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太皇太後就是不死(67)(2 / 2)

本朝開國之初,傳承的依舊是前朝的世卿世祿製度,也就是你得先有身份地位,然後才能當官,比如說開國的時候因為軍功有爵位,又比如說祖上是貴族,本身是皇族等等,或者與皇族有姻親關係,平民是基本沒有晉升渠道的。

也能說不太可能靠有文化當官。

不過後來的皇帝,包括呂後都有察覺到這個製度的不妥,所以有時候會進行一些選才活動,由地方或者三公九卿向朝廷推薦人才,建言獻策,甚至於有麵見皇帝的機會,如果能說動皇帝,那麼便能當官,沒錯,就是這麼的簡單。

這也是舉孝廉的前身。

而董仲舒參加的就是這一類活動。

此時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機製,並不會年年都辦,一般皇帝登基或者有什麼大事要處理的時候,才可能舉辦一次。

同時也不是誰都有可能被舉薦。

怎麼都得有點關係才能被舉薦。

而太學,是建元帝采取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後開設的,裡麵教授的都是儒學內容,學成就有機會成為官吏候補,哪邊有缺便能直接過去。

雖然現在太學影響還不是特彆大。

很大一部分官員的職位,依舊被世卿世祿製度的既得利益者們所壟斷著。

但這裡確實是儒家崛起的起點。

儒家就是靠著太學為起點,慢慢侵蝕整個官吏體係,隨著他們的人數越來越多,百年後舉孝廉也基本被他們掌握在手中,隻是後來率先崛起的家族並不願意見到其他平民靠著儒學搶占他們的利益,最後還是拿起當初被他們打壓的世卿世祿製,搞了個畸形九品中正製。

並且造就了一堆門閥世家。

任何大變,總會有一批最先嘗到好處的,自己發展壯大起來之後,為了世世代代榮華富貴,拚命打壓後來者,不給他們翻身機會,使得階級重新固化。

然後等待著下一輪變革。

貴族、門閥世家、士紳皆是如此。

白聖正是因為很清楚太學的重要地位,所以才會希望她創辦的大乾版稷下學宮,能擁有與太學同等地位和權力!

要是這樣發展下去,百家還敵不過儒家的話,那她也是真沒辦法了,畢竟她已經做到了,目前能夠做到的極限。

總不能直接搞滅儒活動吧,那也有些太不要臉了,而且儒家隻是後期發展的越來越畸形,很多內容本質上是沒什麼問題的,就此消失確實會有些可惜。

也是直到這個時候。

白聖在教育上麵的布局,包括幫助百家們崛起,才算是徹底的大功告成。

剩下的就得靠時間醞釀了。

而儒家則是徹底沉寂下去,並準備先靠太學保住自家元氣,剩下的,等太皇太後薨逝之後再說吧,反正他們內部商討的決定是隻要太皇太後還在一天。

他們就不敢再折騰了。

在此期間,隻求保留元氣,保住傳承,沒辦法,該認命時還是得認命,畢竟他們又不是太皇太後親孫子,再怎麼折騰,太皇太後都始終留有一份情麵。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