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大家雖然也看得出來,建元帝有些偏愛儒家,以及儒家在朝堂上的勢力確實有所見漲,但誰還沒個起起伏伏嘛,再加上一朝天子一朝臣,讓儒家一脈興盛幾十年,大家都還是能接受的。
但現在儒家要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可就不是什麼朝堂起起伏伏了,而是吃完飯把桌子給掀了,甚至於從此將整個桌子都據為己有,這誰能受得了?
而結果當然就是儒家的處境,因此變得更加艱難,甚至還有不少名家的弟子,沒事就跑到儒家聚集地那邊對罵。
再加上建元帝一直因為忌憚白聖的緣故,不敢光明正大支持儒家,所以儒家最後隻能認慫,一邊迅速舍棄眾矢之的當中的眾矢之的,也就是董仲舒,並明確表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都是他一個人的想法,跟他們儒家沒有關係。
一邊收縮勢力,不再爭辯,並且開始努力多購買筆墨紙硯,自己內部抄寫自家典籍,往外麵低價賣,甚至於送。
同時降低授學門檻。
少說話,多乾事,多收弟子。
好在朝廷並沒有明確阻止儒家子弟當官,所以他們雖然處境有點困難,但也遠沒到絕境的程度,相比較於過去遭遇的焚書坑儒等事件,現在這種遭遇隻能算灑灑水,小意思,自然不會絕望。
最多從此變得更加低調罷了。
相對應的就是,白聖搞的稷下學宮和百家複興計劃,進行的如火如荼,各大派係互相爭辯交流,學術氛圍濃厚。
同時白勝還特地接見了不少她比較看重的學派負責人,比如農家一派的負責人和墨家一派的钜子,給他們展示了下自己在農學和工業上的成果,勸道:
“諸位應該很清楚,現在大一統才是主流,戰國年間的那一套,如今行不通的,以前你們可以向不同的君王推銷自己,但現在整個天下隻有一個君王。
而這一個君王,不可能今天用你們墨家,明天用儒家,後天用法家,朝令夕改本就是大忌,你們應該也很清楚。
所以你們必須得求變。
就比如說農家,你們沒有必要再去考慮一些政治上的問題,就專心於農業的研究進步,便足以保證你們這一派係長盛不衰,畢竟不管天下怎麼變,朝廷局勢怎麼變,是人就要吃飯,專心於農事,致力於百姓未來都能吃飽就行了。
這一點你們有優勢,有底蘊。
沒必要非去爭其他的。”
“還有就是墨家,你們所謂的非攻兼愛那一套,在如今的時代也不適用。
畢竟我們跟匈奴不可能非攻兼愛。
所以你們跟公輸家學一學,索性專心於自家所長,多研究一些利國利民的工具,哀家剛剛拿出來的那些用具有不少比你們的都先進吧,可見你們這些年來,就沒有在自己擅長的方麵多研究。
你們的很多想法,哀家其實是認可的,比如說三表法,主張根據前人的間接經驗、群眾的直接經驗和實際效果來判斷是非,有那麼點實事求是的意味。
比儒家盲目尊崇先賢靠譜多了。
但哀家建議你們當前還是得把核心目標放在求生存上,想當年,儒家說天下非楊即墨,其他學派後來也說,天下一半是儒家的,另一半是墨家的,可現在呢,現在再提起你們墨家,都沒多少人知道你們思想,快直接等於遊俠了。
這樣下去,徹底消亡也不遠矣。
所以你們必須得變,先發展壯大起來,多收工匠之類,如果你們能靠自己的先進技術,把所有工匠都納入你們墨家,至少也能算有了點根基,畢竟未來再怎麼變,好歹工匠不可能徹底消失。
一旦你們將墨家與工匠綁定。
那至少墨家絕不會有消亡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