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晚,在港陸商基金會湊出了二十億。
不是捐。而且中央要出手了,這錢沒準還能保住。
這一點讓在場的眾人心頭好過了不少。
本來內地商人起步就晚,最早的一批也就是從79年才下海的。
在經濟實力上其實遠不如香港商人的。
他們也隻能量力而行,主要還是一個心意。
1978年12月8日-22日才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才開始的改革開放。
所以,程瀾雖然年紀小,還真是商場老人了。
在場還真沒人有資格對她說一句‘後生可畏’。
第二天程瀾告訴程浩,“等所有錢到賬三分之一後,再把咱們的錢打過去。”
直接就拿出來,人家還以為她的錢出得有多容易呢。
承諾捐款和捐款到賬肯定是有個時間差的。
程浩道:“你還真是,嘴一張5000萬就沒了。”
“這個錢是必須得出的,蕭應都出了2000萬呢。再說哪沒了?又不是捐。就算一開始虧一點,總不可能虧完了。”
這一次,就算把索羅斯們趕跑了,那也是險勝。同樣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的。
所以,想靠這個投機賺錢是不可能了。
真要賺錢,還不如她前倆月開戶,陸續大筆買入的三星股份呢。
韓國的金融大門如今是已經徹底敞開,她也跟風進去了。
程瀾把瑞士銀行的2500萬刀取出來大半,往裡投了1500萬刀。
就是賭三星今後的發展,股價有騰飛的空間。雖然三星頭上有了個控股股東,但這個控股股東是要給好處的。
畢竟之前,韓國股市也是遭遇了重創。現在入市,也算是跟著抄底了。
接下來幾天,程瀾跟著黃老一起參加了和香港本地富豪群體的碰頭會。
他們自然是想從黃老這裡問到個確定的消息。
此刻大陸商人能參與進來表一表同胞的心意自然是好。但他們真正指望的肯定不是這群下海還不到20年的內地人。
還是從這些人嘴裡搞清楚中央政府的態度更重要。
黃老話沒說得太死,但字裡行間其實意思已經很分明了:不排除華國央行在關鍵時刻會直接出手參與香港救市。
對方也道:“我們也決定站出來力挺金管局。香港人對香港是有信心的,不會在悲觀氛圍中拋售港元。接下來我們會積極買進港元資產和股票,也實際行動支持香港。”
黃老道:“我們在港的大陸商人也是同樣的態度。”
在港陸商的基金會已經成立了。
他們自然都沒有時間管理。已經招聘了專業人士,正在搭建人事架構。接下來要做的也是積極買進港元資產和股票。
香港的報紙第二天頭版頭條就是這個碰頭會的新聞。
高濬拿著報紙‘嘖’了一聲道:“瀾瀾竟然已經是大陸商人的第一梯隊、領軍人物了!”
報紙上的配圖就四個人。
香港方麵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兩個大商人,內地就是黃老和程瀾。
程瀾的經商資曆擺出來真的不比誰差。她1979年4月就下海了!
過去十一年出口創彙的成績也是非常顯著的。
就算單比身家她也是第一梯隊。
內地如今還沒有富豪排行榜,但程瀾個人就有幾十億身家是毋庸置疑的。
隻不過,她的錢如今三分之二都壓在了地皮上。
杜娟道:“去年7月1號,領導人的飛機來港,大嫂也是在現場迎接的代表。香港人也很佩服她的!”
這邊最看重的就是資本英雄。尤其是還比較人性化的資本英雄。
大嫂公司還給香港員工提供紓困基金呢,這就很有人情味了。
高濬把這張報紙直接寄了回去。
高戰清打開看到後扭頭問悅悅,“上回過去香港,你媽媽掏了多少錢?”
悅悅道:“600萬刀,換算過來是5000萬人民幣了。”
高戰清道:“人怕出名豬怕壯啊!不過,她想上二樓,沒有突出而且持久的貢獻肯定是不行的。”
他把報紙遞給悅悅,“去剪下來,找個大相框掛上。”
能上這樣的頭版頭條,這自然是極大的榮耀了。
等悅悅按太爺的吩咐掛好,高戰清又道:“小周,把我酒窖裡的軍供茅台都找出來放到悅悅他們車上。等下你們下山的時候直接帶走。”
瀾瀾那丫頭是個酒鬼,就好這一口。
悅悅道:“謝謝太爺!”
高戰清道:“你們兩個不許偷喝啊!我會和你媽媽溝通有多少瓶的。”
聽說瀾瀾和林琅當年偷小林的茅台酒,兩個人直接醉倒在酒窖裡了。
不過那會兒至少有十六七歲了。這兩姐弟還太小,真不能喝。
程程撇撇嘴,那麼辣,誰偷喝啊?
他可不是偷喝過,是以前太爺喝高了拿筷子蘸了一滴喂他。
他滿懷期待的張口接著。
家裡長輩大多愛喝嘛。
太爺、太奶、爸爸、媽媽......也就爺爺因為身體原因滴酒不沾。
還有奶奶也不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