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2 章(2 / 2)

小夫郎他旺夫呀 長亭渡 6628 字 10個月前

宛平書院也是一樣,平時讀書上課學習跟從前沒有什麼兩樣,隻不過夫子在給他們授課的時候,會多說一些關於軍事上的謀略教習。

日子匆匆走過,轉眼就是半年之後了。

距離上次征兵已經過去半年了,這半年的時間裡,家中走的親人都杳無音信。這對於老百姓的來說,有好有壞。

因為每一個戰死沙場的人,軍隊打掃戰場後都會清點死亡人數和名單,然後把這些名單報給朝廷,朝廷會根據這些名單發放撫恤金給他們的家人。

名單上沒有的人,有可能就還活著。所以即便是杳無音信,也還存在著生還的希望。

這半年裡也大大小小的戰事無數,不過每次來下放撫恤金的名單中,都沒有宋成和李滿。

宋成其實還好,家裡人隻知道他去了軍隊後勤處的,應當沒有太大危險。所以家裡頭的人最擔心的人其實是李滿,那可是先鋒營啊!

玉哥兒一開始愁容滿麵的,到如今也能淡定的去看下放撫恤金的名單了。

每次沒有在名單上看到李滿的名字,他心裡就鬆了一口氣。

一直到入冬頭兩天,有一場大的戰事他們打贏了,消息傳回國內,全國上下都歡欣鼓舞。

要知道這半年內,雖然大大小小的戰事不斷,但他們打贏的次數很少。這時候勝利的喜訊傳來,無異於是一劑良藥。

也就是在這一天,宋家忽

然收到了一封家書。

打開一看,

是宋成寫來的。

一看這字跡就知道不是他寫的,

應當是軍中的人代筆寫的。

宋成先問候了一下家中的親人,然後立刻報了平安。後麵又說自己如今正在為籌集下一批軍糧做準備,隻是自己到底身在哪,不能告知他們,是為軍中機密。

說完這些,又說了一些關於他在軍中遇到了一些有趣的事,還說他過得很好,外麵的世界很廣闊,他很開心,說讓家裡不用掛念他。

最後又說道如今他所在的地方買不著棉花,馬上就要過冬了,軍隊裡發的棉衣不夠穿,說是能不能讓家裡給他寄一身棉衣過去。

然後又感謝了一下奶奶有先見之明,走的時候給他揣了包銀子,派上了很大的用場。

一封信寫了大概有兩三頁,話語簡短,但一聽就知道是宋成的口氣,家裡人都放心了不少,知道他平安無恙,不用那麼操心了。

隻是宋成寄了一封家書回來,村裡人還有彆的人家也收到了家書。

玉哥兒左等右等,都沒等到李滿寄來的家書。

陸清安慰道:“四郎是負責運送糧草的,不用上戰場,寫家書也方便一些。阿滿就不一樣了,那可是先鋒營,軍隊的紀律肯定也要更嚴格一些,說不準再過一陣子就能看到他寫的信了。”

宋成在信裡說想讓給他寄一套冬衣過去,家裡人想著一套哪裡夠,剛好今年整個村子都種了棉花,大家都不約而同的做了兩套棉衣,然後給官府那邊專門負責寄送東西的人拿了過去。

經過檢查無誤之後,就會有專門押送這些東西的人把東西送到士兵手中。

轉眼就到了過年,玉哥兒還是沒能收到李滿的家書。

宋聲書院裡已經放假了,今年已經過完,來年八月份他就要參加鄉試了。

如今在書院的每次大比中,他幾乎都是他們這一屆的第一名。

不僅策論寫得好,引經據典在拋出論點,結合現有的實際情況進行闡述,讓崔夫子越來越欣賞他了。

除此之外,通過在書院學習,他作詩也有了很大的長進。雖然比不上那些世家子弟,但勉勉強強也算是有才華的了。

宋家在開春的時候種了不少棉花,因為去年種的棉花長勢好,收成的時候沒有下雨,去歲冬天家裡每個人都蓋上了厚厚的大棉被,還給每個人都做了一身冬衣禦寒。

村裡的人十分羨慕,有一些一開始並沒有種棉花的人家,今年也開始跟宋家買種子種棉花了。

如今府城裡的棉花價格不再居高不下,下麵的村子裡也幾乎都能穿的起棉衣蓋的起棉被了。

宋家種的是最多的,而且有宋聲時不時的指點,家裡的棉花長得也最好,想著等收棉花之後,可以賣出去,也能掙上一筆錢。

五月農忙的時候,玉哥兒依舊沒能收到李滿的家書,但最起碼每次官府發放撫恤金的名單中沒有他的名字,玉哥兒心裡就踏實許多。

如今一家人都在田裡忙著收麥子,忽然村裡頭裡正的小兒子過來了,著急忙慌地喊道:“宋伯伯,有官差來你家了,我爹讓我趕緊叫你回去呢!”

宋老大一聽,官差來了?急的趕緊走到田埂處,一把擦了擦頭上的汗,然後奔著家走去。

在地裡忙活著的宋家人哪裡還乾得下去活,翻翻收拾收拾就朝著家走了。

一路上張杏花問裡正家的小兒子道:“石頭,你知不知道官差來我們家是乾什麼的?”

石頭搖搖頭,說道:“不知道,不過他們趕的牛車上放了好多東西。”

張杏花兩眼一黑,該不會是他們家四郎出事了,官府下發的撫恤金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