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其實漢朝的技術搞些低端火器是沒什麼問題的。
但在搞到低端火器打敗匈奴人,劉徹的軍隊想要繼續西進時就發現火炮實在太大,普通的□□數量少, 威懾力不足,於是他們盯上了仙幕曾提到的加特林機槍。
但他們在實驗過程中就發現了一個更嚴重的問題,以他們目前水平製作出來的鋼管壓根就不能承受持續不斷發射子彈, 最主要的是他們的工藝水平也做不出加特林需要的無縫鋼管。
等劉徹在仙幕那邊淘到那本工業化的書,他們立刻就被裡麵提到的工業化世界給吸引了。
能夠輕鬆日行萬裡的火車,兩腳踏就行走的自行車, 還有可以上天的飛機, 更有許多隻要工業化就可以造出來的東西。
吸溜!
他們集體心動了。
認識到數理化是工業化基礎,他們就開始篩選整個大漢能培養的理科人才了。
仙幕的視頻還在繼續播放, 各朝代的百姓帝王就看到了卷生卷死教化下漢朝百姓們現在的生活。
在這種製度下, 漢武一朝高速運轉,主持大型公共建設民生工程的匠人可以為官,能夠改進技術的人可以升官, 人人都有機會通往更好的生活,他們熱衷於研發糧種, 改進紡織技術,向往通過‘科學’來改變生活, 因為這種改變生活的方式非常直白,隻要你能夠發明改進東西就好。
而且隨著國土的開拓, 國家在漢化外邦,需要更多的人才。
外邦對絲綢、棉麻布料的需求也帶動了紡織、女紅、刺繡的發展, 女子們開始走出家門國門,讓女官和女師也多起來了。
東西都賣到羅馬去了,西域自然也發展起來, 帶動西域共同富裕,甚至他們摸索著沿著河西走廊修建了一條鐵路。
當然還有最主要的是,他們器物研發過程中不斷湧現出來的火器。
從打擊漠南匈奴人時簡易隻有一根竹杠製成的火器,到攻打漠北時的帶繩鋼鐵槍。
看到視頻最後的走向,眾人的心也為之顫動。
“難怪仙幕會說做驃騎將軍劍鋒所指之處,火器營射程之內,無往不勝,皆是國土。這玩意兒要是炸到我們這裡,我都擔心沒活路,更何況是西域那些地方。”李世民邊上,眾多武將議論紛紛。
李世民本人深有同感:“這東西我們要是能夠知道這火器的配方,突厥頡利可汗、高句麗算什麼,全部都能夷為平地。”他也想用大炮來丈量國土麵積Q
趙匡胤同樣羨慕:“真好,這可是漢朝獨一份。”看著就比他們射程隻有三裡的千步弩威力大,他本以為千步弩已經是曆代弓弩射程的巔峰,沒想到漢武帝竟然能搞出比千步弩厲害那麼多的武器。
宋神宗趙頊則忍住心中的羨慕:“這東西的威力與三百步外貫鐵甲的神臂弓相比應該差不多吧?”
隨後,他就看到收複西域時漢軍所用的大炮還有,遠征帕提亞帝國與巴爾乾半島亞得裡亞海沿岸地時可以連續突突突□□。
宋神宗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這是人力所能造出來的?”
彆說宋朝皇帝對漢朝的工藝百思不得其解,就連本身擁有大炮的朱元璋看得都想流口水。
“將軍鐵炮我們有,但這連續突突突的大槍我們是真的沒有啊!”
【漢武帝掀起的這場變革是科技,是數理化,是給予人民希望,給予百姓向上途徑的變革,是上五百年不曾有,下五百年也未曾出現的變革。
觀他這場變革的發起,隻是源於想要發明加特林機槍,隻是源於看到了《工業化國家》這本書,但他給予百姓,給予曆史一場盛大的慶典。
這是工業走上曆史舞台的慶典,是無產階級們正式出現在曆史的慶典。】
緣起竟然被仙幕當著眾人的麵說出來,饒是劉徹也不由得臉紅。
如此盛大的一場變革竟然隻是源於他想要加特林,也不知道底下的百姓和各位麵的皇帝們看到會不會覺得他這個做皇帝的太鬨騰了。
不過想到這場變革最後的獲利者乃是整個國家和這個國家的每個人,每一會兒劉徹就又嘚瑟起來了。
漢武一朝的百姓們看到他們變革的緣起竟然是因為一個火器,也很驚訝,不過轉瞬間門他們就想通了。
“我剛剛看到那個加特林火器了,就是那個連續突突突,輕車簡裝就可以打到帕提亞帝國帝國的那個武器。”
百姓們紛紛表示理解自家皇帝,理解理解,哪能不理解,他們現在耕作一點都不費勁,而且不再像以往那般害怕自然災害,就是因為他們陛下興起的這場變革,作為既得利益者,他們怎麼不欣喜,最主要的是,隨著漢朝領土的擴大,他們擁有的土地也多了很多哩!
【雖然發展工業化的原因充滿了巧合,但漢武帝的這個決定無疑是正確的,他清楚的看到農業文明和遊牧文明想要互相同化是極為困難的,清楚的知道征服遊牧民族的真諦就是發展工業文明。
這就是為何兩百年後的我們能夠完全忽視農牧文明對立,既擁有丘陵,也擁有平地,更能擁有草原的原因,因為隻有工業文明才能解放人類的雙手雙腳,突破自然條件的限製,戰勝上天!】
【或許有人在感歎漢武帝的雄才偉略的同時感歎他擁有的驚人氣運,把漢武帝能夠擁有這些政績的原因歸功於他擁有的人才。覺得要不是這些人才漢武一朝不可能研製出火器,要不是人才漢武帝不可能改進、發明那麼多紡織、農業等技術。
是霍去病的千裡奔襲,是衛青坐鎮中央的軍事統籌,是董仲舒的退讓修改,是桑弘揚在經濟上的調控,是諸子百家們矜矜業業日以繼日帶領科研人員們的改進技術。
是這些在史書上赫赫有名的人被漢武帝驅使才有如今的政績。
但實際上這些人甘心俯就在於漢武帝之,那就證明漢武帝本身就不是普通之輩,光漢武帝以一己之力敢於挑戰世界大族,推崇科學,掀起變法改革就已經很牛了。
敢於放任百家爭鳴,放任科學的發展,敢於讓機械、冶金,農耕,經商,紡織,造紙迎來飛躍式發展,讓各種新興技術如同雨後春筍一樣冒出,漢武帝是一個極為魄力的人。
武帝就是打工人夢寐以求的老板,他搭建起舞台,自己站在前頭頂起風雨,讓員工們放心綻放自己的光彩,讓百姓們無論是學機械熱動還是冶金交通育種獸醫都有自己發光發熱的舞台。
因為有他的魄力才有宰割天下,強國請服,弱國入朝的華夏之盛。】
【對於這場變革,後世無數人曾經設想過,想要徹底改變漢朝的困境唯有進行工業化。要不然隻能像秦漢唐元明清一樣,每次攻下草原,卻隻能因為地理上控製不住草原而放棄,選擇被動防禦。
要不然隻能像曆史上我們無數次擁有西域,但因為地理上距離過遠而十年或者五十年丟一次,次次收複。】
功績中常常有‘收複西域’這一說法的東漢皇帝:“…… ”有被內涵到。
他們就是換一個皇帝就‘失一次西域’的皇帝範例。
【後世人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因為他們看出遊牧民族逐水草,習涉獵的習性,雖然讓遊牧民族居無定所,但也培養出遊牧民族們善於騎射的優勢;他們看出遊牧民族忘君臣,略婚宦,馳突無垣雖然讓遊牧民族像是我們遠古部族一樣,文化落後,四處亂串,但也讓遊牧民族道德薄弱,一心向武。
草原上“生產力”太低,更容易跌落到馬爾薩斯陷阱裡麵,若是有天災,就喜歡南下搶劫,南下也是必然選擇。
如此,遊牧民族的劣勢農耕民族管不了,但遊牧民族的優勢正是農耕民族的劣勢。
華夏的主動出擊難以找到匈奴主力,也無後勤保障,打贏沒獎勵,打輸要成本。最後落得在綿延千裡的北疆到處駐兵,讓遊牧民族四處亂逛選擇華夏薄弱點攻擊就可以了。
他們隻要找個薄弱口子搶到一票就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