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九章(1 / 2)

送走這個不受歡迎的客人,室內一片沉寂。

秦先生強打著精神讓人進來收拾屋子,並且做好了隨時有人來找的準備。

現在這事越鬨越大,想來不容易善了,如果要傳人上堂作證,他肯定是跑不掉的。

*

沈知瀾開始覺得京城的風向有些古怪,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有一波又一波的犯人被押送到京城來,統統關進了天牢裡。

這些人是犯了什麼罪啊?沈知瀾暗想,就算是犯錯,也很少見這樣的,數量很大,估計天牢都住不下吧?

在他心心念念時,順天府的差役再次上門,請他和沈齊過堂,沈齊先是一驚,隨即想起冷知識,要求宗人府的手令才行。

他可不想二進宮啊。

話音未落,宗令從差役後麵轉出來,示意他們照辦就是。

宗令都出麵了,想必是大事。沈知瀾悄悄靠近,扯了扯宗令的袖子想要得到一點提示。宗令摸了摸他的頭發以示安慰。

雖是大事,但對於沈家人來講,並不危險。

得到安慰的沈知瀾稍稍放心,跟著宗令一起離開,結果馬車沒有去順天府,反而越走越遠,調轉去了刑部。

他下車是還看到懵懂的沈葵,談尚書陪同在側,沈潭一臉懵逼跟沈岩站在一起,連沈子訊都來了,旁邊站了另外一個他不認識的男子。

沈知瀾剛想跟沈葵打招呼,宗令扭轉他的身體,拒絕了他們聚頭。

他愣愣抬頭看宗令,隻見宗令一臉嚴肅,示意他不能讓四人有交談的機會。

好吧好吧,宗令至少不會害他,沈知瀾乖乖轉頭,隨後連沈齊都跟他分開了,分彆進了不同的內室。

內室有刑部的右侍郎正在等候,宗令這才開口說話,“好好回答問題,一五一十的不要隱瞞,我就這兒等著。”

什麼問題?

右侍郎一開口,他終於知道是什麼問題,原來就是當初的中毒案子。

他轉頭看宗令,宗令鼓勵的望著他。沈知瀾回憶自己在整個案子裡有沒有做過出格的舉動,好像沒有?那他怕什麼?一邊回憶著之前發生的事情,他一邊緩緩說來。

同時,其餘三個房間內,沈葵沈潭沈子訊都在訴說自己在本案裡做過的事情的,但是他們不約而同忽略了沈子訊出的餿主意,冒充受害人家屬。

不過他們不說,刑部尚書也早就問了出去,暫且不提。

風起於萍末,一樁震驚朝野,牽連超過上百人的案子,就是起於這樣一個簡單的下午。

沈知瀾差不多主動倒豆子說完了,右侍郎又反複追問細節,顛三倒四問了幾次,他的回答都無誤後,才把證詞收集好,並另外三人的證詞一起交上去。

大堂內,刑部尚書,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禦史赫然在列,而高位上,還有更高位的坐在堂前,把所有證詞都翻看過,轉手交給另外三位,托著下巴問:“諸位愛卿怎麼看?”

部尚書心想能怎麼看?用眼睛看唄!隻是.......一樁大案出自於幾個孩子的疑心和不甘心,著實有點諷刺。

螞蟻搬倒象,大概就是這樣了。

大理寺卿看過證詞,也相信屬下的查問能力,再不信也隻能信了。

左都禦史同樣如此,證據擺在眼前,隻能信。

這樁答案起源於非常小,某天沈齊買了本地特產送給朋友,牽扯進了中毒案子,雖被釋放,但其子覺得事出蹊蹺,一直留心。幾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湊頭,什麼都敢乾,又有沈葵跟茂王的關係,查問到了作坊內的異樣,再有秦先生助力查案,

順天府尹派了人去查問,一路困難重重,阻擾非常。

這個時候刑部尚書已經留神到這樁案子,一件簡單的中毒案死了這麼多人,還進展緩慢,自然是有人阻撓的緣故,他本以為是茂王起了彆的心思,磨拳霍霍準備找茂王的把柄,卻不想一番蹲守,蹲到了茂州指揮使頭上,前楊相的幼子。

茂州雖無江南的繁華,倒也算得上不錯的屬地,又有前頭指揮使打下的基礎,隻要按部就班乾活,蕭規曹隨,任期滿時怎麼都能混上一個評價中等,可惜他能力不夠,識人不清,上任時或許還有躊躇滿誌,過了三月就泄了氣。

乾活多累,躺著多幸福?於是手下人偷工減料,采購到有毒的香料還用了,發展的理所應當,甚至整個作坊沒有一個人發現,直到隔壁縣城有人吃了有毒的百珍雞,當即身亡。

楊指揮使嚇壞了,隻覺得刁民為啥要選他來訛詐?死就死了,賠錢就是,還想怎麼辦?可惜死了家人的那戶人家不肯罷休,言之鑿鑿說要一路告上去,直到得到一個公道。於是楊指揮使一不做二休,滅了人家滿門。

然後又出現了第二戶,第三戶中毒的人家,楊指揮使才發現他管理的作坊,果然出了問題,著急忙亂的去找親爹出主意,擦屁股。

刑部尚書的證詞看到這裡,心內重重打了個標記,孩子教不好,帶累全家!但凡楊指揮使的腦瓜子還有點智商,也該知道這種事情做不得,越做越亂,現在硬是把全家人都帶累了。

他繼續看證詞,等到前楊相趕到時,已經有二十多戶人家中毒告上衙門了,前楊相一邊命人回收百珍雞,一邊安撫那些受害者家屬,撫以重金,消弭此事的影響。

順著百珍雞的銷售路線,找到貨物的流向,前楊相的腳步緊隨,直到最後剩下的京城內。

他出重金回購了一部分,但仍然有一部分貨物賣到各處小店,流入百姓家中。

於是,這才有了沈齊送禮的故事。

刑部尚書合攏證詞,現下他已經理清整個經過,楊指揮使肯定是跑不了丟官處罰,而前楊相同樣也是。

尚書還記得楊相,曾經也是個年富力強,銳意進取的好官,從楊相身上,他學到不少。原來舐犢之情真能蒙蔽人的眼睛,讓他做出如此昏庸愚昧的事情來。

上首的皇帝等到大臣都看完證詞,出聲詢問:“按例,這二人該如何懲

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