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被他寄托厚望的樂平侯。
他隻是朝著窗外望去,正好看到飛鳥從天邊擦過,眼中流露出了幾分豔羨之意。
可惜他還處在樊籠之中……
他慢慢地將目光收回,便看到遠處,董卓麾下的部將李傕正在朝著未央宮的正殿方向走去。
一見此景,劉協連忙合上了窗扇,重新坐回到了書桌跟前。
這些西涼莽夫沒少把他這個小皇帝當做什麼新鮮玩意來看待,尤其是在見完了身在正殿的董卓之後,便動不動要來偏殿看一眼。
好像是要看看他這個皇帝怎麼能做得如此窩囊。
他們根本對皇權已沒有了任何一點敬畏之心!
劉協的心態確實不錯,但也並不意味著他想要麵對這種被人當猴來看的處境。
可他關上了窗,還是在一刻鐘後聽到了有人闖入殿中的聲音。
李傕持劍而入,徑直走了進來,比起董卓劍履上殿的舉動也絲毫不減囂張之意。
劉協想著他也不過是要顯示一番武夫得勢的小人姿態而已,便是再讓他多看幾眼,也不會讓自己的身上掉一塊皮肉,讓他看就是了!
然而讓他並未想到的是,李傕在行到他身邊的時候,並不像是早前的幾次一樣,說出一句陰陽怪氣的給陛下請安,而是小聲問道:“陛下不想擺脫這樣的處境嗎?”
劉協狐疑地朝著李傕看去。
這話一點也不像是李傕會說出來的。
“你什麼意思?”
李傕伸手指了指未央宮主殿的方向,說道:“陛下難道就想要一直聽從董相國的安排了嗎?陛下或許還不知道,相國已在考慮將孫女嫁給你作皇後,好成為名正言順的外戚,過幾年若是有了後嗣,陛下也就可以順利駕崩傳位了。”
劉協驟聞此言,臉色卻並未作出什麼改變。
他當然猜得到這種可能性。
但他聽聞過涼州方麵的戰況,覺得以喬琰的進軍速度,隻要她能夠穩定涼州後方,就必定能在董卓執行這種計劃之前攻入長安,將他給救援出去。
在這種想法的影響下,他大可不必因為李傕的這句話而有什麼恐懼的心態。
何況——李傕為什麼要跟他說這個?
比起李傕忽然對他這個沒有任何自主權的小皇帝忽然生出了同情心,劉協反而更相信,他其實是接到了董卓的指令,想要利用他對自由的渴求,讓他做出什麼錯誤的舉動。
比如將朝臣給拖下水,讓董卓又有殺人的借口。
在洛陽的時候董卓就已經殺了伍瓊和周毖等人,誰知道他會不會又想對盧公和荀公動手。
這些前來長安的老臣從未做出什麼聯係長安之外勢力的舉動,才能和董卓維持著表麵上的太平,若是因為劉協的舉止失當而遭了董卓的屠刀,劉協絕無法原諒自己。
他想到此,看向李傕的目光就更多了一份警惕。
他開口回道:“朕知道了,多謝告知。如果沒有其他事情,你可以離開了。”
劉協的這個反應讓李傕不由一愣。
他不得不承認,賈詡和他說的話是對的。
劉協不會相信紅口白牙的話,就將他想要的東西交給他。
這個被時局裹挾著上台的大漢天子有著遠超過常人的早熟和理智。
這種理智早在他和劉辯被中常侍張讓帶入邙山,為董卓等人所截獲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端倪了,如今也更是如此。
李傕小心地朝著周遭看去,確認因為自己早前的習慣,讓他此時和劉協的搭話,並未引起守在殿外之人的注意,這才繼續說道:“罷了,過幾日陛下就知道了。”
他若是在此時和劉協說什麼他能替劉協除掉董卓,隻要劉協願意將軍權交托給他,讓他取代董卓的位置,劉協隻怕也是不會相信的。
反而會更加覺得他是在通過劉協釣魚上鉤。
既然如此,還是先跟京城中的其他官員,比如說王允和黃琬等與喬琰沒有交情、甚至可能有利益衝突的官員接觸,由他們來傳遞消息為好。
按照賈詡的說法便是,他要想取得自主進軍的機會,第一步要先拿到天子的詔令,從而名正言順地限製董卓的行動,取代他實現對涼州並州的軍事防線調度。
不過嘛,賈詡說的是等他們擊敗了喬琰之後,再將這個先斬後奏的事情和相國交代清楚。
可要李傕看來,若真到了這個地步了還管什麼董卓!
在對方的奮進之心有缺之時,李傕對董卓的敬佩情緒也早削減了大半,留下更多的便是取而代之的想法。
他甚至覺得,自己比起董卓來說,顯然要更適合劉協。
畢竟他這人在政事上沒打算、也沒這個本事去一手抓,隻是想要兵權和富貴而已。
到時候他還能將未央宮的主殿歸還給劉協。
這豈不是要比董卓在的時候舒坦多了?
李傕也在從劉協這裡離開後,找上了被董卓委任為司徒的王允。
王允看著自己麵前的李傕,不難從對方的表現中看出,他這種說辭裡到底有多少真實可信的程度。
在李傕說起晉陽王氏和祁縣王氏的爭鬥,挑唆他不要將希望寄托在喬琰身上之時,他心中思忖——
在涼州那頭暫時無法進軍的時候,或許從董卓的內部對他做出瓦解,也未嘗不是一種辦法。②
這可真是個天降的好消息!
------
而身在涼州的喬琰也在六月初收到了個對她而言的好消息。
楊修從並州趕來涼州對她彙報各種事項,便提到了個喬琰目前最關心的事情。
“將棉花和棉花籽脫離開來的器具,已經大概敲定了方向了。君侯以樂平書院的學生來協助完成這項工作,確實也起到了效果,今年剛加入書院的黃月英和諸葛亮提出曲柄連杆的軋棉機模型,德衡覺得頗有可行性,已經在測試放大之後的情況了。”
喬琰連忙抬手止住了楊修的話茬,“等等!你剛才說什麼?”
楊修:“我說德衡已經在測試了。”
“不是,我是說上一句。”
楊修不明就裡地回道:“我說,黃月英和諸葛亮弄出了軋棉機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