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 章(2 / 2)

就算有一天,滄月不在她身邊了,她也不會再去接受另一條人魚,就算這個世界,再出現一個人類,她也不會選擇待在人類身邊。

此生,她隻會和滄月相守到老。

滄月看著她,喉嚨裡發出低沉歡愉的咕咕嚕嚕聲響。

根據她的觀察,人魚的成長速度似乎和人類差不多,隻不過幼年人魚得益於身上的利爪和鱗片,還有龐大的體型,相比於人類,能更早地開展狩獵活動。

前兩年,驚蟄是十三、四歲的模樣,如今看上去有十六、七歲了。

觀察到這點,令雲溪感到萬分欣喜,愛上滄月以後,她最擔心的就是彼此的壽命問題,她擔心人類壽命太短,而人魚的壽命像神話故事裡那樣,有大幾百年。

彼此相愛,卻不能一同相守到老,無疑是種遺憾。

*

今年的雪化得比前兩年稍早一些,四月初,就已經有了春的感覺。

今年大概是氣候較為溫和的一年,可雲溪已經有了遷徙的打算。

內有戰爭爆發,外有極端氣候,島上的食物越發匱乏,再加上天敵的威脅,一切的一切,都在指向“遷徙”這一解決方案。

遷徙到更加溫暖的南方,遷徙到土地麵積遼闊的大陸。

人類世界,遠古時期的智人,也是因為類似的原因,不斷遷徙,到最後,足跡遍布全球。

其實不止是人類,動物亦有遷徙觀念,空中南北往來的候鳥,海中跋涉洄遊的魚群,若是在某塊大陸上,也許還會有各種馬群、牛群的大遷徙。

她和滄月說了這個打算,滄月又找到晴天討論,原來晴天它們也有遷徙的打算。

它們本來也是因為上回地震與海嘯,破壞生態圈子,所以遷徙到這個地方來,如今這裡的氣候不再適合生存,它們便打算另尋一個適合棲息的地方。

這次的遷徙不再匆忙,也不再是手無寸鐵的狀態。

許多東西雖埋在了坍塌的熔洞中,但藍田島上的山洞中,還有一些物資在。

隻是可惜了她精心燒製出來的泥磚和夯起的圍牆……轉念間,雲溪又安慰自己,這裡種不出什麼東西來,沒什麼好可惜的。

她想追逐那些黑翅鳥的蹤跡,找到有小麥存在的地方。

有很多東西是帶不走的,能裝上竹筏的,就隻是那些陶器、火折子、石器、鬆油蠟燭、兩個草簍,還有兩件動物皮毛,木矛、弓箭、匕首,則是隨身攜帶的武器。

雲溪製作的大多數陶器,都埋葬在了溫泉島上的熔洞裡,帶走的不多,就一個陶鼎和兩個碗。

她學原始人類那樣,在製作的陶器上繪出了很多動物的模樣,有些粗糙,後代的智慧生物不一定能準確還原出來,但至少可以提供一些參考。

她覺得自己製作出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她甚至在陶器上,留下了一些文字,中文簡體、英文,還有一些簡單的象形字,她曾在曆史書上看到過,還記得一些。

做那些事情的時候,讓她在生存之餘,得到了一種自我實現的滿足感。

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生存、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她這種行為,屬於人類的高級需求。

“我來到了這個世界,我要留下點什麼東西。”她得到了生存以外的其他意義。

但願,千年萬年之後,這個世界,能有某些智慧生物、某個文明,發現她的這些遺留物品。

這次遷徙,不再隻有她們三隻動物,她們有了信賴的族群。

她們跟隨人魚族群,告彆了這個短暫棲息過的家園,一路向南遊去。

若非迫不得已,誰願意拋棄自己的家園?

雲溪坐在竹筏上,把淼淼抱在懷裡,回過頭,看著漸漸消失在身後的那幾座島嶼,心中有一絲傷感。

漸漸的,再也望不到島嶼的輪廓,雲溪收回了視線。

遷徙途中,她發現了另外一些人魚群,原以為是外出狩獵的,可看了會兒,她發現,它們和她們前行的方向一致,似乎也是遷徙的部隊。

動物也能敏銳地感知到環境的變換,尤其是它們這種帶有一定智慧的動物。

雲溪擔心自己的族群和它們爆發衝突,結果並沒有,甚至,遷徙過程中,有一隊人魚群跟在了它們的身後,漸漸的,和它們融為了一體。

雲溪數著突然多出來的十幾條人魚,心想,人多力量大,多點人魚也沒什麼不好。

不知道南方那邊會有什麼大型動物?多一條人魚,就是多一份戰鬥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