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真宗自己不可能推翻自己的評價,繼任的皇帝也要考慮先帝的臉麵,柳永屢試不第,在暮年好不容易改了名字,在仁宗親征後特開的恩科中得中進士,但因為他被真宗評價的名聲在那裡,升遷艱難。
柳永其實出生於官宦世家,為官很有一套。在考中科舉,外放當地方官的九年中,柳永政績斐然,深受百姓愛戴。可就因為真宗曾經對他詩詞和私生活的評價,他不能更進一步發揮自己的政治才華,實在是令人歎息。
劉蕁心想,自己當皇帝,一定不能帶偏見看人,也不要輕易吐出貶低人的評語。就算說了,他也要補充一句,希望你改,改了之後,官場還是為你敞開。
畢竟,人是會變的。年輕時候可能閱曆不夠,當不了一個靠譜的人。但隨著經曆增加,或許遭遇什麼事觸動了他的心弦,讓一個平庸或者浪蕩的人,變成國之棟梁。
劉蕁覺得,不能因為一時的看法,毀了這個人一生。
畢竟現在這個時代實在是太坑,身居高位的人無心之語,都能折騰人家一輩子。
劉蕁心裡不高興,很失望,但口上還是留了情。
他隻說這群人現在還沒有腳踏實地,沒有吃苦耐勞精神。他將給這些人準備足夠的磨礪機會,希望他們能像寶石原石一樣,被磨礪之後,發出璀璨的光輝。
劉蕁苦口婆心,看得連對他很有“偏見”的許和和羅朗,都忍不住心酸鼻酸。
皇帝陛下雖然經常胡鬨,但真的是個大好人,是個明君、仁君,甚至有些柔軟的過分了。
以他們的看法,這群人自恃才高,但對俗務一點都不了解,那就不適合做官。不適合做官,那就不讓他們做官便是。
天下有才有德有誌又願意腳踏實地的人那麼多,隨便挑挑選選,都能用。何必去顧著這些人?
可劉蕁總覺得,換位思考,他如果是這些人,肯定還是希望在想要報銷祖國的時候,有人給自己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