的說法,就是能量夠大。
這也是90年代以前的常見情況,大家並不一定以官位決定座次,資格反而是更重要的因素,要等到解放前,抗日前和紅軍時期的乾部漸漸淡出,這樣的因素才變的無關緊要了。
楊銳也沒指望郭威就有現成的人選介紹,與郭威約定了下次電話的時間,就結束了通話。
從楊銳的角度來說,他其實並不需要一名大使為自己站台,而隻是需要一名大使來為自己做引薦而已。
事實上,仔細考慮一番目前的局勢,即使淩大使願意給他站台,也不是非常合適的。太顯眼了,會讓所謂的名士風範大大減弱的。最重要的是,目前的中國尚未顯露出強勢的一麵,大使的價值也就遠遠不能體現。
就目前來說,中國駐瑞典大使與匈牙利駐瑞典大使的權威,還說不定誰高誰低呢,弄不好,比土耳其駐瑞典大使還略有不如。
這種情況下,楊銳就應該偏重於介紹自己的技術和科學因素,而非政治因素了。
然而,不願意出現的淩大使,卻讓楊銳沒有了選擇的權力,他既找不到人為自己站台,也找不到人為自己引薦。
莫名其妙的出現在斯德哥爾摩的科學家,簡直就像是穿著紅褲衩係著紅腰帶打著紅領帶中年男人,渾身24顆機靈骨都在訴說“我今年本命年”的哀怨。
楊銳不想被人看輕了,就不能玩毛遂自薦的招數。
一文不名之人才需要毛遂自薦,聲望卓著者需要的是三顧茅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