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壓根就笑不出來。
“享國407年的漢室江山拱手讓魏了。”
本就不輕鬆的心上像是壓了一個大石頭, 。
察覺到老父親壓抑的情緒,劉據拉了拉劉徹的袖子以作安撫,看老父親渾身的鬱氣, 還沒有任何消減, 他直接抱住劉徹的肩膀, 暖聲道:“父親無需擔心,我們不會再重蹈覆轍的。”
即使沒有受到安撫,劉徹也能很快就恢複心情, 更何況兒子都這麼說了,怎麼能夠氣餒, 他道:“東漢……”
他停頓許久, 還是覺得荒謬:“東漢皇帝幼帝多也就是算了,竟然個個早亡。”除了前麵光武帝和漢明帝這幾個, 其他二十、十歲去世的一大堆,甚至還有上台不到一年就入太廟吃供奉。
汲黯他們也覺得很奇怪,諾大的王朝有幼帝是正常的,但東漢幼帝的數量實在是多得可怕,皇帝的壽命也短得可怕。
恍若被吸去了……
想到這個可能性,汲黯趕忙停止腦中荒謬的想法。
但他不想, 其他人也在想。
“實際上西漢東漢除了皇家繼承者有問題外,確實也過於以來外戚、宦官、士大夫了。”衛青的話引起了另一層思考,可不是嗎?就是太依賴了。
東漢西漢的外戚、宦官、士大夫簡直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節奏。
“是啊。”霍去病沉聲。
“從漢和帝到漢桓帝前期,就是皇帝與外戚在進行權利的鬥爭,皇帝為了掌權殺前任外戚,掌權後再扶持自己的母族,士族始終在雙方之間遊走,兩不得罪。等漢桓帝滅殺梁氏之後, 就大規模提拔閹黨。外戚不再成為問題,但宦官們卻攪動得朝廷雞飛狗跳,把控仕官渠道,染指地方財政,由此才有仙幕後麵一直強調的黨錮之禍。”
“士族與宦官間不斷爭鬥,皇帝作壁上觀,使得忠直之臣不斷下獄,朝廷無可用之人。”這何嘗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他們看向仙幕,不知道仙幕接下去還會講什麼。
仙幕確實也在繼續播放著:
【漢朝是亡了,但我們後世之所以想要了解曆史,有一方麵就是想從曆史的發展中提煉出現在可用之處。
而漢朝滅亡的原因有哪些呢?】
劉徹他們停止猜想,一個個眼睛炯炯有神地盯著仙幕看。
【常言道故國恒以弱喪,而漢以強亡。
漢朝滅亡的一個原因就是漢以強亡。
從漢朝後麵發展來看,漢朝的滅亡並不是由於外部的入侵,而是內部的不團結,上位著不慈,下位者反抗,軍閥割據。
東漢是亡於自耗。
漢朝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上至士大夫,下至百姓,人人習武,兵強天下。
在人才選拔製度為察舉製的漢朝,百姓們想要升官獲得權利唯有利用軍功授爵,雖然荒誕的皇帝們違背了劉邦這個老祖宗留下的指令,封宦官、外戚們的侯比拉屎還容易,但並不妨礙百姓們熱衷於練習武功。
漢朝每一任皇帝都有天朝上國的意識,不允許外來侵略者踏入漢室的每一寸土地,甚至常常會和外部國家進行‘友好交流’,對周邊民族具有一種壓倒性的軍事優勢。在這種情況下百姓們習武的興趣個更甚,更喜歡用習武去用軍工來上位,而且依靠軍工上位也切合實際,少禍事。
所以在東漢皇帝不給力的情況下,漢室盜賊天天有,軍隊日日興,才有了最後各路軍閥瓜分天下的國局勢,漢朝本質上還是亡於農民起義,隻不過被各大軍閥政治集團摘了桃子而已。】
劉徹他們想了下,確實是這樣沒錯:“漢室此番滅亡與秦末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也無不同,皆是從下至上,隻不過桓、靈二帝放任地方自行聚集兵力,形成強大的勢力,才有軍閥割據。”
秦末雖說是農民起義,但中間掌權的還是各大世家,所以秦末、漢末本質上農民起義,沒錯。
劉徹遺憾,他本以為自己的後代會做的比秦始皇的後代好,沒想到最後還是被百姓、世家們給推翻了。
【但漢強是自劉邦建國就在發展,劉徹時期達到頂峰,漢自始自終都強。麵對漢朝從上至下的習武之風,東漢皇帝要是有用倒也好,能夠統領全局,但你們知道,東漢皇帝的壽命那真的是中了邪了。
所以漢朝滅亡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子嗣危機。
換言之,老劉家的種到後麵不行了!】
“呲—— ”一聲小小的聲音右側傳出,劉徹憤怒地看過去,就看到…… 淚眼朦朧地霍去病……
本以為是哪個兔崽子在笑老劉家種不行的劉徹:“?”
“去病為何眼眶發紅?”
霍去病聽到這話,淚花在眼眶打轉,顫聲道:“臣……臣覺得仙幕所言實在殘忍…… ”
劉徹感同身受,可不是嘛,怎麼能夠造謠老劉家的種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