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元年,嶺南大雪,冀北赤地千裡,杭嘉紹三府海嘯,京城地震,金陵暴雪,西部六府蝗災肆虐,東部大水。
太和二年,冀北大饑,山陝饑,人相食,金陵大雨雹、地震,京師暴雪。
太和三年,襄垣雨雹如鬥,淮東大水,臨洮地震,孟津決口,黃河改道。
太和四年淮揚諸府饑,流殍載道。
太和五年,秦州二山相距甚遠,居其間者數百萬,一日地震兩山合,居民並入其中,無生還者,南部大水肆虐。
......
自太和帝登基以來,天下便是天災不斷,本來很多勉強還能餓不死的百姓徹底活不下去,於是乎,天下大亂矣。
外有匈奴、蠻夷入侵。
內有千萬流民,求生起義師。
那時候,甄家已經在江南府經營百餘年,小心謹慎,上下打點,算是當地十大豪商之一,但天下大亂之際,他們的生意也不好做,同時還要深受盤剝。
畢竟當百姓們敲骨吸髓也榨不出油水,甚至於稍微加稅,就有可能官逼民反,但朝廷為了賑災,鎮壓內亂,抵禦外敵,不得不繼續征稅時,朝廷官員隻能把目光注視向有錢又沒地位的商人。
朝代末年,各方麵有多亂,幾乎可謂是不言而喻,上麵有靠山的商人還好些,雖然依舊需要出血,但怎麼都不至於家破人亡,或者被源源不斷的放血。
沒靠山,或靠山出意外的就慘了。
甄家本來沒事,可奈何太和七年的時候,他家的那個靠山倒台了,於是甄家迅速成為懷抱金磚的小兒,路邊無人看守的大肥肉,誰見了都想要咬一口。
收稅他家要攤派,徭役要攤派……
各種原本施加在小民身上的盤剝手段,全都被用在了他家身上,而且還更加狠,因為那些盤剝的人知道,小民沒多少油水,逼死了也沒多少油水,但他家油水很多很足,能讓他們盆滿缽滿。
那時候的甄家是憤怒且隱忍,一邊不斷出血,一邊想要嘗試尋找新靠山。
同時他家也首次深刻意識到,光有錢沒有權勢,是多麼的可悲,如果當年他家舍得多花錢,多找幾個靠山,也不至於倒了一個靠山就無依無靠,如果能多多督促家族子弟讀書,即便無法中進士當官,多些舉人,局麵也會好些啊!
好歹能算士紳,而不是商人。
可惜這時已經晚了,即便他們想找靠山,彆人也不願意讓他們找到靠山。
至於現在努力讀書科舉。
那就更來不及了。
在連續三個嫡子,帶著奇珍異寶想要進京攀關係,尋找新靠山,但都被半路攔截害死之後,當時的甄家家主便徹底絕望,一邊努力培養家丁,好增加家族護衛力量,一邊低價變賣所有家產。
他很清楚不能繼續這樣下去了。
再這樣下去,他們家大概率會被彆人吞乾抹淨,甚至可能連渣都不剩下。
所以不如變賣家產,帶金銀暫避。
未來不論是找到新靠山,還是等天下安定些,又或者家族培養出舉人進士之後,再重振家業,並東山再起就是。
培養家丁當然是護衛性命和資產。
變賣家產換成金銀,其實也沒那麼安全,沒有足夠多的家丁護衛,他們睡覺都睡不安穩,更彆說離開江南府了。
可針對他家的那些人。
又豈會就此放過他家資產?
當甄家變賣完所有固定資產,換成金銀糧食,並帶上百餘家丁,離開江南府之後沒多久,便遭遇到了山匪圍攻。
至於是真山匪還是假山匪。
背後有沒有人培養,就不好說了。
不過當時的甄家家主雖然憤怒且絕望,但倒也不至於特彆絕望,因為他已經提前讓自己幾個兒子,分彆帶了筆金銀偷偷離開了,不同方向離開,所以即便他這邊被搶,被這些山匪全部殺掉。
至少他家不至於絕嗣。
未來還有希望。
然而就在那些家丁死傷慘重,有一部分甚至已經磕頭求饒,從賊之際,突然又有一隊人馬衝出來,把那些山匪全部殺乾淨,並且要求甄家給點保護費。
沒直接搶,隻是要一半糧草。
外帶三千兩銀子。
好家夥,當時就把本來已經準備慷慨赴死的甄家家主感動了,覺得他們是大好人,再想著,反正自己這條命是撿來的,跟著這夥強人,說不定還能給自家報仇,當即磕頭就拜,並表示願意把自己帶著的所有糧草和銀子都獻出來。
隻希望大佬能夠幫他複仇。
好歹在江南府紮根了百餘年,到底是哪幾家在針對他,甚至於要害他,他還是很清楚的,自己肯定是沒可能報仇了,靠朝廷更沒有指望,或者說針對他家的,其實就是朝廷上麵有人的家族。
唯一的複仇指望就是反賊。
反正傳承香火的兒子都已經安全送走,為複仇拚上一把,他才算是甘心。
不然死都不瞑目!!!
而那山大王想了想,也沒拒絕,爽快答應,並且還讓他幫忙管銀錢之類。
那山大王是誰呢?
大雍的開國之君,宣武大帝。
跟他一起廝殺,救下甄家的幾個小頭目當中就有賈家兩兄弟,也就是未來四王八公當中,最早的那代四王八公。
後續隨著宣武大帝從一個山大王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一方諸侯,甚至於最終推翻舊王朝,開創新朝,甄家的身份地位也水漲船高,混了一個開國侯爵。
他家畢竟能力一般,後續願意投獻幫忙的商人也不在少數,比如說薛家就是其中之一,人家能力還比他家強呢。
要不是甄家投靠的比較早。
算元老,估計連侯爵也混不上。
雖然成了開國侯爵,但甄家家主也清楚,他隻在前期提供了些幫助,後期是真沒幫上太大忙,能得到這個爵位已經算宣武大帝念舊情。可畢竟這個爵位無法世襲罔替,會降等襲爵,而且他家也沒啥有能耐的後人,沒有意外,恐怕他們家用不了幾代人,便會就此衰敗。
然後想啊,琢磨啊,他們決定多多聯姻,並且要跟皇家,把關係處好了。
畢竟天下哪個靠山能有皇族大?
於是在開國之初,甄家就一直努力與其他勳貴家族聯姻,不過當時他們家功勞不大,爵位也不是很高,人家國公肯定更願意跟國公,甚至於跟郡王之類聯姻,如果能跟皇族聯姻,就更好了。
所以他們家聯姻的計劃執行的其實不怎麼樣,大多數隻能跟一些同為侯爵的聯姻,甚至於可能還得下嫁,就是將閨女嫁給一些現在爵位不高,但能力不錯,未來有很大希望往上爬的勳貴們。
至於設法與皇族處好關係。
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們當然也希望將女兒送進皇宮,但宣武大帝與他的發妻關係挺好,雖然有妃嬪,可自從他正式登基之後,就宣布從此不再選秀了。
所以他家想送閨女進宮也沒用。
隻能進宮當個女官或者宮女。
直到當時的皇後中年生子,需要幾個奶媽照顧,甄家當即把握住時機,從家族裡挑了個身體健康,孩子出生剛滿一個月的媳婦,送進皇宮,充當奶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