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麵色黑沉看向秦王。
秦王麵色雖不黑沉,但也好不到哪裡去,他腦中飛速轉動,回道:“突厥二十萬雄兵抵渭水河畔之事未曾發生,這應當是未來之事。”
那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事情,這非常關鍵。
李世民眉頭緊鎖,仙幕還提到另外一個點:“京城兵力空虛兵力不過數萬之時…… ”他沉思,“未來什麼時候京城兵力回空虛到這種地步?”
其他人也跟著深思,房玄齡道:“若是在未來,也就是您登基之時,您若是登基,京城守軍不應該如此薄弱才對。”
其他臣子認同,若是發生在秦王登基之時,守軍應該有二十萬才對,這是他們當初在暢享中提到過的。
李世民點頭:“若是吾登基,京城守衛應當恢複隋朝時的二十萬人。”他的父皇因為天下兵馬皆信服他而減少京城守衛,但他不一樣,他信任著他的臣子,所以守衛不用當如此之少。
除非……
李世民與心腹們對視,心有所感,但很難說。
尉遲敬德膽子很大,搶答道:“京城會出現兵力空虛,兵力不過數萬,也就是突厥入侵在今年!”
他們李唐延續的是隋的府兵製,軍製並不完善,統一大業完成後,他們本來手中有二十萬人馬,但因為軍隊實際領導人是他們秦王殿下,李淵這個皇帝直接把二十萬人馬裁剪了十幾萬,隻剩下一開始從太原帶出來的老班底三萬人成為元從禁軍守衛京城,平時駐紮在北苑屯營耕種耕地。「8」
尉遲敬德雖然覺得很難評,因為這些人中屬於他們殿下的親信…… 還真不少,不過他並沒有說什麼,但現在看來,京城會出現兵力空虛,兵力不過數萬,應該是在在李淵任上,也就是就在今年!
畢竟若按照原先的勸解水平,今年六月就可以勸他們殿下政變了。
說到這個李淵更不明白了,他搖頭:“仙幕所說的玄武門政變時間據此不遠,突厥若是想要調動二十萬人馬入侵中原,我們應該有所察才對。”
其他臣子一想也是,二十萬人馬不是小數目,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他們不可能不知道突厥的大規模糧草動向,除非……
“除非這是在新舊皇帝交替之時,京城動蕩,突厥臨時起意準備。”一直在角落沉默的魏征淡聲道。
也就是…… 玄武門之變後。
也就是…… 在今日之後……
眾人深吸一口氣。
李世民應道:“頡利可汗看到李唐的權利變更,準備來分一杯羹了。”
而他們應該早做準備。
尉遲敬德:“也不知道之前的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是怎麼處理的。”仙幕說到尉遲敬德在前線奮勇惡戰,看來他們前期還是用了硬碰硬的手段。
其他人的好奇心不比他少,真的很好奇這是怎麼處理的,那可是十幾萬人,將近二十萬人啊。
【但李淵從不需要為此擔憂。
因為突厥虎視中原之時,李世民已經提前接班啦~
二十萬突厥大軍氣勢洶洶,但帶腦子的李世民一個疑兵之際就讓對方全身而退,讓李唐獲得來之不易的喘息機會。】
疑兵之計。
李淵再一次體會到了二兒子的厲害之處,數萬大軍對二十萬大軍,竟然能全身而退。
他轉頭怔怔看向李世民。
換做他做將領他可以嗎?自然不可以。
文治武功齊備,如果他沒有領會錯仙幕的意思,他的二兒子前半生征戰沙場武德充沛,中後半生應該就開始文治安國之路,並且帶領唐朝走向鼎盛。
【不止這些,在李世民的帶領下,不負眾望,東突厥的頡利可汗直接就從草原被生擒過來,老李同誌不吹灰之力看到了勝利果實,欣賞到了長安未來歌舞團團長頡利的跳舞助興。】
仙幕上展示出一個虎頭虎腦壯漢在一個大台上跳舞的視頻,一大群人圍觀的場景。
如果不看台上這人的臉,李唐的人會覺得很突兀,甚至覺得在一旁興奮圍觀的人很變態,但……當看清跳舞的人乃是他們極為眼熟的頡利可汗,圍觀的人中還有他們時……
李唐界麵的人:“哈哈哈哈!沒想到頡利跳舞如此美妙!跳!他兩月後再敢領軍前來,我們就讓抓住他讓他跳舞!”
尉遲敬德和程咬金最為興奮,但秦瓊和李靖等武將們也是心中激蕩,那個一直禍亂中原的突厥首領會被他們抓住!
“長安歌舞團團長?好啊,這名頭我要讓頡利當定了!”
沒道理未來的他們做得到,現在的他們做不到!一定可以的!
武將們常年在戰場上沉浮,對殘暴的突厥那是恨之入骨,沸騰萬分,文臣們也是止不住的驕傲,一個個已經在謀劃突厥要是敗了他們要如何反壓榨回來了。
李淵現在已經不再拘泥於心中的不甘心了,在看到突厥即將來襲,他們李唐勝利在望後,他現在心中所想都是快點打過去!
但也不是每個人都如此,如魏征,他麵上淡定萬分,沒有一絲一毫被外界情緒感染的跡象。
李世民走到他身邊:“玄成,是有不同見解?”
魏征眉頭微蹙:“秦王殿下,尉遲將軍等人未免高興過早,突厥有能力短時間聚集二十萬大軍是事實,京城僅有數萬大軍也是事實,諸位不為兩月後突厥的二十萬大軍來襲而想方設法,竟然已經為虛無縹緲的成功而歡呼?”
李世民笑得溫和:“現在已經提前得知消息,聚大唐之力抵抗東突厥,要想俘獲個頡利可汗來京城跳舞也不是不可之舉。”
魏征挑眉,看來他是低估了秦王殿下的能力。
【貞觀四年唐軍滅東突厥,俘獲頡利可汗。四夷長共聚長安稱萬歲,為李世民上尊號為“天可汗”
那年,李淵說:“高祖困白登,不能報;今我子能滅突厥,吾托付得人,複何憂哉!”
所托之人極對,無憂慮了。
於是李唐第一任和第二任皇帝與臣子宗親設宴慶祝,酒酣,李淵自彈琵琶,李世民起舞,徹夜而罷。
貞觀八年,李淵宴請西突厥使者,感歎:“當今蠻夷順服,古時也未曾有過。”遂與李世民夫婦像家人常禮一般互進禦膳。
同年,李淵設大宴,歸降的頡利可汗起舞,南越酋長馮智戴詠詩。
在隻有長安歌舞團團長頡利可汗一個人悲傷的世界中,我們李唐的老祖宗們收獲到了絕對的快樂。
那年,李淵說:“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高祖大悅,群臣皆呼萬歲,極夜方罷。】「9」
【李淵,這個華夏少有的高壽皇帝,與李世民五十歲去世不同,他活到了六十九歲去世。
老李同誌的退休生活要總結就是要帝位有地位要錢有錢要美女有美女,要酒席有酒席。
左擁右抱坐看盛世的神仙生活,閒的無聊還能叫個可汗跳跳舞酋長吟吟詩。
無需藏匕首於靴,也沒有夜半被軍情驚起的事情,不用操心工作,想做什麼做什麼,在以孝治國的封建王朝,他想說自己第一,李世民都不會說他錯了。
縱觀整個李唐曆史,我們無從知曉剛內退為太上皇的李淵是否甘心,因為凡人思維所想到的痛苦、失落,在史料上從來沒見過相關的記載。
但我們從這些史料記載中,當李淵看到李唐真的萬國來朝祝賀時,他是發自內心的愉悅的,看到老對頭跳舞時,他是快樂的。】
李淵不得不承認,史料記載中的他,是真的快樂。
他一向就不是一個非常喜歡往上衝的人,就像當年的起義,起義烽火以摧枯拉朽之勢燃遍全國時他還在做隋朝的太原留守。
是十七歲的李世民牽頭,劉文靜與他的好友裴寂相交,才有百般勸說,以宮女侍奉的不得已起義之舉。
李淵忽然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應該讓年輕人發揮他應該有的熱度了。
和那倒黴裴寂繼續相交飲酒也不錯?
【玄武門政變自此落下帷幕。
秦王李世民的上位是必須的,玄武門之變勢在必行,謀反,隻能一條路走到黑,進則九五至尊,退則全部死。
不過李建成和李元吉也算是死得其所,用自己的性命換取李唐以最小代價解決內訌,把內耗降到最小要不然開啟內戰絕對會讓整個大唐血流成河,到時候就不是小規模內戰,而是成千上萬人丟掉性命。
說近的,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門之變,突厥就像聞到腥味的老鼠一樣在八月二十四日攻擊高陵,進抵渭水河畔,直逼長安城。突厥的二十萬雄兵一定會讓開啟內戰模式的從姓漢變成姓突厥。
所以在華夏內部嚴重分裂,外敵崛起入侵,人口斷崖式下跌的隋末時代,是李世民撐起了中原的一片天,滅國無數,帶飛全場,打出了煌煌大唐。
天策上將,龍鳳之姿,天之驕子,日月之表!
近的說完,遠的就是沒有秦王李世民始畢可汗都率部渡過黃河進攻太原了,漢人都變成四等人了!
在起義的第三年也就是唐武德二年,抓住了始畢可汗突然病死的契機的李世民不亞於美蘇爭霸時某大佬果斷發動三大戰役殲滅國軍主力的窗口期。「10」
果斷,有力。
四百年多年的割據戰爭慣性,隋末沒變成第二個十六國南北朝,那個十七歲英武少將軍李世民功不可沒。
畢竟李淵李建成李元吉的水平大都數人都有數,他不可能自己實現大一統,所以李世民的唐朝大一統意義不亞於秦漢大一統!】
“果然是趁著新舊皇帝交替之時那群突厥賊人來襲。”李世民的關注點全在仙幕的話驗證了他們一開始的猜測。
現在新舊皇帝交替變成了二月,突厥的狗鼻子一定會在嗅到味道,有可能四月就來了,不過……
李世民暗襯:“突厥四月不一定會有二十萬大軍,因為四月乃草原糧食短缺之時,原先八月南下侵略也有八月乃豐收秋季的原因。”李世民覺得他得加強對突厥那邊的監控,爭取速戰速決,早日解決,他甚至可以用上在漢武帝的視頻中所學到的知識,軟硬兼施,讓突厥這個強獅變成病貓。
李唐正百廢待興之際,若用強攻,不利於百姓休養生息。
李世民在這邊分析了一堆,正準備轉身和兄弟們商討商討,然後就看到兄弟們正在暢想當秦王當皇帝之後的貞觀到底是什麼樣的,才值得仙幕數次誇讚。
李世民:“???”你們不關注戰爭關注什麼呢?
聽了仙幕的說辭,其他界麵認同的人不再少數。
秦始皇:“玄武門之變可以說是不幸,但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幸運。”
他周邊的國家一個賽一個弱雞,或許短期內沒有李唐這種煩惱,但他懂。
李唐要是因為發動內戰被外族捷足先登,那李世民絕對不會是千古一帝,會直接變成千古罪人。
所以李世民一錘子定音下的玄武門之變,是幸運的。
朱元璋認同:“唐朝百姓應該也會喜歡玄武門政變的形式吧?把糾紛全部關在皇宮中,百姓們無知無覺,一夜醒來死了個不怎麼親近百姓的太子和喜歡把老百姓當獵物的齊王,李淵這個皇帝應該也沒有什麼感覺,軟耳根,聽信讒言,被人一說就想遷都。”
朱元璋覺得這個政變簡直完美!不愧是他最喜歡的文皇帝!
劉徹笑得肆意,對臣子們道:“李淵隻是死了個沒用的兒子,百姓和天下得到的可是貞觀之治啊。”
臣子們想笑,但覺得不太禮貌。
不過他們其實很想知道貞觀之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劉據道:“常常聽到仙幕提到貞觀之治,偶爾透露出來的話也可以看出唐太宗治下定然也是政治清明,法律寬平,與文景之治類似,災荒有救濟,國內無戰事,萬國來朝的國度,但這種王朝縱觀曆史長河應該也不少,為何仙幕要如此推崇那位太宗陛下?”
劉據的話問出了很多臣子的疑問。
就太子描述的國度,仙幕在介紹他們西漢東漢時也有提到過,像漢和帝,漢明帝、光武帝不也是這種國度嗎?為何仙幕獨獨對唐太宗的貞觀之治著重介紹呢?
他們覺得很奇怪,難道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
星旂紛電舉,日羽肅天行。
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
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
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11」
秦王破陣樂、玄甲兵、大羽箭、烈馬,每個名詞我們都看到裡麵蘊含著少年滿腔熱血。
茫茫沙場,鼓角響,獵獵旌旗蔽日,恍若看到十七歲少年將軍李世民一身孤勇傲骨,身披金甲,提三尺劍,胯|下是奔騰的神駿,指揮著身後無數賢臣能將千軍萬馬鏖戰沙場,彎弓搭箭直取敵人首級。
運籌帷幄,擋之者死!
恣肆輕狂,熱血沸騰!
泱泱華夏五千年的曆史長河,漢朝是一個沉穩持重的中年人創業,承文景之餘陰,張撻伐之雄師,犁庭掃穴,四夷懼伏,它沉穩,但有力,版圖與經濟都是在不急不躁地走向頂峰,在頂峰俯瞰整個華夏曆史。
但唐朝,它是一個意氣風發又無比睿智的少年人創業,太宗乘天下鼎沸,叱吒風雲,蕩平群寇,修齊庶政,南征北討,收服四裔,國勢之盛,遠超漢代,開局直達巔峰!「12」】
【集“匡時濟世-撥亂反正-開創治世”於一體的千古帝王李世民帶著他的滿腔熱血匡了時,濟了世,撥了亂,反了正。
現在,他將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絢爛非凡,有無上蓬勃生命力的貞觀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