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青梅看著水田裡冒出的綠色草,感慨春天來了。
因著這春雨,遠近的地頭都人頭攢動,鄉裡鄉親互相招呼一聲後都埋頭苦乾。
餘青梅雖然是值得驕傲的農村戶口(沒準一拆就成富二代了),但真沒種過地,就是見過,一直自信自己是個理論知識十分豐富的人(書不是白念、也不會白看的),缺乏實踐經驗,不過可以提供意見指導,至少迄今為止都很成功。
餘老頭家六個勞動力從同一邊開始勞作,男的翻地,女的則把翻開的泥土裡冒出的草擇乾淨,“野火燒不儘,春風吹又生。”草的生命力是很頑強的。
餘青梅無聊,帶著兔兔和妞妞去旁邊玩耍,今兒地太濕不好下去,天氣好的時候就能下地幫忙,撿個草誰還不會啊,就是人力微,乾不了很長時間就是了,今兒就在周邊逛逛吧。
餘青梅一路走去,仔細看了其他人家的勞作方式,嗯,大同異,都是翻地、除草;就是工具不一樣,鋤頭、耙、犁,額,還有其他像鋤頭的工具,反正都是用來翻地的。
農活就是體力活,是馳而不息的在田裡勞作,年複一年。
餘青梅以前的誌願就是退休了自己種些地,既鍛煉身體,又能吃到生態的綠色蔬菜,現在看來是提前實現了。
種地,關注兩大點:土地和種子。土地靠養,肥和水;種子靠選,擇成熟飽滿的嘉種。其他的因素就是勤勞。勤勞致富啊,其實隻是為了溫飽。
餘青梅記得去年秋收水稻,家裡四畝水田一共收了一千斤左右的大米,樂得一家子開心了好久,如果他們知道現代一畝地差不多就能收這個數,不知會作何感想。
餘青梅想起以前的事了。
猶記得很的時候,應該差不多就是現在這個歲數,家裡有種一畝水稻,爸媽穿上插秧襪,踩在水田裡,額,應該是腳插水田裡插秧;秋收時拿上鐮刀去割稻,在田裡打穀,用簸箕揚塵,稻穀裝袋回家在院子裡曬……
原來自己也有這樣的時候,在那個科技發達的現代,這記憶都快塵封了。
後來家裡就再也沒種過水稻了,或許是兒時的記憶太久遠,記不真切了……
對種地的全部實踐經驗都在自家院子前麵的那一塊菜地,長方形的一塊,健康勤勞的奶奶每年都會種,換著花樣來,南瓜、絲瓜、西紅柿、青菜……說是地不能每年都種一樣的,對土地不好。
然後每次澆水、施肥,自己都會去助力,和奶奶一起忙活,看著這些蔬菜從長到大、從青澀變成熟。
自己最愛的西紅柿,紅彤彤的成熟後,奶奶總會摘了給自己,隨手衝衝水,咬上一口,果肉都是透著沙的……啊,美好的童年啊,沒想到還能再次經曆……
耕完水田,耕旱地,全家忙碌了五天,四畝水田、八畝旱地全部翻耕了一遍,日子也已經出了正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