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老不死的哈羅德(2 / 2)

這個家夥名叫哈羅德,他金色的頭發已經褪去色澤,愈發灰白的頭發和胡須證明了他的衰老。

有的人即便一把年紀還要堅持著自己不變的生活,哈羅德就是這樣的人,一位善於冒險的旅行者。

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此人也是一個見錢眼開的勢利之徒,以及窮凶極惡的強盜。

複雜的東歐中部地區的貿易線不存在任何的仲裁者,這裡固然有著多個社群的定居者,他們生活區域極為分散,大部分地區方圓百裡不見人影,倒是各種野獸時常看到。旅行者不介意中途襲擊途徑的村莊,擄掠人口賣出去。

譬如,趁著夜色偷襲波洛茨克人的村莊,擄走村民運抵斯摩棱斯克賣掉。

這不,船上綁著三個女人,她們眼神空洞,簡單的麻布遮掩哆哆嗦嗦的身子。

她們早就被哈羅德一夥兒瓦良格強盜玩弄多日,如今兄弟們已經膩了,隻求這三個女人還沒有發瘋,好在目的地賣掉。

作為頭目,哈羅德自然不必親自劃船。

他們從裡加來,哈羅德的部下有裡加當地的拉脫維亞人,也有過上定居生活的丹麥裔瓦良格人,後者實則也是混血。

哈羅德這個老家夥,他這一生多次去過東羅馬的赫爾鬆,也捏著鼻子繳納重稅後去和可薩人做生意。正經的裡加當地貴族喜歡與這個家夥做交易,卻不願意貢獻女兒與之聯姻,畢竟“與強盜聯姻”怎樣都不體麵。

但哈羅德不是老光棍,他在斯摩棱斯克花錢買了年輕的女子,如此就有了兒子和女兒。

並非所有見多識廣的老瓦良格海盜都願意死在戰場上,亦或是在航行路上獻祭自己的命。他老了,大半輩子的漂泊積累了一些財富,是時候找個安樂窩養老。

也許一切都是命運,一個絕佳的安樂窩就是諾夫哥羅德!

船隻靜靜漂著,道加瓦河上遊水流愈發舒緩,年輕的旅行者們一如他們的父輩忠實履行遠航奧義——不間斷劃槳。

年輕人體能令衰老的家夥羨慕,他們耐力驚人也好勇鬥狠。他們非常渴望財富,就紛紛聽信了哈羅德在裡加的宣講,認為這個老頭子所言並非吹牛。

漫長時間的劃槳總與無聊為伴,繼續討論偷襲波洛茨克村莊的得失是難以停歇的話題,不過船隻即將抵達道加瓦河的源頭,兄弟們也就看是聽著老頭子哈羅德的高傲嚷嚷了。

“聽著!當年羅斯的那些家夥把北邊的尹爾門湖拆了個稀巴爛。那邊的首領被殺了數千人,我可是帶著夥計們把首領之子送到了斯摩棱斯克,我是他的救命恩人”

“那個小子真是命不該絕,居然做了斯摩棱斯克首領的贅婿。現在更是不得了,那小子已經是斯摩棱斯克的大首領了。”

“你們這群年輕的崽子都機靈點,到了那邊可不要搶當地人,否則……犯罪的人,我可要親自砍了他的腦袋。”

“哦,你們可能會問我為何要這麼做。我可是那個大首領的恩人,若非這種關係我們如何免稅進入斯摩棱斯克?小子們,跟著我混保證你們發財。”

大家被哈羅德的話說得一愣一愣的,這裡就屬此白發老頭見多識廣,就隻好繼續聽他吹牛了。

卻說哈羅德這種人,他若是安心做生意自然是被“琥珀之路”整條航線的居民歡迎的。

此人的進貨源頭在裡加灣,當地盛產琥珀、鹽。琥珀是可以直接運到赫爾鬆的,羅馬貴族很喜歡北方寶石,此乃航線硬通貨。而航線途徑的那些社群民眾因身處內陸地區,他們極難得到鹽,對於外來運鹽商人很樂意高價購買。甚至交出自己的女兒,換取一筆寶貴的鹽。

甚至是基輔社群的斯拉夫人,也有這種交出莊園女孩向瓦良格商人換鹽的極端狀況。這些女孩目的地還是赫爾鬆,最終,她們會以藝伎舞女、侍女、妻妾的形式,出現在君士坦丁堡裡。

這條長船沒有桅杆,被俘的三個波洛茨克村婦是“額外之財”,最重要的貨物是鹽和琥珀原石。

終於,上遊河段的道加瓦河終於到頭了,長船龍骨開始啃食河底的淤泥,終於到了再怎樣劃槳也無能為力的程度。

“老大,我們怎麼辦?!”有年輕的小子大聲問道。

“那就下船啊!在出發的時候我沒告訴你們嗎?現在帶上繩索捆著船艏和船舷木凸,我們拖曳著在沼澤走。”

據說這樣乾很靠譜,在裡加的時候兄弟們聽這老家夥眉飛色舞的說辭,光顧著聯想此次前往羅馬的赫爾鬆見世麵能有多大收獲,完全忽略了旅途的艱辛。

他們把俘虜帶下船,高興與俘虜還沒有發瘋。接著年輕人在哈羅德的指揮下,合理拖曳船隻在多水的瓦爾代大澤地向著南方前進。

這並非旱地行舟,較輕的船隻被二十人拖曳,龍骨啃食著鬆軟草地,他們更是故意找尋現成的水坑和小溪,以求進一步減輕拖曳的疲憊。

雖是如此,當他們找到一片平地於黃昏休息時,大夥兒聚在一起不得不痛訴自己的疲憊。

“你們不要抱怨!我和你們一樣年輕時就從不抱怨。我的很多老兄弟不是出了意外就是老死了,甚至因搶劫羅馬人被絞死。你們瞧?我何曾抱怨了?想要發財就要麵對困難。放心,我們拖曳船隻三天,就到了第聶伯河上遊,接下來就沒有拖船一事。”

還要再拖曳三天?這是何其離譜之事?

至少年輕人覺得有了盼頭。

他們在少樹的澤地中的硬地點燃篝火,隨著夜幕降臨,這篝火也變得極為紮眼。

於是,同樣在夜間休息的羅斯騎兵注意到了這荒誕的光亮。

也許是一支來自基輔的馬隊?一支巡邏隊看到了光亮,兄弟們一番商議覺得必須趕回巡邏營地報信,於是消息傳到了打瞌睡的“禿頭”菲斯克耳朵裡。

也許那就是客人,客人們必須明白一座全新的補給站正在快速建設,且對同盟的商人免稅。

“再休息一晚!我們拂曉時分騎馬趕過去,把他們引到北邊。”菲斯克如此命令。

加上菲斯克親率的小隊,得信兒的他組織起二十人的隊伍。大家不斷討論,以至於最初的估計被當做事實,人們完全相信那就是來自基輔的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