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黑心經理第五十九天 “殊不知你們塚也……(1 / 2)

與此同時的英美裡, 全然不知道因為她的緣故,有一隻無辜的海帶頭正在蛻變,正在細細叮囑手塚注意事項。

“完全康複當然很好, 但是醫生也說了你不能太壓榨自己的極限。”

英美裡歎氣, 心想沒有一個能給她省心的。

要說手塚是不是演苦情男上癮呢, 那也不是。

就像之前初診的時候醫生說的, 他的天賦無與倫比, 反而成為了拔苗助長的罪魁禍首。

隻從戰術意識和技巧能力上來講, 手塚、幸村、真田、跡部這一批第一梯隊, 基本能達到SS的級彆。

但年紀擺在那裡, □□的承受能力總是有限的。

所以很多時候他自己沒有意識到, 卻做出了損害運動壽命的決定。

這不是養好手臂就能改變的,當手塚意識到不斷打出零式削球能帶來勝利,即便有風險, 但又怎麼能阻止這樣一個意氣風發的選手, 向前邁進呢?

......除非是英美裡。

所以她千叮嚀萬囑咐, 如果有什麼不得不打的比賽, 一定要提前通知她。

手塚無奈:“你就不怕我會輸?”不出全力跟越前打,即便是他也有風險。

英美裡揚眉:“你會輸?”

“......當然不會。”

手塚輕歎口氣, 眼神裡閃過一絲戰意, “我上場了。”

英美裡喃喃:“......剛剛就是三分好戰三分興奮三分理智還有一分後繼有人的欣慰眼神嗎?真好啊......你們原作角色,還有這樣的特異功能......”

還沒走遠的手塚:......

他告誡自己,不要去琢磨英美裡話裡的意思, 否則精神會受到不可想象的汙染......

壓抑下來的情緒, 當然隻能在球場上發泄。

越前比起手塚,勝在對自己的狀態掌控更得心應手,蓋因他有個頂級網球選手退下來的老爸, 從小比賽經驗也很豐富,懂得保護自己。

簡言之,就是在可行的範圍內,發揮出100%的水平。

隻可惜這100%,在手塚強壓下來的90%麵前仍舊稍顯欠缺,越前被打得心服口服,當場宣誓要做手塚的兒子......不是,支柱。

英美裡眼睜睜看著他被騙得團團轉,悠悠歎了口氣:“殊不知你們塚也是個黑心之人。”

手塚:“我才不是。”

他指出:“不要以為你用這種平靜的語氣說話,其他人就會相信。”

“其他人相不相信不重要,越前相信就夠了。”

越前收拾好自己的東西一路小跑過來,站在街頭網球場的門口,抬頭左看看,右看看,忽然很好奇:“德久學姐和手塚部長為什麼關係會這麼好啊?”

英美裡感同身受:“就是!我怎麼受得了他的!”

越前也覺得很奇怪,按照屬性來講,學姐應該是很明顯的精神不穩定幽默人類,狀態在很宅和八麵玲瓏之間反複橫跳。

對腦電波能接上線的人,需求度應該不低才對。

......但部長怎麼看都不像是跟她接上腦電波的人吧!感覺就像德久學姐說了十個笑話,部長隻會回一個‘哦,原來是這樣,我該笑嗎?’這種情況啊!

英美裡聳肩:“這個——我也不知道了。”

越前亮晶晶的眼睛轉向手塚,後者看他一眼:“你不用回去訓練嗎?”

越前大驚:“可是今天是手塚部長你把我約出來的啊??”

手塚輕輕頷首,然後繼續問:“所以就不用回去訓練了嗎?”

不回去訓練=翹訓=被罰跑=體力耗儘還要被桃學長嘲笑——

越前眼淚都快出來了,憤憤然一路小跑前往公交車站,還不忘回頭怒視手塚兩秒。

當然,在部長大人察覺到的瞬間,扭頭跑遠了。

英美裡:“所以我說你是個黑心的吧。”

手塚鎮定自若:“我沒說我不是。”

他的手臂雖然還會時不時地去醫院做檢查,但隱患基本上已經全部消除了,所以今天的比賽也沒給他多少影響。

隻是在二十歲之前——也就是骨骼發育相對完善、成熟之前,依然要注意不能夠過勞。

雖然有騎車,但兩個人都選擇一路慢吞吞地往家走。

路過街邊的一家冰淇淋店,英美裡買了一個薄荷巧克力味的球。

手塚看她吃得滿嘴藍色,從包裡摸出紙巾,拆開遞給她。

“......不過有的時候,站在球場上就很難控製住自己想要贏。”英美裡一邊擦嘴,一邊端詳他,“嗯,果然很眼熟,這感覺跟我們部長特彆特彆像。”

手塚挑眉:“幸村君?”‘我們’部長?

他和幸村反而不如和真田熟悉,一個是幸村中間也有傷病,比賽出場的次數並不多;而另外一個,則是幸村這個人......

手塚為數不多的印象裡,他不像真田情緒外露,有什麼都表現出來,想說的話也不會直說,而是會斟酌現狀,委婉開口。

這樣的人,即便認識幾年,恐怕也不如和真田認識幾個月來得熟悉。

“但是你好像和他很熟。”他忽然說,心裡反而想起剛才越前的問題。

如果要問手塚,他為什麼能夠和英美裡一直保持著好朋友的關係,他可以很有邏輯、很有理智地從很多方麵綜合回答。

因為他們兩個人,雖然表麵看上去性格各異,但實際都是思維成熟的類型,對於很多觀點、很多話題的探討,有著相似深度的見解。

當然也不是沒有發生過衝突,好比之前英美裡生病,他奉命看管;

又好比她堅持要去立海大,手塚心裡不能說沒有過不高興的地方。

如果在那時候,由他單方麵切斷聯係,或者在某個時間點,英美裡選擇這樣做,兩個人的關係自然會漸行漸遠。

最後就從青梅竹馬,變成點頭之交的鄰居,這是很多青春故事裡常見的收場。

但——

其實就是不願意而已。

越前的問題,答案其實很簡單,甚至適用於世界上任何一對親密的朋友。

在邏輯上,在為人處事上,任何朋友都會出現細小的、甚至大的衝突。